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姿花传》的作者、内容与性质
《风姿花传》是日本能乐表演世家出身的世阿弥所作,约完成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世阿弥大致生活在日本中世纪的1363年至1433年间,其父亲观阿弥和兄弟均为能乐演员,家庭出身决定了世阿弥一生的道路,他五六岁便开始学艺,十岁登台为父亲配戏。因父子技艺高超,室町幕府的大将军足利义满对其大加赞赏。于是,足利义满和一些诸侯就成了这对父子的坚强后援。观阿弥去世后,世阿弥承袭了父亲“观世大夫”的荣誉称号,编演了许多能乐剧目,致力于推动能乐的发展。到37岁时,他就被人们公认为“能乐中的首席演员,能乐艺术的最高代表” 。
世阿弥的能乐理论著作共有21部,《风姿花传》是其中的第一部。能乐演员中堪称艺术家的人并不少见,但留下理论著作的演员十分鲜见,因撰写理论著作不仅需要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还需要相当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现力。世阿弥无疑具有以上条件,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容忽视,即作为舞台艺术的“能”在当时不断成熟,为系统化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风姿花传》是第一部关于能乐的系统化理论著作,全书由七篇组成,这七篇原本各自独立成篇,最后被汇集在了一起。因为《风姿花传》的成书过程比较复杂,且经历了长达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世阿弥不断对其中的一些篇章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才最终定型。《风姿花传》正如其书名所示,全书围绕“花”这一美学概念,分七个篇章论述了能乐的方方面面,其中如何才能在舞台上呈现“花”并使“花”保持长久不败是论述的焦点。该书内容,大抵源于作者的切身体验,以及父亲观阿弥的教导,既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日本戏剧家河竹登志夫在《戏剧概论》一书中指出,“传统的肉体性”,是日本戏剧不同于欧洲戏剧的重要特点。 所谓“传统的肉体性”是指日本戏剧从剧本到演出方式(演技、舞台构造、舞台装置、音乐、服装等等)都代代相传,而且基本是通过血缘纽带关系代代相传,所以叫“传统的肉体性”。世阿弥的戏剧著作,全是要传与子孙的“秘传书”,《风姿花传》亦是如此,如其第五篇题目为《奥仪篇》,而“奥仪”即“奥秘”之意。世阿弥的戏剧著作中,常反复出现这样的话:
吾恐斯道荒废,撰写此传,无传授他人之心,仅为子孙留传家训。
此“特别篇秘传”所述之事,乃“能”艺之道中大事,亦吾家一门极重要事,一代只可单传一人。即使是自家嫡系子孙,若无此才亦勿相传。
于是,世阿弥这些戏剧理论著作,一直被秘藏了五百多年,直到1909年,世阿弥的16部秘传书才首次被发现。“秘传书”的性质使得该书内容真诚而无虚饰,表达亲切而又通俗易懂。
(二)《明心鉴》的作者、内容与性质
《明心鉴》又名《明心宝鉴》,据吴新雷先生考证,该书作者是苏州人吴永嘉,字古亭,演员出身,且在当时的戏曲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 另据孙书磊考证,该书有两个版本系统。其一是杜双寿辑录《明心宝鉴》所收本系统,即吴永嘉原本系统;其二是托名黄旛绰所作《梨园原》所收本系统。本文所论《明心鉴》系吴永嘉原本系统。
吴永嘉原本《明心鉴》收录于杜双寿的《明心宝鉴》中,各卷首叶提名之下皆署有“吴下吴永嘉古亭原本”字样,由此可知,《明心鉴》的初始撰写者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人吴永嘉,字古亭。细读《明心鉴》,我们可获得作者的一些其他讯息。卷一《西江月二首》其二云:“余前多病受良方,今日略知除恙。” 又卷四《别见一论》有云:“余前私下无工,登场意乱心慌,胆怯神散,言语当场关目!” 可知作者吴永嘉乃为演员。而卷首的《明心鉴序》又提及该书的缘起:“古亭老宗台、老宗师现实以《明心鉴》见示,观览之下,恍然领会,而至先生为后学之子弟指示迷津,苦心良可见也。” 进而我们又可推知吴永嘉不是一般的戏曲演员,既被尊为“老宗台”、“老宗师”,可见其在戏曲界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后吴新雷先生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苏州老廊庙《翼宿神祠碑记》所载的捐银名单中发现了“吴永加”这一姓名,认为此“吴永加”即为作者“吴永嘉”。 若二者果为同一人,则可见吴永嘉确实为乾隆年间苏州的资深昆曲艺人。
吴永嘉原本《明心鉴》分为四卷,即《释症集》《秘诀集》《方法集》和《勤学集》。各卷下面,又列有条目若干,解释厘析,虽多为三言两语的口诀,但从卷一《西江月二首》其二中的“余前多病受良方”可知,作者要为后学子弟指示迷津的“良方”也是受之于人。可见,该书原作者虽为吴永嘉,但书中内容却是历代表演艺术家宝贵艺术经验与感悟的总结。
吴永嘉虽未像世阿弥那般在书中反复告诫梨园子弟得此《明心鉴》必须保密、不可外传,但在戏曲表演业竞争极为激烈的年代,艺人们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之谈,也往往十分珍视,每每秘不示人。《明心鉴序》结尾告诫观此书者云:“览者慎勿视为游戏之谈,直以为珠玉之品,珍之箧笥可也。” 既为“珠玉之品”,当须“珍之箧笥”,定然也不是可以随意传阅之物。
《风姿花传》与《明心鉴》的作者均系演员,且一个出自戏剧表演世家,一个是资深的戏曲界前辈,从篇幅上看,两书差距较大,但两书内容却颇多相通之处:如两书均是艺人从事戏剧表演的经验与感悟的总结,都有秘传书的性质。虽《明心鉴》多为言简意赅的口诀,缺乏《风姿花传》的细致与亲切,但寥寥数语却也通俗易懂,同《风姿花传》一样,其对艺人和读者都有着深刻的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