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2 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再认识

2.2.2.1 城市工业废弃地带来的问题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产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有两个。第一,第三产业逐渐代替工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城市物质环境建设上,表现为建设资金主要投入到第三产业需求的商业写字楼中;城市中心也从工业地区转移到了商业办公集中的地区。大量的工业用地由于产业衰败被闲置,土地资源被浪费,工业废弃地周围的城市生活水平极为恶劣,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第二,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工业的高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日益恶化,工业化已经导致水和土壤受到化学污染,同时大量垃圾倾倒,使得工业废弃地成为环境的阴暗面,城市环境水平前所未有的低下。

对这些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促使社会将目光转向这些曾经辉煌的工业废弃地带。

2.2.2.2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利用探索

在过去的20 世纪,为了重振经济和促进社会良性发展,许多城市开始了复兴计划,城市工业废弃地整治成为城市复兴 重要的手段之一。改造城市工业废弃地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城市更新发展。同时,为限制城市无序的蔓延,其中最好的一个手段就是对已经被原城市功能所占据的城市工业废弃地进行二次开发,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抑制城市扩张和最大限度利用城区的土地的努力,促进了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开发利用。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厂房和庞大的工业空置建筑与设施,成为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最初,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政策制定者们迫不及待地赞同拆除老厂房、改造旧区。人们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就认识到城市工业废弃地的价值,把闲置的城市工业废弃地当作工业遗产进行开发。我们失望地看到许多杰出的老工业建筑被有计划地、一个接一个地推倒铲平。一般来说,对待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社会反应经历了四种阶段:

(1)彻底清除与毁灭。由于倒闭、废弃的厂房和工矿被视为经济衰退的标志,是地方污点,甚至是地方耻辱。因此,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将这些肮脏、丑陋、粗笨和庞大的东西彻底毁灭,使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2)毁灭之后再新建。通过毁灭和清除原来的旧厂房、废矿山,得到一些新的空地,并恢复前工业化时期的良好环境,从而可以发展和建设新设施、新产业。

(3)回收再利用。对于一些仍然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旧厂房、空置建筑,可以重新回收利用。

(4)综合性开发战略。摆脱了以往对城市工业废弃地和废弃厂房与设施的传统价值观,重新发现了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历史价值,将城市工业废弃地视为工业文化遗产,并和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任何事物的认知都需要有个过程,正是经历了否认、迷惑、试探性的利用之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城市工业废弃地也有它独特的内在价值。也正是在尊重场地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城市工业废弃地才真正走上了综合性战略开发的道路。

2.2.2.3 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价值的认知

(1)对城市工业废弃地态度的转变

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复兴,人们对于城市工业废弃地的观念、看法也在不断地改变。在最初的时间里,工业的衰退和城市工业废弃地的产生很容易导致人们认为经济倒退,城市在失去活力,而 20 世纪 60 年代的城市郊区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又使那些处于老城的工业废弃地更加萧条破败。于是人们努力追求现代化,在其后几年的大规模城市更新中,欧洲很多的城市工业废弃地、产业建筑,甚至一般性的建筑遗产,均被视为现代化进程中毫无价值的落后标志被拆除,代之建造新的内容以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化形象的追求。难道为了经济发展整个城市都要改头换面吗?在它们最终从我们的城市景观中消失之前,有没有比放弃更好的方法?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又开始留恋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甚至关注城市工业废弃地上的工业建筑。但是,这次的关注不同于以往的只是单纯的土地再利用的关注,而是开始将视线转移到这些废弃地的历史文化价值上。

每个时代、每个城市都应拥有自己无法复制的历史,美国著名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若想保证城市新生活的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性特征。”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为城市中许多地区的更新而努力时,对城市工业废弃地从建筑的史料价值和派生的文化情感上进行成功的再利用,也是一种保持人们对城市历史性特征的体验方式。

