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山村女教师

山区的夏天,雨说来就来。有时是狂风暴雨,有时太阳还在云层中穿梭,满天却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张卫民叫它“太阳雨”。

张卫民下村民组回来,又一次成了“落汤鸡”。

在村部门前的小桥边,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撑着粉红色雨伞的姑娘吸引了他的视线,她亭亭玉立,像一株玉兰花静静地绽放,她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奔腾的溪水,呈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这会是谁呢?

张卫民故意磨蹭着捱过她身边,想偷偷看一看她,不料那个女孩子也正拿眼看他。四目相视,张卫民大吃一惊,只见这个女孩子柳叶细眉丹凤眼,高高鼻梁樱桃小口,瓜子脸庞,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秋波涌动。太美了!张卫民在心里啧啧称叹。

女孩见张卫民衣服湿漉漉的裹在身上,头发上还在往下掉水珠,一副落汤鸡的狼狈样子,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起来。

张卫民也傻笑了一下,匆忙加快脚步,飞也似地向村部走去。进了房间,他飞快地换上衣服,然后走近靠近平台的窗户,想看看那个女孩子还在不在?

小桥上空空如也,女孩已经不在那里了。桥下的溪水像发狂的野马一样,从山上狂奔过来,在桥下打了个漩涡,又奔腾而下。

“逝者如斯夫”,圣人的话又在脑海里浮现。可是那女孩的影子已经在张卫民的心里晃荡,他挥之不去,只觉得怅然若失,有一种心思,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张卫民的妻子章柏芝也生就一副美人胚子,身材高挑,五官俊秀,皮肤白晰,在单位被公认为“警花”,只不过生过孩子后体型有些臃肿。

张卫民来村里一个多月了,虽然中途回过几次家,但总也抑制不住对妻儿的思念,平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景不时在眼前浮现,每每这时,张卫民总是用工作和学习来排解。

现在这个女孩打破了他心中的平静,又勾起他对妻儿的思念,妻子平时工作也很忙,现在她默默承受了一切,从没有怨言,他觉得对不住妻子。

一次他对妻子说:“柏芝,等我下派期满,我一定在家多帮你做些家务,加倍补偿你。”

柏芝莞尔一笑说:“好好干你的工作吧,给咱家争口气就行,谁要你补偿了?”

张卫民紧紧地搂住妻子,心里回荡起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他说:“柏芝,你真是个贤妻良母,我会爱你一生一世。”

“你什么时候学会甜言蜜语了?不过这话我爱听。”柏芝靠在他怀里,幸福地笑了。

正当两个人沉浸在幸福的缱绻之中时,儿子不合时宜地哭了起来,章柏芝又手忙脚乱地照应孩子去了。

“这就是婚姻的润滑剂”,张卫民笑着摇了摇头,也过去帮忙。

“张书记好,进村去呀?”唐明笑吟吟地问。

“是啊,今天车上好像坐了不少人,不要等太久了吧?”

“今天许多家长上街给孩子买新书包,马上就要开学了,我猜你今天早上要进村,特地在等你。”唐明解释说,言语中似有一种巴结的味道。

张卫民说:“谢谢你!那我们走吧。”

正当唐明将档位横杆推向前进档,车子开始缓慢前行时,车子后面传来一句清脆的女声:“唐师傅,等等我。”

唐明紧急踩了一下刹车,车子没有熄火停了下来,一个身着一袭白衣的妙龄少女匆匆上得车来,她像一朵云似的飘了进来,空气中散发着微微的香气,伴随着一股青春的气息。

“马老师,到学校去呀。”唐明招呼道,言语中满是热情又透出一种崇敬。

车里的一些乘客纷纷与马老师打招呼,大家的言语很是客气。马老师轻身细语地与他们搭讪,那声音曼妙婉转、清脆悦耳,甚是动听。

张卫民扫了马老师一眼,觉得十分眼熟,这不是那天在桥上见到的姑娘么?他头脑灵光一闪,想起来了,原来她是老师。现在他距离马老师很近,张卫民仔细打量起来,只见她弯弯的细眉,鹅蛋形的脸庞,小巧的鼻子,樱桃小口,煞是好看。她身材高挑,皮肤白晰,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顾盼流彩,竟让他一时看得呆了。

马老师没有注意到张卫民的窘境,依旧落落大方地和乘客拉着家常。“二狗子学习有长进了,做父母的要鼓劲呀”,“兔娃最近上课不专心,是不是妈妈病又犯了?”

