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玲美 :隈研吾先生第一次参与中国的建筑项目是 2002 年竣工的北京竹屋吧? 那是进入 21世纪,中国建筑领域开始蓬勃发展的时代。从 2002 年到现在正好是 20 周年。您是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城市、消费者的变化的?
隈研吾:我认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近 20 年的建设上升到了无可比拟的水平,相比而言,日本无法实现的先进技术却在中国以人机协作的方式实现了。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一流。
安田玲美:TIME & STYLE是我在中国总代理的日本家具品牌,是由隈研吾先生设计、共同开发的家具产品。开发的契机是日本根津博物馆咖啡厅所使用的椅子,在以庭园为主体的项目中,需要一把“像微风一样纤柔”的椅子。从大建筑到小家具的设计,皆是基于您一致的理念。请您具体谈谈其中的设计理念。
隈研吾:诚然,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包括承接大型建筑、家具以及小型产品。然而这样的分类只是 20 世纪工业化社会中的一种粗略的划分。对我来说,这些皆为人们的需求而设计,现在,我甚至参与了服装设计。
安田玲美:自 2012 年TIME & STYLE在上海开设第一家海外门店以来,我们一直在与无锡万科、诺华上海校区多功能楼、望京B-15 等项目合作。在设计北京三里屯SOHO项目时,您说过,“这是我目前做过的规模最大的项目。”想必您参与过很多其他大规模的中国项目,请您分享一些参与中国项目的感受吧。
隈研吾:小展馆也很有趣,但有很多东西只能在大的建筑中表达和传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参与中国大型建筑的设计,伴随着中国建筑技术的进步,我的梦想正在实现。
安田玲美:2013 年,我与您一同前往敦煌,这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时,您坐在鸣沙山的半山腰上,仰望天空许久,静静地沉思着。很遗憾,敦煌的项目尚未实现。不过,您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展项目,还在四川、云南等富有特色的地区开展项目。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请您谈谈中国项目独有的乐趣,以及您对中国项目未来的期望。
隈研吾:我觉得中国不但地域辽阔,而且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在参与中国相关的项目时,意味着我与中国的历史也建立了联系。无论是一座新的建筑,还是一座古老建筑的改造,以建筑设计增添城市风貌,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我乐在其中。
安田玲美:您在中国有着非常高的人气,我有幸在各地聆听过您精彩的讲座。您在谈及建筑材料时说道:“当一只鸟儿筑巢时,不论是树枝还是稻草,它们都会从掉落的东西中寻找合适的筑巢材料。”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基于人类与地球环境共存的共识,新时代的城市、建筑、社会认识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去发展呢?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
隈研吾:当然了,保护地球环境固然重要,但我认为用“全球”这个很大范围的词汇来总结复杂的问题是很危险的。我认为微观的角度很重要,需要清楚在每个地区中什么是最好的,以及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需求是什么。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细节出发来考虑未来呢。
安田玲美:最后,请您就“中日设计领域合作的未来”为主题,给当代青年一些寄语吧。他们将迈向接下来的 50 年,见证中日邦交正常化 100 周年的到来。
隈研吾:首先,我希望中日两国的青年能够积极交流,并尽我所能支持中日两国青年。在日本,我们已经开展了支持年轻人的活动,我们也在计划进一步扩大相关活动的范围。我的个人展览《五感的建筑》今年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我最喜欢的书法作品也在那里首次展出。
中日设计领域合作的未来
一场起源于欧美的设计运动引领了 20 世纪的建筑与设计发展,其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和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的本质是基于大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是以提高效率为原则的工业化设计。
然而,随着工业化社会的终结,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设计被赋予新的要求,比如保护生态与环境,提升人们的人性化体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取代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
虽然 20 世纪的现代主义起源于欧美,但我认为推动这一理念发生改变的应该是中国和日本。东亚在传统上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打造独特的城市和建筑风格,其中人性化、温暖质感的设计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在中国工作期间,我坚信以中国的活力、速度与日本的精致精神相配合,将催生出时代所追求的新设计运动,进而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