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开裂的“世纪大彗星”
——Y4

Y4:据说要和太阳肩并肩的“世纪大彗星”

C/2019 Y4(ATLAS),一颗由同名美国望远镜ATLAS于2019年12月28日在大熊座发现的彗星,正在向太阳进发。

C/2019 Y4轨道图,图中Y4轨道为粉色,地球轨道为蓝色 | 图源:theskylive.com

ATLAS,坐落于美国夏威夷,是一台专门监测可能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近地天体的望远镜,同时也是赫赫有名的彗星猎手,2015年开始运行至今已经发现了38颗彗星。Y4是它在2019年收获的最后一个猎物。

Y4是一颗长周期彗星,公转周期848年,半长径89.6天文单位,偏心率0.997,轨道倾角45.4度,于2020年5月31日到达近日点,届时近日距达0.253天文单位。

随着它逐渐靠近太阳,Y4快速增亮,业余天文学家伊德翁(Gideon van Buitenen,GVB)预报它最亮可达惊人的-24.7等,比满月还亮63 000多倍,简直就是可以和太阳肩并肩的“世纪大彗星”!

还记得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Comet Hale-Bopp)吗?那个号称百年一遇的“世纪大彗星”给一代人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

Y4强大的爆发力,令人们对它充满了憧憬,尤其是那些无缘遇见海尔-波普彗星的年轻一代。

1997年的海尔-波普大彗星 | 图源:紫金山天文台

Y4的特别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轨道近日距小。 Y4和太阳的最近距离可达到0.253天文单位,虽然还未到足以瓦解它的太阳洛希极限,但是剧烈的太阳辐射将剥离它的表面物质,使它更加“热血沸腾”。

C/2019 Y4的亮度变化 | 图源:https://cobs.si/cobs/comet/1861/

前期增亮表现优异。 Y4自2019年12月底到2020年2月底的短短两个月间,亮度提升了7.3星等,足足变亮了830倍!

家族血统优良。 可能大家对C/1844 Y1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是提起1844年大彗星,那在彗星界也是神一般的存在。而C/2019 Y4和C/1844 Y1的轨道非常相似,难道它们是一母同胞?

1844年大彗星 | 图源:https://www.richlandsource.com

各家模型预报乐观。 专注于做彗星亮度变化的长期预报的吉田诚一(Seiichi Yoshida)、GVB和COBS(斯洛文尼亚Crni Vrh天文台的彗星观测数据中心)均给出了Y4亮度变化的预报,虽然结果不同,但都非常乐观,认为Y4至少也是颗裸眼可见的彗星。如果Y4真的是一颗能与太阳比肩的彗星,那么“天无二日”将真正成为一句古语。

“彗核应该分裂了!”

2020年4月6日,对于Y4的拥趸者而言绝对是个悲伤的日子。马里兰大学的叶泉志和加州理工大学的张其成向《天文电报》(Astronomical Telegram)报送了Y4的最新图像,显示彗核的形状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彗核应该分裂了!”

近地天体望远镜拍摄的C/2019 Y4系列图像 | 图源: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也一直在追踪Y4,自3月初开始每半月观测一次,逐步提高观测频度。从系列图像中可见,4月6日前后,彗核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20年4月21日,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彻底击碎了人们的梦想。Y4已经碎成了渣渣!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C/2019 Y4碎片 | 图源:叶泉志/HST

彗星分裂知多少?

其实,彗星的分裂是家常便饭,过去近150年里观测记录到发生分裂事件的彗星超过40颗。而且,分裂可能在彗星轨道的任何位置发生,根本没法预测。星际彗星2I/Borisov是过了近日点后裂开的,而Y4还在奔向太阳的路上就裂开了。

著名的彗木相撞事件就是来自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简称SL9,临时编号D/1993 F2)解体的碎片,该彗星在距离木星大气层上方2.5万千米飞掠时被木星的强大潮汐力瓦解,引发了一场惊世大剧,也是一则警世预言,开启了人类轰轰烈烈地寻找近地天体的序幕。所以,流浪地球要向木星借力,具体方案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就可以定的!

SL9彗星碎片阵列 | 图源:NASA/HST

经典彗核模型认为,彗星就像是一份由尘埃、水冰和气体冰组成的沙拉,结构相当松散,是经不起光照火烤的。各位可以脑补一下煮熟的沙拉是什么样子。

每一次彗星途经太阳附近,都要被照一照、烤一烤,分裂就在所难免了。不过尽管见证了这么多的彗星分裂,我们对分裂机制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根据观测特征,彗星分裂通常有两种类型:

抛出型。 彗核分裂后主体保留,抛出少量几十米尺度的小碎块。一个彗星可能多次发生这类分裂事件。大多数彗核分裂事件属这种类型。不久前分裂的2I/Borisov似乎就属于这一类。

粉碎型。 彗核分裂成大量碎块,无法辨识主体,通常认为彗核已彻底瓦解,如彗星D/1993 F2(SL9)和彗星C/1999 S4(LINEAR)。而Y4貌似更接近这一类。

基于目前的认识,彗星的分裂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潮汐撕裂。 与大质量天体(太阳或大行星)发生密近交会的彗星,本体内部所受引力差超过其抗拉强度,引发潮汐分裂。分裂在彗核中心发生,并影响整个彗核。潮汐分裂的结果通常产生核中心大碎片和核表面小碎片,小碎片的多寡取决于核的内部结构。即使大质量天体潮汐力不能直接导致彗核分裂,也可能使彗核产生裂缝,从而削弱它的抗拉强度,给其他分裂机制创造条件。

自转分裂。 当彗核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彗核也会发生分裂。高抗拉强度的“致密”核多数从中心发生分裂,而低抗拉强度的核可能从表面产生大量碎片。自转分裂取决于彗核自转速度,可以在任何日心距处发生。

热应力分裂。 随着彗星日心距变小,太阳辐射的加热效应可以深入彗核内部,由此彗核内部会产生热应力。如果热应力超过彗星材料强度,就可能使彗核分裂甚至瓦解。

内部气压导致分裂。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次表层空穴中高挥发性冰(如CO冰、干冰)升华,可使彗核内部气压升高。如气压不能通过表面活动释放,就可能超过彗核抗拉强度,从而引发彗星分裂。

撞击引发彗核分裂。 彗核可能与其他太阳系小天体发生超高速碰撞,从而摧毁整个彗核。更有甚者,彗星还可能被自身产生的碎片撞击而导致分裂。

实际观测中,除了像“苏梅克–列维9号”等为数不多的几颗彗星可以确定是潮汐撕裂的,绝大多数彗星分裂的原因不详,可能是上述某种机制造成的,更可能是多重机制联合作用的结果。

从哈勃图像上看,Y4已经发生了粉碎型瓦解,编号似乎成了它的命数——兵分四路,每一路物质又继续分道扬镳,直至烟消云散。Y4是一颗长周期彗星,此生我们将永不相见。不过,彗星变幻莫测,唯一不变的是,它总会带来惊喜。

作者简介

赵海斌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研究领域:太阳系天体观测研究。 +rZPA5PbSvhD+Pk2wCwtQO+XxtyQtYnkOYw3q9fMYTtNz54GSr63HdvIVzBVPb6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