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

情境导入

新入职的张老师给大班孩子组织了一节体育活动,为锻炼孩子们的跳跃能力,张老师设计了跳兔子舞的游戏情境。整个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非常热闹。可是园长却指出,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原地跳、向前跳都是非常容易做的,目标设计太过于简单。

思考: 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呢?它的特点是什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除了考虑幼儿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外,还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请跟着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吧。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在广义上是指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即是指幼儿园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系统地设计各层次教育教学计划(方案)的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在狭义上是指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活动的设计,每个教育活动的具体设计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方面。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了解和掌握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法等进行思考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教育活动设计是对一个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它是构成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每名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的教育活动。例如,在某小班教学活动中,教师确定的目标是“能熟练使用筷子并进餐愉快”,显然,这个目标是不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的。小班幼儿小肌肉的发育不够完善,是不足以完成熟练使用筷子这一动作技能的。因此应将“熟练使用筷子并进餐愉快”调整为“能熟练使用勺子并进餐愉快”更为适宜。

贯彻发展适宜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是前提;其次,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要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后,活动设计要为每个幼儿着想,关注个体差异。

拓展阅读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依据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指出了对学龄期的教学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的观念——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则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儿童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借助教学方法、手段,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引导儿童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在设计时要确保向幼儿传授的知识、观点、技能等应该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有幼儿问:“青蛙为什么是两栖动物?”有的老师这样解释:“因为青蛙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了又能在陆地上,这样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青蛙在幼体阶段即小蝌蚪时期是用鳃呼吸,它们成熟后是用肺在陆地上呼吸,这样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总之,活动目标的确立、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方法的运用以及环境的创设等,都要科学合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贯彻科学性原则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保证活动内容的科学性,为幼儿今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其次,设计活动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活动时间、活动强度;最后,幼儿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教师必须坚持遵循和体现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及活动形式的安排方面,注重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通过为幼儿创设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可供儿童自由交流和探索的环境与材料,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中,多让幼儿操作,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尝一尝等来了解水果的属性。

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第二,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性的活动内容;第三,活动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

案例呈现

在自然角,李教师准备了种类繁多的蔬菜让幼儿观察,面对这么多的蔬菜,幼儿一时无从下手。许多孩子拣起这个又拿起那个,并不停地调换。这时幼儿虽然表现出对实物的摆弄,但其感知思维活动却是盲目的、停滞的。李教师发现后及时指导:“小朋友,你们看,哪些蔬菜的叶子是能吃的?我们先把这类蔬菜挑选出来吧。”

分析: 在李老师语言的提示下,孩子的操作就更具有针对性,观察也会更有目的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渗透性原则

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应将不同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加以有机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将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同时要有技巧地将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比如语言领域诗歌活动“我的祖国真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艺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当中,如可以将诗歌填入耳熟能详的谱子唱出来,并创编出简单的动作,教师还可以讲讲我国拥有的“世界之最”,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五)开放性原则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既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范围,在预测分析幼儿的学习需要以及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设和提供促进其学习的环境和资源及对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预设,同时更应当遵循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的探究和满足幼儿的需要的原则,给教育活动设计留有足够的空间,这种空间是随时随地为幼儿偶发的、自然生成的、即时体验的活动而准备的。因为教育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活动进展的情况,活动目标的及时调整、内容的丰富多元,及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等都体现了活动设计的开放性。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流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有一定流程和规律的。初学者要了解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才能进行灵活的运用。

(一)钻研教育法规、政策文件

设计一个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达到某种水平,而且要有理有据,因此不可忽略教育政策文件的精神与要求。《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纲要》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都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幼儿园教育理念、目标、要求和如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幼儿园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编写活动方案的主要依据。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文件精神,“吃”透标准,才能准确把握本次活动的目标和要求,编写活动方案时才能心中有数。

例如,《纲要》在幼儿园健康领域对“自理能力”做出了规定,即“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老师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会自己穿鞋子”“小手真干净”等教学活动。

