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节课后,露莎又来还书。
我想,这次可以断定:她一定没有看完!不到 40 分钟的时间,两本《知心姐姐》,作为六年级学生是看不完的。
我故作嗔怪地看着她,“这次,你一定是没看完!”我断言。
“老师,我看完了,我最喜欢的是《黑颈鹤的故事》,不信我可以给你读。”说着,她迅速找到那页,找到最后一段,流利地读起来。
白晓荷解释说,“我平时看书不读出声来,所以速度会比这快两倍。”她有理有据,依旧喜欢用“数学元素”。
其实,读书时不喜欢的内容可以略掉不读这太正常了。
我相信了,但我知道她来的目的是后文。
“老师,我有问题想不明白。”话一出口,她的情绪就变了。
“昨天,我妈妈因为我穿袜子的事儿,说我和她顶嘴,要用烧火棍打死我。我不明白我错在哪里了?”晓荷一副伤心而又委屈的神情,低着头,抠着我办公桌上的一摞书的角。
她一直是低诉,我没有听太明白,以为是妈妈怕她着凉,让她穿袜子,可这样的场合又不能再问。“晓荷,你认为妈妈说你是什么原因?”我想让她找到母性的爱。
“她就是认为我把袜子弄脏了,她不想给我洗。其实我们的衣服都是我自己洗的,在下雨天她才洗我们的衣服。”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她的校服洗得并不干净。
“妈妈经常打你吗?”我想知道妈妈的教育能力。
“嗯,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打,也不分青红皂白,弟弟错了,她也会打我,有时我很恨她。过后,看她身体不好,我还要照顾她。昨天,妈妈的手脚很凉,我就赶紧给她熬点姜汤,弟弟帮倒忙,都把姜汤变成菜汤了。”说到这她又忍不住孩子般地笑了。
白晓荷提到的“恨”让我一下想起亲属家的孩子也曾对我说过恨父母的话,只要家长惩罚过孩子,他们的内心都是一样的感受,就是不接纳家长的做法。大多家长认为孩子做了错事必须要惩罚才能让他们长记性,其实,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会有这种心理的。
我问晓荷,“妈妈也这样对待弟弟吗?爸爸知道这些事吗?”
“她对弟弟很宽容。有一次我跟爸爸说这些情况,爸爸就说了妈妈了,可妈妈她认为我告状,还是很生气!”
我心疼地摸摸她的小辫子。做了两年多的家长学校的工作和几年的学生心理工作,我很清楚有些家长的角色和孩子的角色是颠倒的,孩子们像大人一样在宽容和理解着家长,而家长却有时面目狰狞地说爱孩子,真的很让人心疼。原生态家庭的伤几乎成了当下孩子们的共伤。
“在妈妈心情好的时候,你有过和妈妈谈这件事吗?”我对晓荷妈妈的做法很疑惑,也很想找到让她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有过,但妈妈心情立刻变了,就说我的不好,我就再也不敢说了。有一次,不知道是谁给妈妈打电话说我把她打得鼻青脸肿。回家后妈妈就打我,也不问清楚。爸爸不会这样,爸爸会问清楚事情。我觉得……妈妈不喜欢我!”白晓荷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来安慰她,只能轻轻地把她搂过来,用手抚摸她的后背,给这个瘦弱的小身体和受伤的心灵以安慰和理解。我想起小学老师曾提起过她的家长,不是很理智。我只能说家长没有领过“家长合格证”就上岗了,他们也需要学习做家长。
但从晓荷嘴里听到的是爸爸和妈妈从来不吵架,感情比较好,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妈妈会这么情绪化。现在还不是我见家长的时候。
我只能让她自己走出来,“小鱼老师知道,你内心有很多委屈,很多糟糕的情绪不要憋在心里,你可以用写东西或其他方式把它宣泄出来,或者帮家人放牛的时候喊出来。”
“嗯,我不写日记,我都是用看书和画画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好些的。”
我得承认,这是个睿智的小家伙。
“现在妈妈还像以前一样经常打你吗?”我在努力找到一个突破点。
还好,我看到曙光,晓荷说现在妈妈不像之前了,只要她尽量不出问题,妈妈就不会动手,毕竟晓荷在长大。
白晓荷是坚强正向的,她会安慰自己说妈妈身体不好,可能心情不好,她不仅要忍耐妈妈的坏脾气还要去理解妈妈。
晓荷说妈妈有时会担心爸爸不爱她了,她总是会安慰妈妈说:如果爸爸不爱你了,我是女儿会永远爱妈妈的。
这样的说法,让我的鼻子好酸。在这个家庭中,这个小人物像个家庭中的主妇,管着弟弟、照顾着妈妈,还要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没有安全感、疑心重的妈妈。
白晓荷走后,我心里像坠了铅块,给孩子们做心理工作不同于给家长和其他大人做,有些情绪无法清空。孩子们本身是需要被呵护的,可往往伤害他们心灵的恰恰是他们心中最爱的家人。我拿什么来给这些特别的孩子们疗伤?这需要的正是教师的职责:教书和育人中隐藏的部分——育心,呵护心灵高于教书和育人,而这些在家长的意识领域大多是空白。
我想该到认识她的妈妈和爸爸的时候了。
打算先联系班主任,让班主任主动给她妈妈打电话汇报孩子的进步和优点,来改善她妈妈与孩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