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专注力与执行功能

专注力是构建自律的一大基石。缺乏专注力的人几乎都难以自律。神经学家们认为,专注力的大小取决于所谓的“执行功能”。

与自律能力最为相关的三大执行功能分别是工作记忆、冲动控制力以及认知的灵活适配性。你会发现,将它们统称为“执行功能”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因为人的大脑必须具备设定和追求目标、区分各种事务的轻重缓急、排除干扰以及克制负面情绪等能力。

对于上述所有功能,我们都可以观测到相应脑区的活动,包括大脑的辅助运动区、扣带运动区,以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皮层和眶额叶皮层等。了解与自律和意志力相关的大脑结构意味着我们可以锚定它们并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我们发现了一个改善和提振自律的妙计,那就是设法向负责执行功能的相关脑区加大血流供给。多年以来,冥想活动一直都被推崇为包治百病(自然也包括缺乏专注力和自律)的灵丹妙药。而让许多怀疑者大跌眼镜的是,某项研究证明,冥想活动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而言,该研究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参与一项为期8周的专注力提升课程,并且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检测这些志愿者们在参加课程前后的各自状态。实验结果有力证明了冥想活动确实有利于“强化”那些负责执行功能和自律能力的脑区。

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冥想活动可以使大脑的杏仁核产生收缩。杏仁核主要负责处理原始情绪、直觉以及求生的本能,它同时也是所谓“应激反应”的中枢,或者说是身体的预警系统,能够使人们在面临威胁时提振精神,以便更好地执行对抗或者逃逸的策略。情感冲动和压力常常会破坏自律,而接受过冥想锻炼的人则不易表现出恐惧、情感冲动,并能有效抗压。对于这些情绪的有效控制将为自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铺平道路。

除此之外,观察还发现冥想练习会令前额皮层的灰质变得更加密集。不光是前额皮层,连位于大脑额叶后方的前扣带回皮层也出现了灰质增厚的情况。而前扣带回皮层这一区域正是与某些自律行为(诸如监控和防止注意力分散、增强认知灵活度等)密切相关的。换句话说,冥想活动不但可以缓解某些可能让人丧失自控的感受和情绪,而且能够使对应的大脑结构获得生理性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情感的掌控力。

如果你还没有把冥想活动列入日常任务清单,那么是时候尝试一下了。当然,很多人都会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练习冥想,甚至可能觉得这不过是在白白浪费时间。然而,如果每天几分钟的冥想活动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项“执行功能”,那么专注力和自律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收益岂不是远远大于我们所付出的那一点点时间成本么?

专注力和自律能力总是如影随形,难以割裂的。只有把心思时刻集中在为了实现某个长远目标而做出的各种决策和行动中,才能够成功建立起长期的自律。 ULR/xH4wn948lEYZNJT+ed+rJ6mXwKvMwIWGTdcvh34BEXf9LosvPSkJREwyswX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