(二)分析幼儿实际和需求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教师活动的实施最后都要落实到幼儿身上。所谓备幼儿,即深入了解幼儿实际和需求,这是方案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的实际和需求主要指幼儿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认知特点、个性特征以及兴趣和需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思考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幼儿可能会产生哪些困惑,如果出现问题时教师如何解决等。

案例呈现

马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今年她带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特别好,园长让她分享经验。她说,小班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幼儿园,缺乏安全感,会哭闹,找妈妈等,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喜欢上幼儿园。我设计了很多活动,如“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小鸡小鸭在一起”“老师爱我我爱她”等。

分析: 在马老师这些话语中,她分析了幼儿的实际和需求,为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她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较好地帮助了幼儿熟悉环境、安定情绪,愉快地参加幼儿园活动。

(三)拟定活动名称

幼儿园教育活动名称就是一次具体教育活动的题目。好的活动名称,首先要求充满童趣,如“奇妙的磁铁”(科学活动)、“勇敢的小伞兵”(体育活动)。其次要能反映活动的主题,如“保护自己办法多”(科学活动)。再次要简洁明了,以五大领域活动为例,如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故事)、中班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曲)。

(四)确定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通过某一次或某几次教育活动所期望取得的效果。它指明了教育要达到标准和要求,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它不仅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形式产生影响,也影响了教育的结果及幼儿的发展。活动目标的确定要符合《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幼儿的角度而非教师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案例呈现

大班语言活动:小猴卖“〇”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小动物的形象特点。

2.能根据故事中动物的对话分析小动物要卖的“〇”代表什么事物,并尝试根据外形或功能描述出自己想购买的东西。

3.喜欢听故事,懂得做事要动脑筋。

分析: 该活动目标能够结合故事特点,深入分析其教育价值,而不是单纯的让幼儿学会讲故事;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目标设计具体、可行性高,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分别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进行表述。

(五)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活动内容的选择根据目标进行,考虑内容是否体现目标的要求,减少随机性。其次,活动内容选择还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需要,体现科学性、教育性,不要以教师喜好去代替孩子的兴趣。再次,根据认知发展规律选择内容,体现整体性、有衔接、减少坡度。最后,根据时空特点和发展变化选择内容,体现规律性、季节性、社会性。

(六)确定活动方法

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有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游戏法、参观法、观察法、故事法等。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因素运用恰当的方法。例如,小班选用游戏性、趣味性、操作性的具体形象法多;大班可适当增加讨论、研究、思考等较抽象的活动方法。此外,还要依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而选择适宜的方法。

(七)设计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对教育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在时间有限的活动中,活动过程的设计应在紧紧围绕目标的前提下,考虑环节架构的有效性。一般在导入环节、结束环节上花费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展开和巩固环节。在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活动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显,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对设计方法详细考虑,如在活动时间安排的比例等方面均可思考并体现。例如,在中班健康活动“我爱刷牙”中,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那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环节就应抓住“多样”等特点精心设计,通过教师演示、幼儿练习、儿歌创编、实际操作、比比谁的牙齿最干净等方式落实目标,解决重点。

2.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当重点环节确立之后,就要考虑每个环节的安排与推进,也就是所谓的逻辑关系,先上什么,后上什么,要设计出清晰的步骤,以及与这些步骤相关的内容。如中班“我爱刷牙”活动,先从猜谜开始,引发幼儿对牙齿的关注。然后呈现相关图片,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讨论,由问题逐步推进,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进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掌握这项重要的技能。最后帮助幼儿梳理除了刷牙,平常还有哪些保护牙齿的方法等。让幼儿从感知到关注到领悟,不断接受挑战,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在原有水平上向前迈进一步,最终实现目标。

3.衔接流畅,过渡无痕

当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后,就应当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节奏紧凑、衔接无痕。例如,小班社会活动“帮帮书宝宝”的三个环节设计从欣赏新书,激发爱书的情感,到观察“问题图书”,再到修补图书,环节转化自然流畅,幼儿也在活动中自然地参与、投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构建新经验。

