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捕捉动作的最早证据,在一张图上把不同时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今天的连环漫画的先驱在大约公元2000年前埃及的墙壁装饰上被发现,它描绘了两个摔跤手的一小段连续的复杂动作。达·芬奇的黄金比例人体图上画的四只胳膊,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中国绘画史上,艺术家有把静态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六法论”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画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轴等(虽然得靠想象力弥补动态)。这些和动画的概念都有相通之处,但真正发展出使图上的画像动起来的工夫,还是在遥远的欧洲。
如果没有首先理解人眼睛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动画就不可能实现。视觉的暂留,首先被法国人保罗·罗盖特发现,1828年他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或木竿在两面间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外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被旋转时,鸟在笼子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高原利用留影盘原理,发明了转盘活动影像镜,这是在边沿有一道裂缝的转盘画上带循环图的卡。看的人将图画对着镜子,转动转盘,透过裂缝观看,就会把一系列旋转中的图画看成一个运动图像。
1831年,法国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画好的图片按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用来观看活动图片效果。在机器的带动下,圆盘低速旋转,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从观察窗看过去,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画的雏形。
沿用这两项发明技术,1860年,皮埃尔·代斯威格内斯在圆筒内壁贴上图画,利用转子带动它旋转,观者通过筒顶的槽观看,筒壁上的图画竟魔术般地动起来。这个动画制作技术一直被沿用至今天,而皮埃尔也因他的这一“旋转圆筒图画留影技术”
被当今动画影视界视为鼻祖。
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的更新,更多的艺术家投入到动作捕捉与分解的研究中,致力探索动作运动的规律特性。1888年,爱迪生的连续画片记录器发明成功,它虽然比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早出现了很多年,但并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将图像先在卡片上处理好,然后显在“妙透镜”(Mutoscope)上,它其实可以说是机器化的“手翻书”。真正动画片诞生的时间,比1895年电影发明时间晚了近十年左右。因此,在电影史的记录中,动画片常被排在真人电影之后。如图1.3所示,《花仙子》是中国最早引进的一部美少女类动画作品。
图1.3 神保史郎导演的动画片《花仙子》,该作品曾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刮起一阵美少女风潮,是70末及80、90初出生的人们童年记忆最深刻的日本动画之一。《花仙子》宣扬人性的真善美,讲述了继承了花仙血统的少女小蓓旅行世界各个国家寻找能带来幸福与快乐的七色花的故事
1904年,第一部动画影片在法国问世,是由法国人埃米尔·柯尔(Emile Cohl)完成的。他将每张画面拍成底片冲洗后,直接用底片播放,这个影片没有故事情节,只是由黑色背景和白色线条的人物动作构成。其中《方头》是他的代表作品。1906年,他开始用摄影停格的技术拍摄第一部动画系列片《幻影集》,以表现视觉效果、开发动画的假象性为主导,不注重故事情节。该影片技法简单而粗糙,更谈不上有艺术价值。从1908到1921年,柯尔共完成250部左右的动画短片。他的动画不重故事和情节,而倾向用视觉语言来开发动画的可能性,如图像和图像之间的“变形”和转场效果。他的创作理念,将动画导向自由发展和个人创作的路线。此外,他还是动画与真人表演合成拍摄成影片的开创者。他利用遮幕摄影法,拍摄出了第一部动画与真人动作的结合画面影片。如图1.4所示。
图1.4 作品《幻影集》,本片无情节无主题,在不到两分钟的影像里,导演埃米尔·柯尔用再简单不过的线条为观众做了多次变形:人变为酒瓶、酒瓶变为花朵、大象变为房子等。今天看来,片中超凡的想象力也让人叫奇。2006年法国安锡(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该片被评为“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第二名
美国动画片的出现比法国晚了近两年。出生于英国的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顿,在美国开了一家名叫维太格拉夫的公司,他运用自己公司中一位技师发明的逐格拍摄法,制作出美国第一部动画影片《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如图1.5所示。后来又制作了《闹鬼的旅馆》《奇妙的自来水笔》等几部动画影片。
