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1 古代灯饰的发展

1)中国古代灯饰的发展

古代灯饰设计造型多样、装饰内容丰富多彩,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起居、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各种材质、多种技术的广泛运用,反映了当时社会陶瓷烧制、采矿、冶炼和制作工艺等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关于中国古代灯具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目前相对统一的观点认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食器——豆,主要包括火炬、烛(油烛、蜡烛)、油灯(图 1.47)。从古代灯具的发展与演变来看,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早期的火炬、烛与灯,其中“烛”贯穿整个灯具发展的始终。火炬是最古老、最简单的照明用具。烛灯其实也是火炬,但较之早期的烛显得更为精致,且燃料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玉篇·火部》中指出:“灯,灯火也。”灯可分为有扦和无扦两种。有扦者,使用烛,为烛灯;无扦者,用灯炷和灯油,即膏油灯(图 1.48)。

图 1.47 春秋时期的陶豆

图 1.48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玉勾云纹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灯饰出现在战国时期,从造型、材料、结构等方面来评价,均达到了很高的设计水平。这一点可以从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灯、错银豆灯、擎双盘人俑灯、十五枝灯等灯具得到证实。该时期主要有人俑形灯、豆形灯和簋形灯,还有十五连枝灯和玉灯。图 1.49 是战国银首人俑铜灯,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室的一座墓葬中,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图 1.50 是战国楚人骑骆驼铜灯,1965 年湖北江陵县望山 2 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图 1.51 是战国楚烛俑铜灯,湖北荆门包山 2 号楚墓出土,现藏湖北荆州市博物馆。图 1.52 是战国齐人形铜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 1.53 是战国十五连枝灯,1977 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 1 号墓。

图 1.49 战国银首人俑铜灯

图 1.50 战国楚人骑骆驼铜灯

图 1.51 战国楚烛俑铜灯

图 1.52 战国擎双盘人俑铜灯

图 1.53 战国十五连枝灯

秦汉时期的灯饰有了较大的发展,虽然出土的秦朝灯饰数量较少,文献却多有记载,造型较战国时期更为繁华艳丽。两汉时期的灯饰出土很多,一般发掘报告中均有提及,这与汉代“事死如事生,事死如事存”的厚葬风俗有较大的关系。汉代灯饰种类较多,构思新颖独特,结构合理,在我国灯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时灯饰以陶质灯为主,铁质、石质灯开始出现,动物形灯开始增多。除了座形灯以外,还增加了行灯、吊灯与 灯等。其时的具烟管 灯有较强的创新性,最为著名的当为长信宫灯。图 1.54 是西汉长信宫灯,1968 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图 1.55 是东汉错银铜牛灯。图 1.56 是彩绘鸿雁衔鱼铜灯,1985 年山西省朔县城西照十八庄一号墓地出土。图 1.57 是汉代铅釉人形陶烛台,现藏于武汉博物馆。图 1.58 是东汉人形铜吊灯,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图 1.59 是东汉兽首九枝陶灯,1964 年出土于江苏省徐州市十里铺姑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图 1.54 西汉长信宫灯

图 1.55 东汉错银铜牛灯

图 1.56 彩绘鸿雁衔鱼铜灯

图 1.57 汉代铅釉人形陶烛台

图 1.58 东汉人形铜吊灯

图 1.59 东汉兽首九枝陶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铜灯饰走向没落,瓷质灯成为灯饰的主体,多枝灯、人俑形灯显著减少,动物形灯相对较多。烛台开始流行,油灯和烛灯(台)成为利用火源照明的两种方式,较有代表性的有青瓷熊形灯与青瓷狮形单管烛台。图 1.60 是青瓷熊形灯,于 1958 年在南京清凉山三国时期吴墓中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 1.61 是青瓷狮形单管烛台。

图 1.60 青瓷熊形灯

图 1.61 青瓷狮形单管烛台

宋元时期,开始流行彩灯。彩灯种类较多,主要有灯球、诗牌灯、水灯、影灯、万眼罗、无骨灯、渔见灯、丝竹灯和羊皮灯等,并出现了省油灯。这一时期开始使用植物油。辽代的摩羯灯和高檠荷叶灯反映了当时的灯饰设计水平。图 1.63 是辽代青瓷摩羯灯,1971 年在辽宁北票水泉一号辽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灯饰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玻璃灯和珐琅灯,并开始兴起宫灯。宫灯的形制与我国传统木质结构建筑十分协调。明清时期元宵节彩灯发展到了高潮,隋唐时期,灯饰以瓷质、陶质为主,金属灯较为少见,仿生形态的灯饰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少。盏座分离,盏中不见烛扦,并出现了具流盏灯,点燃方式由盏中立炷式向盏唇搭炷式转变,开始形成元宵观灯的习俗。如图 1.62 是唐代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1956年出土于河南陕县刘家渠,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 1.62 白瓷莲瓣座灯台

蜡烛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图 1.64 是明万历掐丝珐琅花卉纹菊瓣式烛台。图 1.65 是明崇祯年间的青花烛台。图 1.66 是清中期铜鎏金錾花卉嵌玉花鸟宫灯。

图 1.64 掐丝珐琅花卉纹菊瓣式烛台

图 1.65 青花烛台

图 1.66 铜鎏金錾花卉嵌玉花鸟宫灯

2)外国古代灯饰的发展

西方油灯的历史与生活在以色列和黎巴嫩地区的腓尼基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3500 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城市乌鲁克非常繁荣,但它周围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珍贵的木材、稀有的矿石、稀有的金属和许多东西都不得不依赖进口。于是,在今伊朗和叙利亚地区建立了许多专门从事这种贸易的移民城市。亚述人占领了地中海东部地区,使得腓尼基人不得不深入地中海地区腹地开辟新市场。公元前 9 世纪,他们在地中海沿线建立了许多港口,在成片的新兴殖民城市中,腓尼基样式的油灯制造和使用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早期油灯绝大部分是陶质的碟形器,类似贝壳。整齐的圆形边界是陶器轮制的明显标志,并且显示出当时油灯已经可以大规模制造。后来腓尼基人改进了他们的传统碟形油灯,通过折叠灯具边缘形成灯嘴来支撑灯芯。由于灯嘴越多光照越亮,通过折叠以获得两个或是三个灯嘴的油灯也相继出现。

古希腊时期,油灯的主要制作中心在阿提卡地区,工匠们用轮制方法制造油灯灯体,再精确安装灯嘴和把手,并且在灯体外施以黑色或棕色的釉面,使表面光洁。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制造出一种长嘴油灯,它可以通过调节灯嘴里灯芯的位置来控制灯火的大小,并可以保证燃烧中的灯芯不会落入灯体内(图 1.67)。

公元前 2 世纪,模制灯代替了轮制灯。模具分上模和下模,由石膏制成。黏土被贴在模具的空腔里,当两块模具合在一起时,灯体就成形了,再在灯体上打出用来注入灯油和放置灯芯的小孔,灯具就制作完成了。模具制造简化了制灯工艺,使得对油灯进行装饰和制造大型油灯成为可能,例如将事先用黏土制成的人形或是动物形贴到灯体上或将徽标刻在灯体上,对油灯进行装饰,再放入窑炉里进行烧制。模制油灯成为主流灯饰,一直持续到古罗马时期(图 1.68)。

图 1.67 古希腊油灯

图 1.68 古罗马油灯 lp5+LZgGKF3eg1r0NOhqjKaDjQxPU0W1Mw8EGv321OJkmkvgJFGUVqXo/HZ6GX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