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分析之二:汤姆·奥斯本与1984年橙碗球场决赛的故事

在1984年的橙碗球场决赛上,战无不胜的内布拉斯加打谷者队(Nebraska Cornhuskers)与曾有一次败绩的迈阿密旋风队(Miami Hurricanes)狭路相逢。因为内布拉斯加队晋身决赛的战绩高出一筹,只要打平,它就能以第一的排名结束整个赛季。

不过,在第四节,内布拉斯加打谷者队以17∶31落后。接着,他们发动了一次反击,成功触底得分,将比分追至23∶31。这时,内布拉斯加队的教练汤姆·奥斯本面临一个重大的策略抉择。

在大学橄榄球比赛中,触底得分一方可以从距离入球得分线只有 码的标记处开球。该队可以选择带球突破或将球传到底线区,再得2分;或者采用一种不那么冒险的策略,将球直接踢过球门柱之间,再得1分。

奥斯本选择了安全至上,内布拉斯加队成功射门得分,比分改写为24∶31。该队继续全力反击。在比赛最后阶段,他们最后一次触底得分,比分变成30∶31。只要再得1分,该队就能战平对手,取得冠军头衔。不过,这样取胜总不大过瘾。为了漂亮地拿下冠军争夺战,奥斯本认为他应该在本场比赛取胜。

内布拉斯加队决定要用得2分的策略取胜。欧文·弗赖尔(Irving Fryer)接到球,却没能得分。迈阿密队与内布拉斯加队以同样的胜负战绩结束全年比赛。由于迈阿密队击败内布拉斯加队,最终获得冠军的是迈阿密队。

假设你自己处于奥斯本教练的位置,你能不能做得比他更好?

案例讨论

星期一出版的许多橄榄球评论文章纷纷指责奥斯本不应该贸然求胜,没有稳妥求和。不过,这不是我们争论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在于,在奥斯本甘愿冒更大的风险一心求胜的前提下,他选错了策略。他本来应该先尝试得2分的策略,然后,假如成功了,再尝试得1分的策略,假如不成功,再尝试得2分的策略。

让我们更仔细地研究这个案例。在落后14分的时候,奥斯本知道他至少还要得到两个触底得分外加3分。他决定先尝试得1分的策略,再尝试得2分的策略。假如两个尝试都成功了,那么使用两个策略的先后次序则无关紧要。假如得1分的策略失败,而得2分的策略成功,先后次序则仍然无关紧要,比赛还是以平局告终,内布拉斯加队赢得冠军。先后次序影响战局的唯一可能性在于内布拉斯加队尝试得2分的策略没有成功。假如实施奥斯本的计划,这将导致输掉决赛以及冠军锦标。相反,假如他们先尝试得2分的策略,那么,即便尝试失败,他们仍然未必输掉这场比赛。他们仍然以23∶31落后。等到他们下一次触底得分,比分就会改为29∶31。这时候,只要他们尝试得2分的策略得手,比赛就能打成平局,他们就能赢得冠军头衔!

我们曾经听到有人反驳说,假如奥斯本先尝试得2分的策略,那么,如果没有成功,他的队将只能为打平对手而努力。但这么做不是那么鼓舞人心,并且他们很有可能不能第二次触底得分了。更重要的是,等到最后才来尝试这个已经变得生死攸关的得2分的策略,他的队将陷入成败取决于运气的局面。这种看法是错的,有几个理由。假如内布拉斯加队等到第二次触底得分才尝试得2分的策略,一旦失败,他们就会输掉这场比赛。假如他们第一次尝试得2分的策略失败,他们仍然有机会打平。即使这个机会可能非常渺茫,但有还是比没有强。激励效应的论点也站不住脚。这是因为,虽然内布拉斯加队的进攻可能在冠军决赛这样重大的场合突然加强,但迈阿密队的防守也会加强。这场比赛对双方是同样重要的。相反,假如奥斯本第一次触底得分之后就尝试得2分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激励效应,提高第二次触底得分的概率。这也使他可以通过两个三分球打平。

从这个故事中可总结的教训之一在于, 假如你不得不冒一点风险,通常都是越早冒险越好。 这一点在网球选手看来再明显不过了:人人都知道应该在第一发球的时候冒风险,第二发球则必须谨慎。这么一来,就算你一发失误,比赛也不会就此结束。你仍然有时间考虑选择其他策略,并借此站稳脚跟,甚至一举领先。 /K68HUFGeYGHHjF13XtodDBDN6+xQse6W7AoeCIRc/9pAJEDRTCxd5iwSlemkr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