图1.5 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顿的作品《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这部影片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
这个时期动画影片由于受资金、环境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非常艰难,影片质量一般,内容也相当简单。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动画艺术家们通过长期反复探索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能使画面在银幕上“活起来”,已实属不易了。经过自16世纪以来二百多年漫长的探索过程,动画艺术的发掘研究此时已初见曙光。
行业形成阶段: 由于动画影片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关注动画、喜爱动画,同时动画爱好者、漫画家、故事家等也都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更多的人开始投身动画艺术研究。随着许多有趣的动画影片不断出现,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也悄悄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心中的明星,受到大众的喜爱。动画这一艺术形式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娱乐内容之一,也逐渐形成了它自身的行业特性,在各个国家发展起来,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动画行业就这样悄然形成了。
之后彩色动画的出现,1867年生于美国的动画家温瑟·麦凯(Winsor Mccay),为美国动画行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是一位著名的漫画专栏画家。1911年,他做出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片,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使动画从此有了颜色。该片取材于他的漫画集,故事古怪幽默,其中每张画幅都是他亲手上的颜色。1914年,他完成了动画史上著名的影片《恐龙葛蒂》,其被称为动画史上的种子电影,如图1.6所示。他把故事以动画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在一起,画面时间计算精确,每格都重画一遍背景,画面透视感强烈。整部片子用了5000多张画幅。1935年他完成了动画史上第一部动画纪录片《卢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The Sinking of the Luistania ),如图1.7所示。为了将几千人堕入大海的悲剧新闻在影片中表现出来,他画了近25000张动画,这对当时个人化制作影片的情况来说,创造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图1.6 温瑟·麦凯导演的《恐龙葛蒂》,这部动画史上里程碑式的动画作品,用墨水和纸张所绘制的画幅超过5000张,整体感流畅,时间换算精确,显示了麦凯不凡的创造力。2006年法国安锡(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本片被评为“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第一名
图1.7 《卢斯坦尼亚号之沉没》,麦凯将当时悲剧性的新闻事件,在银幕上逐格呈现,特别是船逐渐沉入水中,几千人坠入海里消失在波涛中的画面,让观众十分震撼。为了重现当时的情景,他画了将近25000张的素描,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创举。在发展多重角色的塑造,结合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以及暗示三度空间的画面美学风格上,麦凯的努力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发展全动画(Full Animation)观念的人。影片全长12分钟,长度创下了当时动画片的新纪录。同时,本片还是历史上最早的动画纪录片,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严肃、正剧类题材动画作品
他的影片开始使用每秒24格的方法制作,有了丰富的故事内容和强烈的画面透视,并在影片中大量融入漫画家的幽默特质,这为美国动画业走向特色发展开辟了黄金之路。
由于布莱克顿和温瑟·麦凯的成功,美国的动画片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也随之涌现出许多动画大师,他们在动画技术、技艺与动画发展上的许多创新,使动画制作逐渐朝规模化发展,为行业性生产打下基础。
1913年,世界上第一家动画公司是由拉马尔·巴雷在纽约成立的巴雷公司。据记载,他当时为动画片制作制定了一套固定绘画系统,制作出一系列由漫画改编的《希拉·莱尔上校》的冒险故事。1915年,巴雷公司的马克斯·佛莱雪发明了转描机,可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写真地转描在赛璐珞片或纸上,他的著名作品《墨水瓶人》如图1.8所示,就是利用转描机完成的。
