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省份,长江、淮河、黄河的冲积和海流的回淤作用,逐步形成了里下河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苏北滨海平原,三大平原构成了全省的平原农业地貌。全省平原占土地总面积的70.25%,低山、丘陵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5.38%。低山、丘陵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北部。山体不大、又较低。江河上游有14个省市的地表径流,从不同的方向汇流省境,全省有大小河道2900多条,湖荡300多个,水面占土地总面积的14.1%。在农业用地9032.68万亩中,农用耕地为8224.32万亩,林园地、牧地等808.36万亩;在非农业用地2524.02万亩中,居住用地1226.96万亩,交通用地517.77万亩,难于利用的土地414.78万亩;在3621.87万亩水域中,水面2163.94万亩,堤滩地等1457.92万亩。
表3 江苏省土地资源构成
数据来源:《江苏省志·土壤志》
江苏省地处江淮沂沭泗下游,长江横穿东西425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千米,海岸线长954千米,境内水系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长江流域分为长江和太湖水系,其中长江水系1.91万平方公里,太湖水系1.94万平方公里;淮河流域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水系,其中淮河水系3.82万平方公里、沂沭泗水系2.59万平方公里。全省河湖库众多,其中列入省骨干河道名录的重要河道727条;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重要湖泊137个,太湖、洪泽湖居全国五大淡水湖第三、四位;各类水库908座,其中大中型水库48座。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重复计算量)为321.6亿立方米。其中淮河片193.0亿立方米,占全省的60.3%,长江片55.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7.4%,太湖片72.9亿立方米,占全省的22.3%。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资源量为266.3亿立方米,淮河片150.6亿立方米,长江片49.7亿立方米;太湖片66.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为138.7亿立方米。
江苏省地跨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有色金属类、建材类、膏盐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是江苏矿产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江苏已发现各类矿产13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69种,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占83%。水泥用灰岩、膨润土、岩盐、芒硝、凹凸棒石粘土、金红石、石膏、熔剂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是江苏的优势矿产。目前开发利用的矿产以能源、建材、化工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为主。宁镇、宁芜和溧水等重要成矿区深部铁、铜多金属矿,苏北地区金、金红石、磷和金刚石,丰沛、淮安和金坛的岩盐,盱眙的凹凸棒石粘土等均有找矿潜力。
表4 江苏省矿产种类一览表
续表
数据来源:江苏省矿产资源年报
江苏省野生动物资源较少,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沿海地区还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850多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的野生植物资源600多种。水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长江口、大沙等四大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水产品。内陆水面有2600多万亩,养殖面积836万亩。有淡水鱼类140余种,是全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被称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太湖三白”的白鱼、银鱼、白虾,都是水中珍品。
江苏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总里程均居中国各省首位。江苏省首轮规划的“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全面建成,包括宁盐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连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盐徐高速公路、徐济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等。至2015年,通车里程达到4600公里,基本建成“五纵九横五联”江苏高速公路网。
截至2020年,全省等级公路里程达15.8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66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25公里,新增386公里,省际通道由21个增加至26个;普通国省道12544公里,新增2115公里,省际通道由52个增加至58个,一级公路占比提升至78%,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4万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基本实现农村地区重要产业、旅游、交通节点等级公路通达。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相较于“十二五”末,国省干线公路承担的汽车日均流量增长29%,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70%,高速公路平均运行速度保持在91公里/小时以上,普通国省道由58公里/小时提升至62公里/小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率先实现高速公路ETC全国联网,ETC用户达1470万,居全国第二。
按照《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7—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总体上形成“十五射六纵十横”的布局形态。具体线路如下:①射线(15条)。射一:南京至徐州;射二:南京至连云港;射三:南京至盐城;射四:南京至南通;射五:南京至上海;射六:南京至上海二通道;射七:南京至杭州;射八:南京至杭州二通道;射九:南京至宣城;射十:南京至黄山;射十一:南京至芜湖;射十二:南京至合肥二通道;射十三:南京至合肥;射十四:南京至洛阳;射十五:南京至滁州。②纵线(6条)。纵一:赣榆至吴江;纵二:东海至吴江;纵三:阜宁至宜兴;纵四:新沂至宜兴;纵五:邳州至溧阳;纵六:徐州至明光。③横线(10条)。横一:沛县至丰县;横二:连云港至徐州;横三:连云港至宿迁;横四:滨海至泗洪;横五:大丰至徐州;横六:盐城至蚌埠;横七:启东至扬州;横八:太仓至溧水;横九:太仓至高淳;横十:上海至吴江。
在江苏境内,共有9个民航机场,分别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南通兴东国际机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盐城南洋国际机场、淮安涟水国际机场。
其中,无锡、盐城、常州为军民合用机场。此外还有扬州高邮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南京土山机场、若航南京老山机场、如皋军用机场、苏州光福机场、镇江大路通用机场、宿迁通用机场、盐城建湖通用机场。
江苏省航空之密集可谓居中国之冠。在江苏全省约10万平方公里面积内,分布着9个民航机场,差不多平均1万平方公里一个机场,这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属较大密度。2008年全省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达1194万人次,货邮24万吨,增幅居华东地区第一;全省有航线190多条、航点75个,每周进出港航班2400个左右。2017年,9个机场全部对外开放,成为一类航空口岸。同时实现9家机场吞吐量全部突破百万人次,全部迈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创全国纪录。
表5 全省民用机场情况
江苏铁路交通发达,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条铁路干线经过境内,京沪铁路主要呈东西向穿越江苏的南部,陇海铁路也呈东西向经过江苏的最北部,徐州则为两大干线交汇的枢纽。截至2020年底,建成郑徐客专、青连铁路、连盐铁路、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等项目,铁路里程4204公里。“十三五”新增高铁里程1356公里、铁路客运枢纽27个,完成投资2237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2.51倍、1.9倍和3.15倍,创历史新高。高铁里程从2015年的全国第十四位跃升至第三位,“三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设区市和县(市)高铁覆盖率是“十二五”的3.5倍,位居全国前列。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较2015年分别增长37%、40%,路网质量显著提升。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590公里,较2015年翻一番;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新增119公里,较2015年增长1.5倍。
表6 江苏省“十四五”高铁建设重点工程
资料来源:《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
江苏港口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滨江临海、河湖密布,境内长江横贯东西、运河纵穿南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江海河湖兼具的省份之一。江苏是港口大省。全省沿江沿海地区共10个港口,其中,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国家主要港口,扬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江苏省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货物吞吐量、亿吨大港数等多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有一类港口口岸17个,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有直接贸易往来。“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港口以沿海进港航道、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突出沿海10万吨级、沿江5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及以上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16亿元,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49个,新增综合通过能力4.3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90万标箱。至2020年底,全省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524个,占全国20%,综合通过能力22.9亿吨,占全国17%,集装箱通过能力1537万标箱。苏州港、镇江港、泰州港、南通港吞吐量超3亿吨,连云港港、南京港、无锡(江阴)港港口吞吐量超2亿吨,苏州内河港港口吞吐量超1亿吨。
表7 全社会港口码头泊位和通过能力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