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进程

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经历了萌芽、快速、高速发展阶段,当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体看,彰显了“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强旅兴农”的新兴产业风采,已从农民的副业变成了农村的新产业,从市民的临时性安排变成经常性的生活方式,从政府的一般性工作演变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后,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城乡居民对休闲观光、康体养生、旅游度假的需求增加,江苏省各地开始深度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苏南地区一些城市周边的农户利用特有的田园景观和农产品资源,创办了一批休闲农业观光园,举办梅花节、杨梅节、葡萄节等活动,吸引广大城市居民来到郊区或乡村观光旅游。通过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让人们体验农村生活和观赏田园风光。

(2)快速增长阶段。2000—2016年江苏省休闲农业的发展速度快、产业规模大、类型模式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休闲农业功能已由观光、采摘体验功能拓展为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科普等综合功能。比如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2005—2019年已成功举办了15届,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20亿元,成为集农业科技、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多功能节庆活动。

(3)高速发展阶段。创意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点。休闲农业结合文化、科技等元素,逐步向创意农业方向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苏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创意农业的意见》《关于开展主题创意农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江苏省休闲农业千亿元级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等文件。近年来,全省已形成了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圈,环湖泊和丘陵山区两大休闲观光农业区。江苏休闲农业深入发掘农业多种功能,着力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五种模式”,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向创意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了诸如南京六合龙袍稻麦田艺术景观、盐城大丰“荷兰花海”、无锡惠山田园东方“田园综合体”等典型发展模式。

从全国来看,自我国休闲农业从初步发展至规范成熟阶段以来,江苏省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在2005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203个)中,江苏省囊括16个农业旅游景点,仅居山东(25个)和安徽(17个)之后,位居全国第三。2005年末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江苏省获得27个景点提名,仅次于山东(30个)之后,位居全国第二。

2017年,江苏省正式启动实施了“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即在3—5年内,在全省范围培育100个农业特色小镇、20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300个主题创意农园,构建一个全国领先的创意休闲农业互联网宣传平台,以及每年举办一次创意休闲农业设计大赛。这一计划的启动对于全面推进江苏创意休闲农业的品牌发展,提升江苏创意休闲农业影响力,推进江苏创意休闲农业强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截至2017年底,江苏省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包括农家乐)数量增长至8500余个,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1.5亿人次,综合收入超过42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近100万人。2017年全省各地举办梅花节、樱花节、油菜花节、草莓采摘节、茶叶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多达800余场。2017年,我省休闲观光农业综合发展指数与四川并列第一。此外,江苏省已累计创建了2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4个示范点,180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2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各项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一(数据来源《江苏新农村发展报告2017》)。

江苏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至今,逐步培育出农业观光采摘园、休闲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农俗村六大创意农业发展主体。全省已形成南京、苏锡常、徐州等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区,环湖泊和丘陵山区两大休闲观光农业区,沿江、沿海、沿大运河、沿黄河故道、沿东陇海线五条休闲观光农业带的“三区五带”发展格局。同时,围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五种模式”,全省各地加快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涌现出了诸如南京六合龙袍稻麦田艺术景观、盐城大丰“荷兰花海”、无锡惠山田园东方“田园综合体”等典型发展模式。

但同时也要看到,江苏省休闲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与瓶颈,虽然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其问题主要集中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创意度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方面。加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江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南休闲农业发展进程

“苏南”一词最早出现在民国年间,其意就是指江苏的南部,20世纪80年代因为创造了“苏南模式”而闻名全国。从2000年开始,为了更好地发展江苏省经济,省政府决定把苏南扩大到5个城市,包括之前的南京、苏州、常州以及新增的镇江和无锡。1984年,费孝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把苏南分为4个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以及长江以北的通州。但是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五个城市,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21.4%,是长三角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苏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市场发达,发展休闲农业有很大的优势。而在苏南模式的发展背景下,要求城乡一体化、区域整合发展,这些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此外,新苏南模式也指出苏南的乡村旅游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各区域联合规划,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杜绝盲目跟风、产品雷同的现象,构建和谐统一的休闲农业聚集地;城乡经济的发展要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借鉴成功之处,把提高本地经济和带动城市中心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有化、信息化共同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办好园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聚集地,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对新苏南模式的思考,明确了新苏南模式下发展乡村旅游具备的高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特别优势。受其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苏南地区休闲农业开发较早,休闲农业发展比较成熟。

“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规划阐明了未来五年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集聚项目、人力资源,分类指导建设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为此,苏南形成了包括南京都市圈、太湖旅游区,以及沿江一带的旅游片区,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方便了苏南发展休闲农业,有力地促进了苏南休闲农业多样化的发展。在国家旅游局、省委省政府的鼓励政策下以及苏南各地政府的领导下,苏南五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在近几年有了快速的提高,出现一大批高质量、特色化、有品牌度的休闲农业旅游点。

(二)苏中休闲农业发展进程

苏中是江苏省中部地区的简称,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长江下游北岸、黄海之滨,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双重辐射区,江淮平原南端。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地级市,苏中地区正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倡议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江淮生态大走廊、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上海自由贸易区、国家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及苏中崛起、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江淮生态经济区、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省铁路建设“苏中提升”、省新一轮铁路建设、南京都市圈等省级战略机遇,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江苏省经济发展最快地区之一。

随着多年发展,目前苏中地区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以泰州市为例,泰州市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三大集群:南部长江沿线以泰兴森萱农庄、靖江埭上人家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中部主城区周边以秋雪湖景区、泰州田园牧歌景区、溱湖农业生态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北部里下河地区以千垛菜花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景区、泓膏生态园、桃花岛生态园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集成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挖掘农业生产潜力、转变农业结构、提高生产环境、增加农业附加值的新途径,实现了农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高产值和高附加值,有利于城乡要素双向互动。因此,发展好苏中地区的休闲农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双效益。

(三)苏北休闲农业发展进程

苏北即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按照江苏省现行的行政区域划分,可将苏北地区划为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城市区域。随着国家对苏北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紧靠长三角地区这一天然的地理优势,苏北已经成为全国沿海经济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苏北位于长江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作为主要产业,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文化。相对于苏南区域,苏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城乡一体化比较低,地广人稀,土地资源相对苏南比较丰富。在省农委的《全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的规划下,苏北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扬长补短。虽然休闲农业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卓有成效。

在国家大力发展全国乡村旅游的政策以及江苏省农委制定的《全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背景下,虽然苏北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市场、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休闲农业起步相对苏南比较晚。但是苏北地区抓住时机,依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农民的努力下,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园区的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 YbbdpFgNeXwtNcjTSf2KkViQUAYIjf3dggzqIVBCUwaMufmaGU/m9HasDLU/2P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