图1.8 《墨水瓶人》是美国早期的动画艺术短片,导演将真人与动画结合在了一起
赛璐珞片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动画行业的发展。1915年,美国人埃尔·赫德(Earl Hurd)发明了以赛璐珞片(也称明片,是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光滑、透明薄片)作为描画动画的片基,取代以往动画纸的方法。即将有动作变化的角色单独画在赛璐珞上,把背景垫在下面相叠拍摄,从而改变了在此之前,作者们不得不将背景与有动作的角色在同一画面中,一遍遍地画出来的繁重的工作。因此,赛璐珞片在动画制作中的广泛应用,建立了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成为推动动画大规模他生产的转折点,从而形成了“传统动画”的经典制作方法,大大地促进了动画片的制作,也进一步推动了动画行业的发展。
电影销售方式的出现: 1919年底,一只成为商品的卡通造型菲力猫,在派特·苏利文公司出品的《猫的闹剧》中诞生了,如图1.9所示。它标志着一种崭新的电影销售方式的出现以及动画工业模式的开辟。由奥托·梅斯麦导演和设计的菲力猫形象,有许多表情和姿势,表现出动画特色的视觉趣味。他吸取了温瑟·麦凯塑造葛蒂的技巧,赋予菲力猫生动的个性特征,使菲力猫与众多动画角色有很大区别,成为连续十年美国最受欢迎的卡通明星。随着菲力猫声名鹊起,菲力猫玩具、贴纸、唱片、图像等都成为新的商品延伸卖点,如图1.10所示。这些商品主要的顾客是儿童,由此产生了以儿童为主的卡通用品市场,为商家带来惊人的利润,也为动画电影相关产品开辟了广阔的销售领域。随后相继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动画人物,如大力水手波派(Poppeye),啄木鸟乌迪(Woody Woodpecker)等。
随着动画制作技术上的提高与改进,尤其是赛璐珞片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使大规模动画片生产成为可能,也为美术创作者开启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当时很多美术、电影工作者投入到动画制作行列中,为动画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一时间,动画制作成为美国年轻人最喜爱的职业之一。美国的众多动画片厂,都随着这股热潮积极开发创意、研究各种制作技术,创作不同风格的动画片,一时间产生出许多动画短片,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其间主要的影片有米高梅公司的《猫和老鼠》(如图1.11所示),华纳公司的《兔宝宝》等。由此美国开始了震撼世界的动画发展黄金时代。
图1.9 《猫的闹剧》讲述黑猫Master Tom(菲利克斯猫的雏形)爱上了白猫Kitty小姐,Master Tom不再恐吓家里的老鼠,而是花掉所有在家的时间用来在镜子前打扮自己。Master Tom和Kitty整天在一起玩耍,全然不顾家中的老鼠,任凭老鼠们在家中胡作非为,直到老鼠们把家里搞的一团糟,Master Tom都视而不见,一心只想着Kitty小姐。当女主人发现被老鼠们搞乱的房间后,可怜的Master Tom被主人扔出了家,当Master Tom去找Kitty的时候,它得到了一个惊喜,Kitty已为它生出了很多的孩子需要它抚养
图1.10 菲利克斯猫周边衍生产品。菲利克斯猫受欢迎的程度足可和后来的迪士尼公司的卡通人物媲美,并在此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成为最受欢迎的卡通明星之一。另外,菲利克斯猫的周边产品,如菲利克斯猫玩具、菲利克斯猫唱片、菲利克斯猫贴纸……也受到了儿童的欢迎,一套延续至今的电影销售模式由此建立。菲利克斯猫因此成为美国首只成为商品的卡通角色
图1.11 《猫和老鼠》( Tom and Jerry )是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39年制作的一部动画,该片由威廉·汉纳、约瑟夫·巴伯拉编写,弗雷德·昆比制作,首部剧集《甜蜜的家》于1940年2月10日在美国首播。《猫和老鼠》以闹剧为特色,描绘了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汤姆和杰瑞猫鼠之间的战争,片中的汤姆经常使用狡诈的诡计来对付杰瑞,而杰瑞则时常利用汤姆诡计中的漏洞逃脱他的迫害并给予报复
迪士尼公司的发展,使动画成为举世瞩目的商业影视艺术行业,也改写了动画的历史地位,是动画商业发展的里程碑。迪士尼制片精神非常严谨,影片故事情节紧凑,前期分镜头设计更是精美细致,动画人物个性鲜明。他们在制作技术上不断提高创新,尽可能地做好每一部不同时期的影片,使观众陶醉在梦幻般的世界里。迪士尼的影片无论是影片风格、故事情节、色彩声音、人物场景设计还是后期技术处理,都展示出刻苦创业的精湛品质,以致迪士尼动画公司被全世界公认为动画史上最具成就的动画生产基地,而迪士尼本人更是被无可争议地誉为杰出的动画大师。在动画片制作中,几乎每项技术发明都印着迪士尼的名字,迪士尼动画影片的标准,也基本成为当时衡量动画影片质量优劣的标准。
1937年,迪士尼制作的《白雪公主》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卡通长片,如图1.12所示。影片完善的艺术性,精良的制作效果,令观众惊叹,轰动国际影坛。它运用彩色胶片合成录音技术,创造了动画长片的奇迹,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动画的价值和艺术魅力,也使迪士尼的经营方向由短片生产转为长片生产。这种具有长篇剧情的影院动画出现,逐渐成为动画产业中的“主流动画”,也标志着动画技术与艺术,达到了高度完美统一,进入了行业成熟阶段。
