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肾脏的解剖结构特点是什么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呈红褐色,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肾长10~12 cm,宽5~6 cm,厚3~4 cm,重120~150 g;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左右。肾脏一侧有一凹陷,叫作肾门,它是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肾蒂。由肾门凹向肾内,有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肾外缘为凸面,内缘为凹面,凹面中部为肾门,所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均由此进入肾脏,肾盂则由此走出肾外。肾静脉在前,动脉居中,肾盂在后。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肾皮质位于肾实质表层,富含血管,新鲜时呈红褐色,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所构成,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面,血管较少,色淡红,由10~20个锥体所构成。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为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肾锥体与肾小盏相连接。每肾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肾小管汇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汇合成乳头管,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由于肾筋膜在肾的下方开放,当出现肾周围的脂肪减少等情况使肾的支持力下降时,肾的移动度增大,容易向下移动,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9XfcMfyLBZJWlZOT72GkEvx81npe3rOC02tbPhAMbhJUt1ZWFYK26vvlv0UJAAlV



3.肾脏的功能有哪些

(1)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人体不需要甚至是对人体有害的废物,其中除一小部分由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由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肾脏还能把进入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有些化学药品中毒会给肾脏造成损害,就是因为这些化学药品的排除要经过肾脏的缘故。如果肾脏有了病,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排泄会受到影响,废物在体内积聚,就会引起各种病症。我们把肾脏的这种保留营养物质、排出毒素的作用形象地称作“血筛子”。

(2)通过尿的生成,维持水的平衡:这是肾脏的主要功能。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由于压力关系,就滤出一种和血浆一样但不含蛋白质的液体叫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又将其中绝大部分水、全部的糖和一部分盐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大部分氮不再吸回。剩下的含有残余物质的浓缩液体就是尿,约占原尿的1%。正常人一天尿量为1 000~2 000 ml,一般呈淡黄色,比重为1.003~1.030。比重过高、过低或固定不变,尿量过多或过少,均有肾功能不全的可能。

(3)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肾脏对体内的各种离子(电解质)具有调节作用。对钠离子(Na + )的调节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对钾离子(K + )的调节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照排;对氯离子(Cl - )的调节是伴随Na + 的吸收排泄以及H + 、氨(NH 3 )的分泌过程完成的。另外,肾脏还调节磷(P 3- )、钙(Ca 2+ )、镁(Mg 2+ )等离子的平衡。这些电解质平衡对体液的渗透压稳定很重要。肾脏对体内酸碱平衡也起调节作用,它能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的比例,当任何一种物质在血液中增多时,肾脏就会把增多的部分排出去。同时,肾脏还能制造氨和尿酸,以保持和调节酸碱平衡。很多肾脏患者出现酸中毒,就是因为肾脏失去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而导致的。人们也因为肾脏具有调节体内水分、保持内环境(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度)稳定的功能称其为“调节器”或“稳压器”。

(4)调节血压:由肾脏分泌的肾素可使血压升高,当限制钠摄入或钠缺乏时,或血浆容量减少和肾脏血液灌注压力降低时,以及直立体位时,肾素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即具有活性,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脱肽而成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换酶的作用而成为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作用,使血压升高。同时肾脏分泌的前列腺素又具有使血压下降的功能,前列腺素主要是通过增加肾皮质血流量、利尿排钠、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扩张血管而达到降压的作用。

(5)促进红细胞生成:肾脏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促进原始红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促进骨髓对铁的摄取利用,加速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生成,促进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到血中。贫血的程度与肾衰竭的程度成正比,患者血、尿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均降低,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纠正肾性贫血。

(6)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经肾脏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 3 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肾脏的皮质细胞含有1α-羟化酶,维生素D先在肝脏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羟维生素D 3 ,最后在肾脏1α-羟化酶作用下,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 3 (即活化的维生素D 3 )。它能促进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可促使骨钙转移,促进骨骼生长及软骨钙化;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磷排出减少;可抑制甲状旁腺素(PTH)的分泌。 rgaOF7Uhk01jJgMI26/LOJGngSALIwZEaFeqC9zTyR7RxpzIaTp/uSeW1qIYclyo



4.输尿管的解剖特点是什么?功能有哪些

1)输尿管的解剖

输尿管上接肾盂,下连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状,管径平均为0.5~0.7 cm。成人输尿管全长25~35 cm,位于腹膜后,沿腰大肌内侧的前方垂直下降进入骨盆。输尿管有3个狭窄部:一个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最后一个在进入膀胱壁的内部。女性输尿管则越过子宫颈外侧至膀胱。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有一种特殊结构,即瓦耳代尔鞘,它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内尿液反流到输尿管。

2)输尿管的功能

输尿管的主要作用是将肾脏所排泄的尿液引入膀胱。输送尿液的力量来自滤过压及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rgaOF7Uhk01jJgMI26/LOJGngSALIwZEaFeqC9zTyR7RxpzIaTp/uSeW1qIYcl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