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故事中掌握博弈之道

聂辉华

体育运动中拥有“粉丝”数量最多的活动,在欧美国家尤其如此。2020年11月25日,阿根廷著名足球运动员迭戈·马拉多纳(Diego Maradona)不幸因病去世,享年60岁。马拉多纳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之一,他的骤然离去引发了全世界的哀悼,也让很多中国粉丝伤心欲绝。在体育界,一直流传着一个“妙手传说”:一些明星运动员,比如马拉多纳,在运动场上一朝命中之后,就能保持“百发百中”的不败纪录。运动场上真的有这种百发百中的常胜将军吗?

懂一点科学知识的人可能认为这纯属运气。比如,你拿出一枚硬币,其中一面有国徽。如果你往上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就可能出现连续多次都是国徽朝上的小概率事件。

科学家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他们会利用数据来验证这个“假说”是否成立。比如,可以比较一下明星运动员命中一次之后再次命中的概率,以及第一次没有命中但第二次命中的概率。如果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那么“妙手传说”就成立,否则就不成立。有意思的是,有两位心理学家真的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分析了美国NBA费城76人队的比赛结果,发现一个篮球运动员在第一次投篮命中之后,再次命中的概率就很低,反而是上次没有命中再次命中的概率更高。这就证伪了“妙手传说”。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结束了,因为“真相”被揭穿了。但是,经济学家并没有止步于此。两位研究博弈论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ash Dixit)和巴里·奈尔伯夫(Barry Nalebuff),在他们合著的《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视角:“妙手传说”之所以不成立,并非因为明星运动员本人不优秀;相反,恰恰是这些明星运动员太优秀了,引起了对手的高度关注和防御,才导致明星运动员本人的表现不佳,但是他们为整个团队带来了额外的正效应。例如,在1986年的世界杯足球决赛上,阿根廷队的马拉多纳被对手联邦德国队严防死守,以至于一个球都没进。但是,因为他拖住了对手的主力部队,为阿根廷赢得了两次射门得分的机会,从而最终夺得冠军。更有意思的是,当一个明星运动员预料到对手会对他本人严防死守时,他甚至可能发展出另一只妙手。例如,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篮球明星拉里·伯德(Larry Bird),就练成了左右两手投篮的超级本领,让对手防不胜防。这样的比赛策略就是博弈论中的“混合策略”。

通过上面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如果你懂得博弈论,那么你就能从一个策略互动的全新角度来分析问题。这不仅能让你的思维方式不落窠臼,而且能让你的解决方案别出心裁。一句话, 博弈论能让你与众不同!

一位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现代经济学主要解决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如何在信息不对称下实现激励效果?比如,当老板看不到员工工作的过程时,如何确保员工干活不偷懒、上班不“摸鱼”?第二类问题是,如何寻找数据背后的因果关系?经济学用于解决第一类问题的主要工具是博弈论,用于解决第二类问题的主要工具是微观计量经济学。因此,如果你问我,现代经济学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最重要的进展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博弈论和微观计量经济学。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多数经济学者分析问题的主要工具。

诺贝尔经济学奖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学研究的“圣杯”。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自1990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至少有9次颁发给了博弈论及其应用领域,平均每三年一次。这样的获奖频率超过了所有其他经济学分支。例如,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博弈论的开创者:约翰·纳什(John Nash)、约翰·海萨尼(John Harsanyi)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1996年颁发给了博弈论的应用领域——信息经济学和拍卖理论的开创者,他们分别是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和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2001年颁发给了信息经济学的三位奠基人: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既然博弈论这么重要,又这么有用,那么作为一个博弈论的“门外汉”,应该怎么尽快地了解博弈论的基本知识,掌握博弈论的基本要领呢?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合著的这本《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就是最佳的入门读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本书有三大优势,使我有充分的理由向大家推荐。

第一, 故事精彩,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读者对一本书没有兴趣,那么内容再深刻、逻辑再严谨也很难让人学进去。在培养对博弈论的兴趣方面,以我看过十几本博弈论著作或教材的经验来看,这本书绝对能吊起读者的胃口。我在前面介绍的“妙手传说”故事,就是这本书开门见山使用的案例,是不是非常有趣?其实,你从本书的副标题“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也能发现,本书作者精心选择了关于商业战略、公共政策和人间百态的上百个故事。不夸张地说,本书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很多故事来自著名的文学作品、电影以及媒体报道。例如,在讲到优势策略时,作者以电影《夺宝奇兵3:圣战奇兵》末尾的一个片段为例进行分析。当纳粹军人用枪打伤了主角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的父亲,从而要挟琼斯找到能起死回生的圣杯时,琼斯虽然侥幸找对了圣杯,但他实际上错过了最佳的优势策略。被对手要挟或者敲竹杠是博弈论中经常讨论的话题,但是能找到这么贴切、生动的案例,实在难得。