图1.12 《白雪公主》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美丽的白雪公主受继母的嫉妒而被多次置于死地,最后在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下获得新生
与此同时,美国其他动画公司也在努力发展,迪士尼亦面临着激烈竞争。许多动画公司纷纷成立,丰富了美国动画片的风格特色。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动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同国家、各具风格的优秀动画影片不断涌现,先进的动画技术、完善的设备、规范的制作流程和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使动画越来越走向繁荣和成熟。
随着动画技术的成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绘画以外,运用各种美术手段,如木偶、泥塑等造型艺术形式来塑造人物与环境,表现故事情节的美术影片相继出现。我国在悠久文化历史和民间艺术基础上,所创造的剪纸、折纸、水墨等诸多形式优美、风格多样的美术片,也为丰富国际动画艺术作出了贡献。
由于人们对动画的需求和动画艺术的发展,在当今的动画世界中,各个国家、各种风格的动画层出不穷,形成了极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流派。在众多的中外动画流派中,大体可分为主流动画和非主流动画两类。
主流动画: 由于1914年美国人埃尔·赫德发明的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透明薄片(又称赛璐珞片),并把它用于动画,可以使活动的动画形象与背景分别绘画,然后叠放在一起,进行逐格拍摄。这项技术的发明,不仅大大地方便了动画的制作,增加了动画的层次和艺术效果,而且使得动画电影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在此基础上,沃尔特·迪士尼用赛璐珞片多层拍摄,以故事为主要内容,形成了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通过以资本为纽带的大生产商业运作模式,使得这种动画风靡全球,成了动画的主流。例如,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及其经典影院动画长片《自雪公主》《木偶奇遇记》,我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优秀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如图1.13所示都是这种类型的动画。
图1.13 《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至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影院长片,由万籁鸣、唐澄联合执导。该片以神话形式,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表现了主角孙悟空的传奇经历
非主流动画: 以迪士尼方式为主流的动画形成以后,动画的制作也进入了群体化,其他风格、形式、技巧的动画制作方式,被推到了非主流的位置。但是数十年来,伴随着商业动画,即主流动画日甚一日的影响,非主流动画艺术的发展势头非但没有被遏制,反而在形式、内容、风格和地域诸多方面有了全面的发展。非主流动画具有个体创作的特点,尽管不如商业动画那样拥有广大的市场效益和众多的观众,却也自成体系,成为各大电影节的评奖项目,尤其为动画业内人士所看重。
非主流动画篇幅很短,往往从编、导到制作由个人或少数几人合作完成。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别出心裁的构思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和充满着神奇的艺术魅力。它们在我国通常称之为动画艺术短片或个性动画短片。这类动画片不要求故事完整,往往场面不大,但却能从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牢牢地抓住观者的眼睛,引起思考和感受。短片致力于从内涵到形式对动画的本体元素进行探索,把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经验,以高度概括的手法表现出主题与内容,并以流畅的镜头来传递细腻的情感,以独特的构图、色彩构成和用细节的处理完成对心灵的刻画。短片在动画的形式、技巧、制作方式以及个人风格等方面,都在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予以强调并极致发挥。它的动画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追求耐人寻味和文化的思考。这类动画片与以创造商业价值为目的的影院动画和系列动画片完全不同,它们最大的特点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创作者个人强烈的主观性和探索性,是一种带有“为艺术而艺术”性质的动画片。对于这类极具艺术或哲理的动画短片,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去看、去听,而是在体验。