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争与和平

倒后推理的另一个实例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双边谈判维护和平。

我们举一个只有部分假设的例子:苏丹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现在面临被其邻国利比亚入侵的危险。假如这两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与外界隔绝的,那么,要想阻止利比亚入侵并击败苏丹简直毫无可能。

尽管两个敌对邻居可能无法继续和平共处,但第三方的存在也许可以构成必要的制约。在利比亚与苏丹的例子里,这一原理可能会是“我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假如利比亚真要跟苏丹开战,那么,利比亚将不得不从东部与埃及接壤的边境抽调兵力。埃及当然不愿意贸然入侵一个全副武装的利比亚,不过,假如利比亚跟苏丹打仗而实力大减,埃及人也许会得到一个难以抗拒的大好机会,一举干掉这个麻烦的邻居。利比亚可以(或者至少应该)通过倒后推理,预计到一旦他们进攻苏丹,埃及就会入侵。表面看来,苏丹安全了。不过,在三个国家后面就停止继续思考这个问题,可能会造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假如三个敌人可以达成稳定状态,四个又如何?现在加入以色列。假如埃及要打利比亚的主意,很有可能遭到以色列入侵。在萨达特(Sadat)和贝京(Begin)将双方关系正常化以前,这确实是埃及面临的一个严重威胁。在1978年以前,利比亚不必担心埃及入侵,就是因为埃及一想到以色列就战战兢兢,不敢大意。结果,苏丹不可能指望埃及来抑制利比亚的扩张野心。 随着以色列与埃及关系改善,倒后推理的链条在埃及这里中断,而苏丹也安全了,至少目前是这样。

这个关于制约因素的例子当然经过了必要的格式化,这样它更加切合我们讨论的主题。从表面看来,这个例子说明,一个国家究竟会不会遭到入侵,将取决于潜在侵略者链条的节点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一个更加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况分析可以把国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考虑在内,从而得到更多细节,用于分析一国入侵别国的企图究竟有多大。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结论: 博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的人数。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参与的人越少越糟,即便在同一个博弈里也是如此。 但是,两个敌对国家难以和平共处、三个敌对国家就能恢复稳定局面的结论并不意味着若有四个敌对国家就更好;在这个例子里,四个的结果跟两个是一样的。

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个制约因素的观点,我们请读者研究本书最后一章“案例分析”的“三方对决”一节。三个敌对者,实力各不相同,现在必须决定自己应该袭击哪一个。你可能会发现答案令人大吃一惊。 0A/sdtKf30ogA7xlOXwONG737NinlQNRuNWFOXU7jWEa7uYmSwZUK51MxSFPQ3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