多么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好的老师,张卫民从心里赞叹一番,把目光从她的身上移开,扭头去看窗外的风景。

高岭的自然之美,那是一种质朴,一种纯粹,一种真诚,一种深奥……

山奇而秀,山的灵气是因为那卧龙一般蜿蜒的气势,和着那江南的烟雨,仿佛一幅写意中国山水画。他久久地凝望这山,山无言,人也无言,是有太多的感想面对着静默的山说不出。

水清而灵,走在人迹少至的地方,往往不经意间一川飞瀑或者一涧幽谷,处处给人清凉和惊喜。多少次沿着溪水向上,算是最初对某种神秘力量的向往,去做未可知的曲径探幽,到溪水斗折处,突然一泓深潭,见不到底,有游鱼灵动,光影如惊鸿,或是停或是忽然不见。那时,常常问,这水中真的有龙潜深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皆有,人生如在画卷中,岂不快意哉!

在工作之余,张卫民喜欢四处走走,攀高山,涉险峰,访幽谷,听农事。走累的时候,就到附近的农家歇歇脚,听老农讲讲农事。而主人自然十分的好客,热情地迎进屋来。

屋内有一茶炉,生着炭火。两人围炉而坐,看壶中的水渐渐地沸了起来,水面渐起了小泡,一股股热气从壶口喷了出来,水火相战,如听松涛。老农拿出一个泥壶和几个茶杯,自茶罐里掏出一撮茶,撒在壶底,滚沸的水冲了,掩了盖。少顷,从壶中倒了些许的茶水,冲了茶杯,又添了水,再倒出一股淡碧色泽的茶水来。品一口,小苦微甜,清淳爽口,余味悠长。一气喝下,一股清香自咽喉直通肺腑,胸中香气盈溢,精神为之一振,再饮,饥渴之意和疲惫之情顿消,十分的畅快淋漓。老农又升火生起炉灶,炒起了南瓜子,很快一小碟南瓜子冒着香气放在了面前,磕着南瓜子,喝着清茶,听着老农的故事,张卫民忘却了时间的存在。当夕阳在山峰后渐渐隐去了面庞,一缕炊烟升起,山村沉静在落日的余晖中,幸福而悠闲。

突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响起,打断了张卫民的遐思。

“到了,下车吧,大家慢点,注意碰头。”唐明吆喝着。

张卫民一边下车,一边注意到马老师也从这里下了车,“她要到哪里去?难道她在我这个村里教书?”张卫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但又不好意思冒然去问个清楚。他默默注视着马老师的背影从视线中消失,忽然他发现马老师的臀部既圆又翘,按照东西方人的观点都认为是美女。

正这样想时,一种莫名的喜悦如同喝了蜜一样在胸间荡漾开来,他很奇怪自己居然有这样的念头,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吧。

九月十日是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是教师节。

高德标一大早就赶到村部来,张卫民已经起床了,看时间才七点多钟。

“你怎么起这么早?”张卫民招呼他坐,他一边坐下一边说:“人年纪大了,睡不着,早上起来我沿着大路走了一段,另外我心里呆不得事,张书记可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张卫民说:“今天是教师节嘛,你这样问,是不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

高德标说:“是呀,就是为这教师节的事,往年村里拿出二百元,村干部与教师一起欢度节日,今年小村并大村了,两个小学也合并成一个学校了,教师也多了,你看拿多少钱?教师这一块一定要重视,是关系村里下一代的事呀,几个干部和一些家长都在看着我们,学校的傅校长昨天已经打电话邀请我们了,我也把你的手机号码给他了。”

张卫民知道高德标话语的弦外之音,现在他是出纳,言下之意这钱要他垫付。

张卫民陷入了沉思:“教育可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山区教育落后,更要加大投入。一个月前,他去看过,校址分别在两处:一处是当地的一个地主祠堂改建的,一处是建国后修建的,非常的破旧。教室的地面高低不平,孩子们的课桌东歪西斜,屋顶的结构也是多年未修,已属危房,急需资金整修,老师与家长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高德标见张卫民半天不回答,有些着急地说:“你表个态呀,怎么办?”

