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果有一天,一个民族的人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也不再了解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说,对故乡的一座山头,一棵老树失去了记忆,忘记了唱给大山的歌谣。敬畏之心没有了,本民族一切都淹没在主流文化之中,被同化,被遗忘是很可怕的,也是令人心痛的。于是我想记录一些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在年轻时候人在寨里心在外面,看看大山外面的大千世界。于是我想读好书,考上好学校,见见世面。后来我被录取到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分别在区乡中小学任教。一心一意为教育事业工作。我是“半边户”,家处农村。当我节假日回家时,被寨子里的那种民俗氛围所包围,所感染着。被本民族中的悲壮、潇洒之美所感动和投入。童年的记忆在川西北高原碧蓝的天空漂荡,随风而去,连绵悱恻。祖母和父亲的古歌常在我耳边萦绕。

1986 年我调回家乡任教后为录父亲唱的古歌,花了 300 多元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录音机,把父亲唱的古歌满满录了三大盘保存着。没料到磁带放置时间长了。拿出来一放磁带只有“吱吱唔唔”的杂音,听不明白了。多年的辛苦录就这样“泡汤”,前功尽弃,我的心都碎了。使我失望;使我伤心;使我懊恼。当时我就意识到,简单的靠磁带记录是不行了,得写成文字,出版成书藉才会长久。

2010 年我已退休,咬牙花几千块钱买了一部摄像机和一支录音笔。为了我在家务农的妻子不生气,我谎称是中奖所得。有了现代工具记录,我如鱼得水,白天采访录音录像,回家就用钢笔记录下来。

我父亲的磁带里的内容就只能凭记忆用钢笔在纸张上慢慢地记录了。所幸的是村寨里还在世的老年人会唱,我就去采访他们再写下来。我常常坐在神树林里回忆、记录父亲唱的古歌。回忆童年时坐在火塘边,祖母给我们讲毒药猫的故事,有时我们怕得好像从楼板下面伸出一只毒药猫的手,火塘里柴要烧完了,大人喊去拿柴都不敢走动,怕毒药猫从门上走进来。

多年来我用业余时间去收集,整理羌族的文化点滴,得到了村里干部和乡亲们的支持,山外面来的学者们也给我鼓励和支持。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的志愿者,他们无私地为我整理,打印大部分文稿。

四川大学的齐郁博士见我手写文稿很辛苦,就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送给我。从此我就慢慢学会打字和上网。

这本书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乡土气息太浓,所有内容(除“茶马古道山歌”外)都是用羌语翻译过来的。也许不能恰当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我也无法站在专家学者的高度考察民族历史的变迁。但我只想“记录”,想完成我承载了祖辈父辈们的一份心愿。同时也完成作为我一个地地道道的羌人的使命。

茂县是全国羌文化核心区,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沉积如山,散落在各村寨之间。把它记录下来是我的一种心愿,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觉醒和自信,也是内心的坚守和肩负的使命感。

我爱这片土地;我爱这朴实而充满无限魅力的民族文化。 m6DstSxDKGcg2LznxtcwKYMNbBoSzc1p6CHAvya8mHW04xfzknvRcovh9g0RWF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