它要求编制者不仅要有足够的艺术表现力,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非主流动画不同于主流动画的集体创作。它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个人发挥空间,强调的是独立构思、设计、拍摄完成自己的作品,因此,这类动画也更具有独立性和原创性。由于非主流动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许多创作者在构思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不满足于动画的一般表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求新。它对于丰富动画片形式,促进独特发现,启发独立思考,避免雷同重复以及开拓创新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个性动画片具有学术探讨的性质,一般多在电影节或是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展示。
非主流动画的形式:非主流动画可以极为自由地运用铅笔、蜡笔、水彩、油画或是用泥土、木、布等一切能够用来进行造型的工具材料,通过平面的绘画形式,或是通过立体偶象甚至生活用品,所创作的别具一格的动画艺术作品。例如加拿大动画短片《弦乐四重奏》是画在玻璃上的油画;俄罗斯动画《钢丝的恶作剧》是用钢丝材料制作的;中国美术片《鹿与牛》则选用的是竹材料和民间工艺的形式,如图1.14所示。还有些动画如《土豆猎人》《沙之舞》《糖果体操》则分别采用沙子、粘土、糖果和巧克力实物等非同一般的材料,表现形式十分新颖,产生了奇特的艺术效果。随着动画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不拘一格、不断创新的非主流动画形式会越来越多。
非主流动画的创作思路:非主流动画与主流动画不仅在风格形式上,而且在创作思路上也是截然不同的。这类动画作品,有些是对社会弊端的揭露,有些是对世俗价值标准的批判,还有些表现的是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观点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动画艺术短片例子看出,创作者通过意蕴独特和新颖的内容,把理性和非理性的世界,刻画、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捷克木偶大师杰利川卡的木偶动画片《手》中,他不拘泥于木偶肢体语言,而是巧妙地运用主观镜头,表现了手与偶人之间复杂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从而暗喻着某些人的存在其实不过是一个傀儡,在无形的“手”驱使下,做着自己不一定喜欢做的事。动画艺术短片《媒体》的导演帕维尔·库斯基,更是以近乎于荒诞的手法,讽刺性地表现出了当今媒体给人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他在画面中利用报纸的碎片,忽儿把它变成箭头,忽儿把它变成一条狗,快速地追赶着前面一个奔跑着的小人,暗喻出新闻有时是强加于人,让人避之不及。更有意思的是,导演把现实中食品的烹调过程,形象生动地转化成了新闻的制作过程:一块放进了锅里的新鲜牛肉,煮出来的竟然是大片小片的纸块。它们被一只手拼贴在一起,并用剪刀剪去不整齐的边缘后,又被拿起擀面杖的手很快地擀平了皱褶,变成了一张报纸。这部短片虽然既没有对话,也没有旁白,但却以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在给观众带来惊奇、笑声之余,引起的是更多的思考。
图1.14 《鹿和牛》是1990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片中形象皆为竹偶,故事内容为鹿和牛不团结,最终为狮子所食。本片为难得一见的竹偶动画片,由邹勤导演,美术设计为刘福民和王永昌,动作设计为邹勤和洪金凤。鹿、牛和小鸟一起在水塘边饮水玩耍时,一条蛇悄无声息地来到它们身边,它本想偷袭鹿和牛,却给两“兄弟”合力扯成两截。森林之王狮子想将鹿据为囊中之物时,也在它们的同心协力下成为败将。可是,鹿和牛又相聚在水塘边时,却因争夺不多的水资源由朋友变作了互不理睬的陌路客,这让狮子有了可乘之机
法国动画艺术短片《红柯钻石之旅》和《祭品》在表现形式探索和色彩运用方面的突出表现,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前者全片色调单纯,朴实的砖灰色与炫目的钻石红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使人倍感清新而优美。后者则以黄、黑强烈的版画效果和凝重的线条所营造出的沉郁、死寂而神秘的气氛,达到了令人震撼和深化主题的作用。非主流动画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所表现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是与其所处时代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别是美术和雕塑)。