4.提问得当,方法适宜

在活动中要设计好需要重点提出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关注学习内容以及检查学习效果。因此,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大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中,教师设计重点问题进行提问,如“小松鼠第一天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第二天去了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第三天又去了哪里呢?房子为什么会动?如果你是小乌龟你还会带小松鼠去哪里呢?”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故事主要情节,感知故事中动物的形象特点,并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故事。

活动方法应通过多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引发幼儿学与做的兴趣,乐意投入各类活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能”。教师较常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以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观察比较,让幼儿在寻找相同和不同中获得感性的经验;提问讨论,在同伴的分享中获得经验的提升;收集讨论,拓展幼儿思考的空间;实验、演绎,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环境推动,展现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分享交流,发挥每个幼儿的“能”等。

(八)设计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环节的目的是保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连贯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幼儿发展的完整性、连贯性。活动延伸可以向区角延伸,也可以是环境创设,还可以向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家庭活动延伸。例如,在音乐活动“小树叶”中,孩子对歌词中描写的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将延伸活动设计为带孩子去户外观察树叶,捡落叶,进行树叶分类活动或树叶粘贴活动。

案例呈现

小班语言活动:香香的被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把握词汇“热热的、软软的、香香的”。

2.初步学会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体验晒被子带来的暖暖的感觉和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晒过的被子。

物质准备:故事背景图1幅,小猪、小猫、小山羊各1个,小狗指偶1个,实物小被子一床,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节,提问导入

师:一个秋天的早上,太阳公公出来啦,照得大地热洋洋的。这时候候,胖小猪和他的好朋友小花猫、小山羊来到草地上,你们猜他们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究竟是在做什么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香香的被子》。

(二)结合背景音乐,完全欣赏一遍

发问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大背景图及动物形象。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

3.有哪些小动物在晒被子呢?

4.你们觉得晒过的被子是怎样的?

出示实物被子,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抱、摸、闻”感受晒过的被子“热热的,香香的,软软的”,从而把握词汇“热热的、软软的、香香的”。

(三)结合教具,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从开头到“晒过的被子是怎样的?”

提问:看见小动物都来晒被子,小狗是怎样问的呀?

2.从“小猪说”到“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提问:胖小猪是怎样回答的?小猫是怎样回答的?小山羊是怎样回答的?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表情、动作学说“晒过的被子盖起来热热的”,“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3.讲述故事“小狗听了大家的话”到结束。

提问:假如你是小狗,盖着晒过的被子,你觉得怎样呀?

教师小结晒被子带给我们的好处。

(四)游戏:晒被子

在游戏的情境下,教师带领幼儿边晒被子边说“晒过的被子……”。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晒晒自己的小被子,看看是否也是香香的,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附故事】

香香的被子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动物们要预备过冬啦,他们呀都来晒被子呢。

“噜噜噜”,胖小猪来晒被子了。

“喵喵喵”,小花猫也来晒被子了。

“咩咩咩”,小山羊也来晒被子了。

小狗跑过来,看到大家都在晒被子,他问:“你们为何要晒被子呀?晒过的被子会怎么样呢?”

胖小猪说:“晒过的被子盖起来热热的。”

小花猫说:“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

小山羊说:“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小狗听了大家的话,他说:“那我也要晒被子。”说完,小狗就跑回家晒被子去了。

冬天到了,外面下起了大雪。小狗把被子盖在身上,睡得真舒服。

他说:“呜,晒过的被子,真香啊,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分析: 本次教学活动分为四大环节,首先以小班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导入,吸引幼儿的兴趣。在讲述故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梗概,并通过实物让幼儿感知香香的被子。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运用表情、动作讲述故事。最后以晒被子游戏结束活动。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重点突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讲述。

技能训练

1.走进幼儿园观察老师组织活动,分析活动的类型,并思考该活动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哪些特点。

2.观摩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并进行记录,思考如何设计活动流程。 EvuzXwI22lhFw5HkFJsHFGNpMVAmO0+gDHabofYiReQF2Ff66wPaaZ6MTy/h1q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