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自律的生理学基础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自律有哪些生理性表现。正如看病需要对症下药一样,通过从神经学的角度剖析自律的成因以及削弱和强化因子,我们便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夯实这一品质。如何将复杂的人类行为精确溯源至大脑的某一物理位置,是所有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孜孜以求的课题。毕竟人的大脑可没有哪个部位直接刻着“冲动”或“意志力”等字样,而且目前也并没有什么化学手段能对这些品质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据估算,人类大脑拥有千亿数量级的神经元——也就是那些在脑回路中不停穿梭并主导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微小细胞。这些神经元多得像是银河系里的星星,所以可想而知科学界对于神经元作用和行为结果之间相互关联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近期的一些实验结果还是揭示了大脑活动的部分机理。

2009年,托德·海尔和科林·卡梅尔试图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fMRIs)检视人们在从事自律性和自我约束行为时的大脑活动。该实验为被试者提供了两种选择,即在未来某一时刻获取大量赏金,或是立刻获取少量赏金——这是一道考验延迟满足和意志力的经典题目。观察发现,当被试者在两种选择之间纠结的时候,他们大脑中有一块叫作“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区域活动明显增多。

研究还发现,在人们权衡未来和即时收益时,大脑的另一块决策中枢区域——“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也在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当人们倾向于选择远期收益(比如延后给付的、更大数量的赏金,或是更加健康的食物等)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会更加活跃。

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可以发现,某些个体会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更加健康和符合长期利益的选择,也更容易做到自律,其生理学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前额叶皮层在活动和结构方面与一般人存在差异。换句话说,与自律能力相关的大脑区域已经能够被准确识别了。

了解这一信息非常重要,因为根据“神经可塑性”的原理,大脑具备持续构建和改造突触联系的能力——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自制力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锻炼自制力”,准确来说就是用心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在面对诱惑时保持自律的能力。如果始终坚持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的自律能力就可以得到持续提升;反之如果总是纵情于声色犬马,那么自律什么的便会随之渐行渐远。如果你是一个连咖啡馆里的甜甜圈都难以拒绝的人,正在为如何坚持日常锻炼而苦恼,又或者你只是单纯地想要改正某些坏毛病并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相信上述信息足以令你感到振奋。所以别认命,赶紧行动起来,做更好的自己吧。

2011年,一支由14位研究者组成的学术团队开展了一项脑成像研究。该研究招募了一些儿时曾参加过“斯坦福棉花糖实验”的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复检。所谓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是一项具有40多年历史的、专门研究“延迟满足”行为的著名实验,关于该实验的细节,后文再行详述。

研究者们发现,那些在童年时期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被试者们,即使人到中年,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时仍然可以有效调动自制力。此外,无论以何种常规的评价标准来看,他们几乎清一色都是成功人士。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对象的前额叶皮层显得更加活跃,腹侧纹状体(一块与嗜好相关的脑区)也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上述生理差异在初始阶段可能并不起眼,但随着岁月的增长,会越发凸显出来。

尽管目前我们对于人类大脑的认知还非常有限,难以分辨出人的自律能力有多少来自先天遗传,又有多少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家庭教养,不过可以确信的是,无论当前处于何种状态,我们都拥有改善自律能力的可能性。正如跑步可以健腿,腿健则体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前述研究中所发现的相关脑区。

正如学习语言最好从娃娃抓起一样,从少年时期开始学习自控和自律可能会更加容易一些。不过即使身为成年人也不要灰心丧气,从现在开始学习克己和培养自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愿意不懈努力,我们便可以在自律和意志力方面获得持续性的改善。与任何其他技能一样,只要在自律方面下的功夫越多,那么取得的进步就会越大。

此外,前述研究还对“不能宠溺孩子”的观点提供了有力佐证。如果让孩子为所欲为,将导致其掌管自律的大脑结构遭到忽视并得不到有效开发,最终结果就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不知该如何克制冲动或是考虑长远目标,可想而知这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该有多么严重。 M0HyMd4202HHlQxtIVgar27q17FvlL4m6ld/8S4I3eyocTvrhXveoH2URaB/NV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