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双凹透镜焦距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掌握测量双凹透镜焦距的自准法和成像法。

二、实验原理

我们已经学习了自准法和位移法测量薄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对于凹透镜,我们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其测量焦距。由于凹透镜的发散特性,我们只利用一个凹透镜无法实现对其焦距的测量。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凸透镜来完成测量光路的搭建。

1.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原理

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的原理如图2-2-1所示 [6] 。在凹透镜前方放置一凸透镜,物AB经过该凸透镜成一倒立实像A'B'。调节凹透镜的位置使该像正好位于凹透镜的物方焦平面上,那么,根据凹透镜的成像特性,A'B'通过凹透镜进一步成像在无穷远处。当在凹透镜后面存在一与光轴垂直的反射面时,我们分别对A'和B'点发出的光线应用光的可逆性原理,B'点发出的光被反射后重新汇聚到B'点,而A'点发出的光被反射后汇聚到与A'点关于光轴对称的位置上,因此,由于平面镜的存在,与A'B'关于光轴对称位置会出现一实像A″B″。该像作为凸透镜的物进一步成像在与物AB关于光轴对称的位置上。在实验中,当光路调节完成之后,我们会在物屏上得到一个与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像,此时,像A'B'与凹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待测凹透镜的焦距。

图2-2-1 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的光路图

2.成像法(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的原理

如图2-2-2所示,当采用成像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时,我们在其前面放置一凸透镜 [7] 。物体AB经过凸透镜之后形成倒立的像A'B',后面的凹透镜会将该像作为物进行成像。根据凹透镜虚物成实像的特性,若像A'B'位于凹透镜的右方一倍焦距以外,我们会在凹透镜的右侧得到一倒立的清晰实像A″B″。实像是实际光线所形成的像,可以被像屏接收。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可以记录凹透镜、一次成像A'B'、二次成像A″B″的位置,将它们之间的距离转换为符合符号规则的物距和像距,带入高斯公式即可得到凹透镜的焦距。

图2-2-2 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光路图

三、实验仪器

本实验中,我们将采用自准法和成像法测量3个标称值为f'=-50,-75,-100 mm的双凹透镜的焦距。所用到的实验设备包括:白光光源、薄凸透镜(建议采用焦距值为100 mm或150 mm的凸透镜)、平面反射镜、物屏、像屏、二维调节架、光学导轨、滑座等。

四、实验步骤

1.光具座上各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调节

薄透镜成像所满足的高斯公式仅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对于一个透镜的装置,应使发光点处于该透镜的主光轴上,并在透镜前适当位置上加一光栏,挡住边缘光线,使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夹角很小,对于多个透镜等元件组成的光路,应使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才能满足近轴光线的要求。习惯上把各光学元件主光轴的重合称为同轴等高 [8] 。同轴等高的调节是光学实验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调节时,先用眼睛判断,将光源和各光学元件的中心轴调节成大致重合,然后借助仪器或者应用光学的基本规律来调整。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透镜成像的共轭原理进行调整。我们按照图2-2-1或图2-2-2放置物、透镜和像屏,并根据成像位置关系判断透镜中心是偏高还是偏低,最后将系统调成同轴等高。

2.双凹透镜焦距的测量

(1)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的步骤

第一步 如图2-2-1所示,调节各元件共轴后,暂不放入凹透镜,并使物屏和像屏距离略大于4f。移动凸透镜L 1 ,使像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的、大小适中的实像A'B',记下A'B'所在位置的读数。

第二步 保持凸透镜L 1 的位置不变,将凹透镜L 2 放入L 1 与像屏之间,移动像屏,使屏上重新得到清晰、放大、倒立的实像A″B″,记录其位置的读数。

第三步 记录凹透镜L 2 的位置读数,得到物距l 2 和像距l' 2 ,带入高斯公式即可求出焦距f'。

第四步 改变凹透镜位置,重复测5次,求焦距f'的平均值及其不确定度。

(2)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步骤

第一步 如图2-2-2所示,调节各元件共轴后,暂不放入凹透镜,取物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约等于2f。

第二步 移动像屏,使像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A'B',测定像屏的位置,记下像屏位置的读数。

第三步 保持凸透镜L 1 的位置不变,将凹透镜L 2 取代像屏,平面镜紧贴近凹透镜,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凹透镜L 2 和平面镜,在物屏上得到一个与物大小相等、倒立的实像。测定凹透镜的位置,记录凹透镜L 2 所在位置的读数。

第四步 改变凹透镜位置,重复测5次,求焦距f'的平均值及其不确定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数据测量和记录

(1)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

采用成像法测量3个凹透镜的焦距,将每个透镜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以下表格内。

表2-2-1 成像法测量薄透镜焦距参数

续表

(2)自准直法测凹透镜焦距

将自准直法应用于测量3个凹透镜的焦距,并将每个透镜的相关参数记录在以下表格内。

表2-2-2 自准直法测量薄透镜焦距参数

2.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不确定度,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比较焦距的测量值和标称值之间的差异分析误差来源。

六、思考题

(1)透镜成像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调节光学系统共轴?

(2)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成像特点是什么? Myn6jKh4H7jICLskgKWPVELoSkCw/2QQZHw22wLB+fFbM+9alyRfBDpt2jMvRF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