张卫民并没有立即表态,反过来问他:“你看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高德标用一种揶揄的口吻说:“张书记进步真快呀,这一问厉害。我推开天窗说亮话,拿一倍,你看行不行?”

“太少了吧,我准备拿一千,村集体拿四百元,另外从我的办公经费中拿六百元,给孩子们买些书、本子和笔之类的学习用品,算是我初来此地第一个教师节的见面礼吧。另外,我建议村干部就不要去打扰了,拿这么一点钱,还要去吃回头吗?”高德标点头表示赞同。

张卫民找来唐松,让他买来一个大红信封,包上一千元钱,在信封上写上“祝高岭小学全体教师节日快乐”的贺词,请他马上送到学校去。

大约在唐松去后一个小时,学校那头来电话了,话筒那头是一个半百老人的声音:“张书记在吗?”

“我就是,请问有什么事吗?”

“我是高岭小学的傅龙之,想请您喝杯酒,您一定要赏脸呀。”

“哦,是傅校长呀,您好。唐文书去了吗?他没有转达我和高书记的意思吗?”

“唐文书在我这,我已经留下了。另外请村两委共度教师节是学校多年的规矩,我们已作了安排,您一定要来赏脸,酒菜不好,关键是一年聚会一次,交流增加感情,今后还请张书记与村两委多多关照呀。”张卫民几番推辞不掉,只好答应去。

邀齐了其他的两委同志,大家一道去高岭小学。翻过一座小山,来到一个山坳处,这一块地势很平,前后两进房屋,这就是高岭小学。跨进前排的圆拱形的门洞,张卫民进到院子里,院子不大,中间是一个小花坛,里面没有花,竖着一个旗杆,上面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山风的吹拂下,猎猎飘扬。

孩子们今天放假,学校里只有老师。现在的高岭小学只有五十多名学生,八个老师,就这样小的学校还在原岭头小村设了一个分校,那边有九个学生,两个老师负责那边。山区学生分散,又没有住宿条件,所以孩子们上学很辛苦,老师也不方便。

傅校长言语中充满感激之情,张卫民被老人的真诚的絮叨搞得很不好意思,问他学校还有哪些急需要解决的困难,让他整理出报告来,村里找教育局和分管县长请求在中央下拨的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中解决一部分,然后村里再筹集一部分,争取在明年寒暑假期间对学校进行整修,保证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随后傅校长又带领张卫民和各位老师见面,想到马上就能见到那位像天使一样美丽的马老师,张卫民心里按捺不住兴奋。

在办公室,傅校长指着马老师对他说:“张书记,这位是马丽雅同志,她是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的,要求到这里义务支教三年。她人好,教学水平高,家长和学生可喜欢她了。”

“马丽雅?这名字好,就像圣母玛丽亚一样,给人帮助,她原来真的是个天使。不像马批评,名字就给人‘马屁精’的感觉,据乡里人反映,他还果真是个‘马屁精’。”张卫民在心里想,这时,傅校长又把他介绍给马老师:“这位是张卫民书记,是下派到高岭村的第一书记,既有很高的学历,又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

马丽雅很大方的伸出手,张卫民也忙不跌地伸过手去握了一下,只觉那一双小手柔若无骨,四目相对,张卫民的眼神很慌乱,马丽雅脸上飞上了一层红云。

傅校长看出他们的破绽,有些疑惑地问:“你们认识?”

“前几天到村里来时,我们坐在一辆车上,当时看见乘客对马老师很崇敬,就留下了很深印象,可能马老师还不认识我。”张卫民干脆摊了牌,免得人猜疑。

这时马老师说话解围了:“感谢张书记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有你这样的好书记,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使山区的教育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接受更好的教育。”马老师不愧是重点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说得有板有眼,令人折服。

“更要感谢你才对,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把青春献给了这里,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我代表高岭人民感谢你。”张卫民也真诚的向她表白自己内心的看法。

这时其他老师也围拢过来,傅校长又一一介绍认识。

不知不觉间,已近晌午。傅校长热情地说:“我们边吃边聊。”

中餐十分丰盛,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但让人感觉到乡间所特有的那种热情和好客。让张卫民又回复到小时候在乡下的生活时光。

