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激励因素的外源性与内生性

尽管激励因素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它们都可以被归纳为两大基本类型,即外源性因素和内生性因素。所谓外源性因素是指由他人、外部环境或社会因素等带来的驱动力。而内生性因素则是源于自身(主要是个人需求和欲望)的驱动力。

对激励因素的归类方法,并不会影响其效用发挥。不过作为个体来说,在评估自身激励因素的类别时应当注意实事求是。因为这一判断直接影响到如何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相应的奖惩。事实上,许多人都认为自己主要是靠内生动力驱动的,但很可能真正激励他们的恰恰都是一些外源性的因素。

外源性的激励因素包括追求快感、正强化甚至贿赂行为。其他诸如财富欲、繁衍欲和功名欲等也都落在这一范畴之内。此类因素是驱使人们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动力,从而也会让当事人对于外界评价极为敏感。

对于痛苦、恐惧、负强化、威胁以及不幸遭遇的规避同样属于外源性激励因素。对于经济状况失衡的担忧会强烈刺激我们为了保住饭碗而玩命工作,而对手头工作的不满也会不断地怂恿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寻找其他更有意思的工作。追求舒适和快乐乃是人之常情,不过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常常需要一些“逆行”的激励因素来促使我们保持自律并做出改变。

说起来,效用最大的外源性因素一般来自外界的评价。佛门弟子几乎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戒除贪、嗔、痴、慢、疑等杂念,而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自尊、桀骜、不安和恋栈等心态同样可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类似的,我们也在不断寻求来自朋辈的认可,有时甚至是为了融入社会而不得不让自己迁就妥协。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大学寝室里的所有室友都有晚上一起“开黑”的习惯,那么作为其中一员,你一定会比没有遇到这帮队友之前更加急于把每天的作业早早做完。

僧侣们因自律和虔诚而得以看淡世间的纷扰,而看不破红尘的世人们则在追光逐梦的道路上利用各种外部激励来强化自律。来自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赞誉是我们实现理想目标的巨大动力。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到坦诚而自知,摘下虚伪的面具拥抱真实的自己。

而对于另一类人来说,成功则来自遵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不被外界所左右。

衣食住行和社会交往是人类最底层的需求,任何其他事物与之相比都只能退居其次。

只有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以充分保障后,人们才会进一步地追求个人满足和成就,比如从事富有乐趣的工作、造福他人,或是从友情和亲情中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

满足感和成就感往往来自某项成就,或是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由此推论,世界级的运动员们可能正是受到了上述因素的激励才得以成为最为自律的一个群体。毕竟他们每个人都为了攀登各自领域的巅峰,而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训练和备战上。

关于自律,有两个最根本的要点:一是必须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二是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激励因素。缺乏激励的自律是难以持久的,正如缺乏自律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一样。 0e/OD5J2AKI9Sg3EGXgYNXXLmAwvWKLYfKBJWXvfQudG+ks0ACn1ro6Ze+yHbd4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