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古今,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产资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正式成为我国首个以文化为引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经济带,开启了新的国家叙事;随后,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文化领域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工程。2021年8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出台更加强化了开展相关研究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国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深受西方“遗产话语霸权”的排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是我国推动文化遗产东方话语体系建构的一次重要跨越,具有划时代意义。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空间凝聚着历史进程中人—地协调统一的人文生态过程,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是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本书从景观基因理论视角开展对大运河传统民居建筑传承发展模式的探究,厘清大运河山东段传统城镇主体民居发展的脉络和肌理,由点及面地开展大运河传统城镇整体性保护开发模式及应用策略研究;将景观地理学的理论引入大运河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通过不同时空维度上的纵横向对比研究,打破以往遗产研究中的静态思维,明确主要影响因素、作用过程和机制、保护机制、创新模式和驱动策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国家主题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从实际层面探寻构建大运河建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更新与发展新格局的有效路径,为新发展理念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书由参与“基于景观地理视角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驱动策略研究”项目的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山东大学张剑教授以及研究生付昊、姜姗等很多老师和同学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为本书写作和出版给予帮助的所有同仁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隋艳晖 WgMmKi/DsTHKvSz7qlQH18Dc48PRi3/SbpeW8nUwv1ZiW1HOJmXc0ScyzQVgW2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