那时最盼望的事是亲戚朋友家做喜事。遇到红白喜事,他也可以随大人们一起去做客,最热闹的地方是厨房,里面一片忙乱,小媳妇们、婶娘们洗碗的洗碗,烧灶的烧灶,厨师嘴里叨着烟卷,在阔大的案板上操作着,烟火快接近嘴时,在大家的惊呼声中,嘴唇一动,烟头准确地穿过钢筋格子窗户,飞到外边的阴沟里。“别把烟灰当盐呀”,小媳妇们一阵阵起哄。更有趣的是那些跑堂的,肩上搭一块围巾,与店小二一般,端着大圆盘,上面放着烧菜水碗之类的菜肴,在各个桌子间穿梭不停,并伴着一两句清脆的吆喝:“菜来了,四季圆子”,“菜来了,年年有余”……在上菜的间隙,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与客人们说笑,将酒席的气氛引向高潮。这时主人家的狗和邻居家的狗也来凑热闹,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争抢落地的骨头。粗大的尾巴在人们的腿上扫来扫去,吓得小孩子一声声尖叫。

这洋溢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农家宴席让张卫民久久不能忘怀。它是一种朴实、真诚的乡间文化,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和温暖。这跟在城里饭店赴宴感受完全不同,那是一种奢华,一种礼节性的交往和象征性的敷衍,一种绅士式程序化的操作,就像应景之作,酒终人散,各自归家。而乡下,每逢办大事时,远方的亲戚来了,住上几天,聊起家常没完没了,晚上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睡也是常有的事,总有一种温情让人感动。

席间,老师们轮番轰炸,加上乡下喝的多是烈性酒,张卫民本来酒量就不大,很快就招架不住了。他推说不能再喝,这时高德标又向李月英使了个眼色,李月英倒了一杯白酒过来敬酒:“张书记,我敬你一杯,你用自己的办公经费支持山区的教育事业,让我很感动。”说完一饮而尽。

“张书记太了不起了,李主任不说我们还不知道呢。”老师们都称谢起来。

张卫民一边将杯中酒喝尽,一边说:“你要把老师们敬好,他们扎根山区,无私奉献,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傅校长说:“马老师,你看李主任都带头喝了,你们都是女同志,你代表学校也敬张书记一杯。”

马丽雅一直在喝果汁,也用果汁敬过张卫民。

张卫民说:“傅校长,我们喝过了,你不要强人所难。”

傅校长说:“马老师从不喝酒的,为你的壮举,她今天也要破个例,你张书记不能不给面子吧?”

高德标也在一旁帮腔:“马老师是义务支教,你张书记是义务扶贫,你们两人都有相通点,就凭这个,你们俩干一杯。”

大家都叫喊着“干,干了它”。

傅校长催促马丽雅说:“马老师,你先干为敬,我不信张书记不干了这一杯。才子对佳人,千杯不为醉。”

马丽雅端起别人为她倒好的酒,一手擎杯,一手掩口喝了下去,呛得直咳嗽。

大家都用目光注视着张卫民,他知道山里人最讲究“酒品如人品”,看来这酒不喝是不行了。

张卫民又看了一眼马丽雅,只见她面如桃花,正情义绵绵地看着他,那眼神中满是关切。他咬了咬牙,“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亮了下杯底。大家都叫起“好”来。

很快,张卫民不胜酒力,跑到外面开了“杂货店”,虽然胃里很难受,但他心里畅快,他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对教师的感情,对教育寄予的期望,也要证明他做人的真诚。傅校长见他喝多了,便不再劝他喝了。

马丽雅给张卫民盛了一小碗锅巴,那是烧柴火的锅烧出来的,十分香脆,令人口齿生津,香气盈腹,离开乡下多年后再次复尝此美味,又使他怀旧的情结更加浓郁了。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上面一根针,底下千条线”。村里的事务多如牛毛,张卫民常常不能回家。

村部不装电话,是高德标的意思,装IP电话的时候他也不让装,大家都对此事心知肚明,他的小店安装了公用电话,按分钟收费,也能赚上几个。另外因工作上的事需要打电话时,高德标又能报销。