多元化相互渗透、叙事方式的不断演化、主题语言的不断开掘,使得动画片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以及商业文化形态。在美国,迪士尼公司再接再厉,不断推出新的动画剧情片,1940年《木偶奇遇记》《幻想曲》,1941年《小飞象》,1942年《小鹿斑比》,1946年《音乐与我》《南方的歌》,1950年《仙履奇缘》,1951年《艾丽丝梦游仙境》,1953年《小飞侠》,1959年《睡美人》,1961年《101忠狗》,1963年《石中剑》,1964年《欢乐满人间》,1967年《森林王子》,1973年《罗宾汉》,1977年《救难小英雄》。20世纪90年代以后,迪士尼公司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代,推出了更多新的作品:如1991年《美女与野兽》,1992年《阿拉丁》,1993年的《圣诞夜惊魂》,1994年《狮子王》,1995年《风中奇缘》及世界首部电脑动画影片《玩具总动员》,1996年《钟楼怪人》,1997年《大力士》,1998年《花木兰》及《虫虫特工队》(皮克斯制片),1999年《泰山》,2001年《失落的帝国》及《怪物公司》(皮克斯制片),2003年《海底总动员》(皮克斯制片),2004年《超人特工队》(皮克斯制片),2008年《机器人总动员》及《闪电狗》,2009年《飞屋环游记》,2010年《长发公主》及《爱丽丝梦游仙境》,2012年《无敌破坏王》,2013年《冰雪奇缘》,2014年《超能陆战队》,2015年《疯狂动物城》,2016年《海洋奇缘》,2017年《寻梦环游记》,2018年《超人总动员2》《无敌破坏王2 :大闹互联网》,2019年《玩具总动员4》(皮克斯制片)、《狮子王》及《冰雪奇缘2》,2020年《心灵奇缘》,2021年《夏日友晴天》《寻龙传说》《魔法满屋》,2022年《青春变形记》《光年正传》等;此外,华纳公司出品了《免宝宝》《蜘蛛侠》《超人》《僵尸新娘》等;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了《鼠来宝》《加菲猫》《机器人历险记》《真假公主》,《国王与我》《冰川时代》(系列电影)、《疯狂原始人》《里约大冒险》等;梦工场出品了《埃及王子》《小鸡快跑》《蚁哥正传》《驯龙记》《勇闯黄金城》《怪物史莱克》系列电影、《马达加斯加》及《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如图1.15所示)、《超级大坏蛋》、2015年《疯狂外星人》、2017年《宝贝老板》、2018年《超时空大冒险》、2019年《雪人奇缘》、2020年《疯狂原始人2 :新纪元》《魔发精灵2 :世界之旅》、2021年《宝贝老板2 :家族生意》、2022年《穿靴子的猫:最后的愿望》等。
图1.15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该片由约翰·斯蒂芬森和马克·奥斯本执导,梅丽·莎科布制片。杰克·布莱克、成龙、达斯汀·霍夫曼、安吉丽娜·朱莉、刘玉玲、塞斯·罗根、大卫·克罗素和伊恩·麦西恩等配音。《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借鉴了中国功夫、建筑等元素,已成为动画界的经典
动画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观念的更新和科技的进步,在影视中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广泛神奇。
现今的动画,从题材内容到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只是儿童的专利,其受众已扩展到各个年龄层次。如美国动画影片《玩具总动员》《狮子王》《人猿泰山》等都曾风靡一时。其中,迪士尼公司的《狮子王》,就是一部既有童话色彩,又对成人有深刻离意的动画长片。该公司另一部动画片《花木兰》,故事取自中国古诗《木兰辞》,是全球化语境下成功的文化转换,在世界许多国家放映,受到广泛好评,更是中外老少咸宜。日本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幽灵公主》等作品,通过对科技文明和大自然的描写,关心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动画片具有了与其他电影“大片”一样的魅力,从而提高了动画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电视的普及,使得动画进入了千家万户。在每日的电视中,动画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节目,运用于片头和广告的动画也屡见不鲜。电视中动画的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
动画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对其特性认识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在影视中的运用不断扩展。1982年英国出品的电影《迷墙》,导演艾伦·派克独树一帜地将纪录片、故事片和动画穿插在一起,通过真实与假定时空的转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思考。
图1.16 《海底总动员》是一部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并于2003年由华特迪士尼发行的美国三维动画电影。这部电影的故事和剧本是由安德鲁·史丹顿编写的,导演则是史丹顿以及李·安克里治两人。故事主要叙述一只过度保护儿子的小丑鱼玛林,以及它在路上碰到的蓝唐王鱼多莉两人,一同在汪洋大海中寻找玛林失去的儿子尼莫的奇幻经历