(2)对工业建筑、构筑物单体观念的改变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时候,生产技术史和建筑技术史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建筑类型,而工业建筑就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工业建筑在设计上更多地受到西方新建筑的影响,较多地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近代工业的大规模生产要求建筑的结构与生产工艺流程完美地结合,使得工业建筑跳出了建筑式样与风格的约束,表现建筑本身的结构美、材料美,成为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现代建筑雏形,充分体现了工业文明的特色。

工业建筑、构筑物因为其特殊的功能要求而形成特殊的造型,如高大或超长的体量、高耸的构筑物、高架的管线或长廊、洁净车间、无窗的立面、外露的结构和管线等。而钢铁、玻璃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使得有着现代化的广泛适用灵活空间和造型的工业建筑出现。工业建筑为满足现代化生产、先进工艺的不断更新,在组织空间、创造环境、完善管理、便于维护等方面不断采用较先进、较适用、较经济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因此,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大师们创建的现代建筑理论,一直影响着工业建筑的发展。作为世界建筑新思潮的“高技派”(强调高度工艺技术,不仅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快速施工,易于装卸和改建,而且认为现代建筑艺术应充分反映高技美)、“后现代”(强调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仁义)、“解构主义”(强调在建筑上采用消失、分裂、分离、拆解、移植等哲学思想)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上也都有所体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采用,灵活空间、通用厂房、高层工业大厦、工业科技园、科学城、新技术开发中心等逐渐增多,新的建筑组合和建筑类型,综合了科研、加工、生活的复合功能,通常具有智能性、社会性、结构清晰性的特征,并与工艺系统、管理系统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成为新的建筑类型。”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工业建筑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都分,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工业景观,独特的天际轮廓,给人以特殊的工业之美。

(3)工业考古学的影响

“工业考古学”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末期的英国,但直到 20世纪 50 年代才流行起来。它不同于一般出土文物的考古,而是强调对近 250 年来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物质性的工业遗迹和遗物的记录和保护 。虽然对矿山、纺织厂、一般性的工厂和设备的文物保护是一件很晚的事情,但是英国的工业文物保护范围目前已经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包括能源动力产业中的水车、蒸汽机、核电站,采矿业中的矿石场和工矿地,制造业中的农产品加工工厂以及纺织、化工、陶瓷等生产领域,还包括谷物交易所等商业性建筑,甚至工人的住房、工厂主的管理和办公建筑、工业码头等相关建筑乃至整体的工业区都可以成为工业考古的对象和工业文化遗产。

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 Archaeology)是一门新兴考古学分支。工业考古是有组织地研究产业历史,特别是在过去 200 年间的物质遗存。它通过系统地实地调查,以历史文献为辅助,发掘、记录以及保护那些与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工业制造物。工业考古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的“工业遗产”意识,欧洲人逐渐意识到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珍贵和不可再生,从前是肮脏的、丑陋的机器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当予以保留。于是从民间到官方逐渐掀起了一场工业遗产的保护运动,并以博物馆形式,特别是科学、技术、铁路博物馆形式保护了大量的工业文物。1973 年英国工业考古学会成立,在峡谷铁桥博物馆召开了第一届工业遗产纪念物保护的国际会议。1978 年在瑞典召开了第三届工业遗产纪念物保护国际会议,会上成立了有关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即国际遗产保护联合会。从这时起保护的对象也由“产业纪念物”转向了“工业遗产”。

从关注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土地利用到关注工业建筑、城市工业废弃地本身,从城市工业废弃地到工业遗产,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历史文化与文脉新价值。人们认识到这些厂房建筑不仅可以在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地方特征逐渐同化的今天,为环境提供多样性,而且这些地方还能够提供人们文化记忆的连续性。通过它们,人们可以了解过去,从而也为现代的生活带来意义。个性化的场所环境为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提供了发展条件。 5WBI9wg2FkUnT0lO/DjnAfItz/Odnl+CEGl7K0KQvep9zOH9vLjCjUisx6/pE04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