张卫民是有手机的,可村部周围没有手机信号,拨通的话还要爬到村部后面的山岗上去打。因此晚饭后他照例踱步上山岗,一是有益身体健康,二来跟家人拉拉话,报个平安。

一天傍晚,张卫民在山岗上跟妻儿通完电话后,忽然看见马丽雅也朝山岗这边走来。他心里一阵窃喜,有半个多月没有见她了。

“张书记好呀,你在这打电话?”马丽雅先打招呼。

“村部没装电话,正在申请安装,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不稳定,只能到这来打了,你到这里什么事?”张卫民的话显得有些冒昧。

“也没有什么事,瞎逛悠,饭后百步走,活过九十九。”

“生命在于运动,走走有益人体新陈代谢。马老师看来深谙养生之道呀。”

“你别一口一个马老师的,今后叫我小马就行。”说完,脸上飞上一朵红云,在西天的霞光映衬下,十分可爱。

“那也好,你也别叫我书记书记的,叫我张哥吧。我比你大不了几岁,也正是青春飞扬的年龄,别把我看成老成持重的老朽。”张卫民也提出自己的要求。马丽雅答应了。

“最近在忙什么,好久没见你了?我看你房间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我们有时要批改作业,还要备课,你比我们睡得还迟,压力大不大?”

“你怎么看到我房间的灯?”张卫民有些疑惑不解。

“我们学校地势比村部高,离村部也就半里之遥,我住在上面,自然看得见。”马丽雅说这话时,露出一股得意之色,然后咯咯地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像玉块。

“你不是在总校任教么?怎么到分校来了?”张卫民更加疑惑起来。

“我是两头跑,上午在总校,下午在分校。总校那边都是男老师,住宿不方便,分校这边是一个男老师,他的老婆刘婶在学校里烧饭,我们女人在一起可以聊聊天,再说这边住宿条件也好。所以我就住在这边哪。”原来是这样,张卫民一时无语。

“到我们分校去坐坐吧,你还没去过呢!”马丽雅向他发出了邀请。一边说着一边用期望的眼神看着他,好像他如果拒绝她会伤心似的。张卫民点了点头。

分校很近,五分钟的时间就到了。马丽雅开了校门,冲着里面喊了起来:“黄老师,刘婶,你们看是谁来了?”

宿舍里紧接着出来一个四十五岁左右的男人,光着膀子,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她的老婆刘婶则很胖,两人热情地招呼他们进来坐。

马丽雅说:“到我房间坐吧,刘婶的孩子在复习,不能影响他学习。”

刘婶说:“也好,我们家里很乱,还是你房间干净。”

马丽雅的房间布置得十分整齐,一张单人床上挂着粉红色的蚊账,床外沿靠近窗户的地方放着一张书桌,边上靠墙的地方摆着一个书架,架上放满了种类繁多的书籍,有教育类的、有文学类的、有哲学类的,还有心理学方面的书。书桌上一个花瓶里插着几枝桂花,香气袭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床头的钉子上挂着一把小提琴,看材质应该很不错的。怪不得有时晚上张卫民听到悠扬的琴声,还以为是电视里或者是DVD机播放的,原来是马丽雅拉的。

“请喝茶”,马丽雅很快给他端上一杯茶。“黄老师也是文化人,在书法和棋艺上有很高造诣,他还是龙越县书法协会的会员。”马丽雅向张卫民介绍黄老师,一副很虔诚的样子。

张卫民说:“佩服,哪天有时间向黄老师讨教。我书法不行,象棋方面略知一二,讨教时只是请黄老师要手下留情哟。”

“哪里,谁不知你张书记能文善武,大作经常见诸报端,是单位的笔杆子,你别在这取笑我好了。”黄老师谦虚道。

大家坐了一会,黄老师对张卫民说:“马老师是才女呀,张书记再坐会,你们是文化人多交流切磋,我烟瘾犯了,在这闺房里抽怕污染空气,我还是回家解决吧。”说完走了,刘婶也说要回去洗衣,也告辞回去了,屋内只剩下他和马丽雅两个人。

一时无语,局促之下张卫民端起茶杯小啜了一口,“真香啊,你怎么有这么好的茶?”

“这可是秘密,这茶叶我也不多,别人我是不给的,今天对你可是例外。”说完白白净净的脸上飞上一朵红云,那一种骄羞的样子让人看了心旌摇荡,好在张卫民定力颇佳,借口看看她的藏书,然后随便翻了会书就借口离开了。

马丽雅说的秘密是什么?一晚上张卫民都在胡思乱想,但始终猜测不出。他暗想:她会给他一个答案的,她会吗?