1988年,由美国华纳兄弟公司三百多名动画家和计算机专家,运用电脑合成技术,花了两年多时间制作完成的影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使真实人物与动画人物在三维空间里悲欢与共,以超越现实的现代动画新技术的巨大魅力,让观众惊叹不己。该公司制作的《空中大灌篮》,也是通过现代动画新技术,使大名鼎鼎的乔丹和动画明星真假联袂登台,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体育迷们。全三维动画《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如图1.16所示)等片,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计算机图形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三维动画表现力空前强化,所创造的纵深空间和立体物象的运动与变化,给人以全新的逼真视觉。动画作为影视片中特殊的表现手段,在当今的科幻片和幻想片中,正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和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如《2001年太空漫游》《星际大战》和《帝国大反击》等。科幻电影中对未来世界的刻画,更促进了电脑动画在剧情片、广告片、电讯网络中的开发与运用。
利用动画原理和数字化合成的影视特技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电视中被越来越广地运用,它无所不能的视觉表现功能,极大地丰富了影视画面的艺术效果,使得电影、电视这一视听艺术越来越精彩和具有观赏性。
数字电影是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制作的影片或影片片段。由于数字技术和现代动画介入电影,给电影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扩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能够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即再造历史或“真实再现”现实中发生过的或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虚拟非现实”(即描绘展示不可能发生或不可能看到的想象和被臆造出来、虚拟的“非现实”),使得电影表现内容获得空前解放,甚至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以至于传统的电影时空观、电影元素、电影结构都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时间和空间可以在现实和虚拟的两个境界里随心所欲的转换,电影的本体元素和语言如照明、服饰、布景、色彩乃至演员,不再成为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从而导致了电影系统概念和结构的变化,电影的经典理论因此受到了历史性的冲击和挑战。此外,由于真人演出的影视制作费用越来越高,而动画制作成本就越见优势,伴随着观众持续而稳定的增长,未来动画的前途无可限量,动画的下一个“黄金时代”必将在不久后到来。
纵观动画百年历史,动画艺术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人们的观念和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取决手动画自身的特性和规律。从前者看,早在动画片产生初期,欧美动画就沿着艺术动画和商业动画两个方向发展,反映了二者的不同观念,其结果也大不相同;从后者看,动画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集美术与电影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美术、电影密切相关。
上个世纪末以来,从一些动画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和我国动画业现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产业的动画,与人们的文化和物质生活以及市场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随着高新技术在动画领域的应用,动画本体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算机技术将动画制作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仅大大地缩短了动画生产的周期,还为动画的创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内容涵量也大大扩展,使它从文化娱乐延伸到广告、工程设计、科学教育等众多领域,其生产规模也从分散的制片厂家向跨国、集约式产业,向国际竞争与合作方向发展。美国和日本是现今世界两个动画大国,无论其商业动画或是动画技术,都代表了现代动画最高水平,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其不凡的商业运作和先进的科技基础。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又有助于我们认识动画发展的规律与趋势。面向市场,走产业化之路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动画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将是今后动画发展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