第二,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几乎所有教材在介绍博弈论时,都是按照“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经典顺序来组织内容。但是,本书却是先介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然后介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之后是重复博弈,进一步扩展到多人情形的协调博弈,最后是博弈论的应用——激励理论。与传统方式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开始就通过博弈树的方式把博弈论的精髓——“向前推理,向后归纳”提炼出来了。有一次,人大附中的一个高中生请我给他讲解博弈论。我先按照常规方式推荐了两本入门教材,但是他似乎不得要领。后来当面指导时,我直接介绍博弈树的概念,对方马上就明白了。看来,我们传统教科书的讲解顺序要改一改。

第三, 抓住要点,提纲挈领。 好的入门教科书就应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基本要领,然后举一反三。例如,哈佛大学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开篇总结了“十大经济学原理”。本书也有这个优点。它每一部分都概括一些简明扼要的博弈法则。在第1部分,它总结了四条法则:第一,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第二,假如你有一个优势策略,请照办;……;等等。除了提供简明扼要的博弈法则,本书还在每个部分后面提供了“深入阅读”的提示。如果读者仅仅想了解博弈论的基础知识,那么可以点到为止;如果读者想深入钻研,后面还有“加餐”索引。总之,本书老少咸宜,让各类读者喜闻乐见。

实际上,本书绝不仅是一本博弈论的启蒙读物,它可能对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所启迪。即便你并不想了解博弈论,你看完本书也可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首先, 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受益。 这本书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案例来自真实世界中的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例如,作为企业老板,你肯定想知道如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如何与合作伙伴协同开展业务,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招标或拍卖方案。对于这些问题,本书的第12章“激励”提供了具体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案。再举一个现实的例子。企业在市场上竞争,难免要打价格战,但其实打价格战对谁都没有好处,这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为了避免价格战,多个企业可能会形成一个默契的价格联盟,即“卡特尔”。但是,由于很难察觉单个企业的作弊行为(例如偷偷降价),这种联盟通常会瓦解。本书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消费者充当自愿的卡特尔“执法侦探”。这种通过竞争来实现合谋的思路听上去有点出乎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其次, 政府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从中受益。 今天的世界格局很大程度上是大国博弈的结果。因此,从顶层设计上讲,大国的政治家和领导者必须深谙博弈之道。本书用了大概一半的篇幅介绍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中的博弈案例。我个人特别欣赏本书第8章“边缘政策”,甚至认为这是本书最精彩之处。1962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作为博弈参与人的美国和苏联是两个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因此,在博弈过程中,任何一方被激怒都有可能引发核战争,从而出现灾难性后果。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Kennedy)果断地对苏联采取了反制措施——对古巴进行海上封锁,将苏联逼到一个危险的境地,迫使苏联考虑到美苏冲突的严重后果,并且最终避免了正面冲突。作者将这种将对方逼到悬崖边上,但又不把对方推下悬崖的策略称为“边缘政策”。边缘政策实际上是博弈论中的承诺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操作难度很大的问题。本书作者借助核威慑策略,将这一问题阐释得跌宕起伏而又入情入理,不愧是博弈论的顶级高手!一位经济学前辈曾经建议,外交人员应该懂点博弈论,可谓用心良苦。

再次, 普通居民可以从中受益。 每个居民都希望住在一个房价不断上涨的社区,这样自己的财富可以不断增值。通常来说,一个社区高素质的居民越多,房价会越高。假如某一天一户高素质家庭搬离了这个社区,从而导致他的邻居也跟着搬离,最后甚至会导致整个社区居民素质的剧烈下降以及伴随而来的房价暴跌。在一个社会网络中,个体的偶然变动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的颠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曾经用白人和黑人混居的案例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本书第9章就阐述了这样的协调博弈。博弈论告诉我们每个人,不要孤立地看待问题,要关注个体变动对群体的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的群防群控措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类群体博弈的映射。

最后,即便是专业的博弈论学者也可以从中受益。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了十几年博弈论课程,用过很多教材,但是本书仍然让我开卷有益。一是本书作者在介绍经典模型时,时不时幽默一把,令人莞尔一笑;二是它能用基本模型解释很多我此前没有想到的应用场景,例如它用逆向归纳法解释了,为什么小国能够在大国的夹击下生存下来;三是它能告诉我一些正统教科书没有的知识,例如边缘政策。

一本书有这么多好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阅读呢? H95Mdfl9/4GWaAeBFyk9yH4OePPzleQuwnwJYv6yEfScitx0wRqIVrYZiEoTQH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