张卫民平时不好烟酒,到高岭后,饮茶便成了惟一的嗜好。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茶叶在杯中上下浮沉着,凝神观看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蒙飘缈的雨雾,透过这如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眼前仿佛会出现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那如入梦境美仑美奂的江南小山村……

一天傍晚,黄老师找他去下棋,张卫民答应了,心想正好看看马丽雅。

刘婶给他泡上茶,味道也极佳。张卫民知道他们的为人,总是以最好的茶来敬客,于是笑着说:“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黄老师多才多艺,对茶叶方面也不乏研究吧?”

黄老师一边摆棋,一边说:“茶在中国是一种很悠久的文化。我国唐宋以来文风大盛,许多文人雅士都以尚茶为荣,诸如白居易、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颜真卿、范仲淹、唐伯虎等都是文坛名流,也是品茶高手。他们通过品茶感受饮茶的情趣,陶冶性情,以茶为内容吟诗作赋,留下了不少与茶叶相关的诗篇和佳句。如陆游的‘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闲品故园茶’,卢仝的《饮茶歌》‘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白居易的‘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苏东坡的‘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郑邀的‘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到了近代和现代,喝茶的名人就更多了,如孙中山、鲁迅、巴金、汪曾祺、梁实秋、陈毅、郭沫若、老舍等,其中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孔雀胆》、汪曾祺的《沙家浜》等剧作中都用一定的篇幅介绍茶叶的相关知识。鲁迅的‘旁人若问其中意,请到寒斋吃苦茶’、‘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讲吃茶’把这些近代大人物对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老师一口气说下来,滔滔不绝,就像一篇茶文章,张卫民听得入神,只听得旁边一阵轻轻的掌声,原来马丽雅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了他身旁。

“小马,你也来说说茶,你是高才生,一定见解不同。”黄老师招呼道。

“我不行的,真要我说,我可在张书记面前献丑了。记得李国文在《茗茶琐记》写道:‘茶之可贵,是我们每个人尽量禅悟的根蒂。’‘清心明目,醒脑提神,尤其茶的那一种恬淡清逸、平和凝重、味纯色雅、沁人心脾的品格,包含做人的道理。’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品味,饮每一杯茶都会如饮甘泉。唐代的刘贞德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还是日本某禅僧说的好:‘茶之道,在心非在术。’这和鲁迅‘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之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远’之说,颇有几分相似。”马丽雅的话更深奥,不愧是中文系的高材生,所言之茶尽显禅意,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黄老师带头鼓起掌来,张卫民也附和着鼓掌。

马丽雅要求张卫民发表一下对茶的观点,他推脱不得,只好说:“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在今天这个功名利禄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能停止一会儿对‘金钱和欲望’的追求,稍闲片刻,与好友面聚,小饮几杯,算作感悟和享受人生之法。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那么,一茶何尝不是一人生呢。’我愿做那茶,尽敛苦涩,散发清香。”

“好个‘尽敛苦涩,散发清香’,其实最高意境的还是你张书记呀。”马丽雅和黄老师同时赞道。

“不说了,我们下棋。”虽然张卫民在家研究了一段时间象棋残局,但还是被黄老师杀得丢盔弃甲,落败了三次。

黄老师抱歉地说:“不好意思,今天运气好,侥幸赢了,张书记棋艺不错,承让了。”

马丽雅打起了圆场:“黄老师你也就别谦虚了,张书记公务繁忙,哪有你时间多天天在这上面钻研,你是技高一筹,张书记也不赖。你们不要再比了,我给你们拉一段琴。”

说完回房间取了小提琴来,拉起了《梁祝》,那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随着这音乐慢慢地蔓延开来。

山村夜到深处,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剔透和沉静。品咂着茶,嗅着被热气腾发起来的悠悠清香,一种柔软而深厚的支撑,一种劳累后身心放松的愉悦,一种谋局未来的的灵感,霎时充溢心胸。伴着窗外飘过若有若无的松涛声,和这曼妙缠绵的琴声,人便在茶与水的流转之间忘却了时间的存在。 uYRnshInydMjvRuYTTaTm89XWuDsjElAchVDZCzcEb6sf9dNxFJsNdm3ghJysK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