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同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居士,梓潼人,有《丹渊集》。他跟苏轼是表亲,又是好朋友,所以批评家常把他作为苏轼的附庸。其实他比苏轼大十八岁,中进士就早八年,诗歌也还是苏舜钦、梅尧臣时期那种朴质而带生硬的风格,没有王安石、苏轼以后讲究词藻和铺排典故的习气。他有一首《问景逊借梅圣俞诗卷》诗,可以看出他的趋向:“我方嗜此学,常恨失所趋;愿子少假之,使之识夷途。”

文同是位大画家,他在诗里描摹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为中国的写景文学添了一种手法。泛泛的说风景像图画,例如:“峰次青松,岩悬頳石,于中历落有翠柏生焉,丹青绮分,望若图绣矣” ,这是很早就有的。具体的把当前风物比拟为某种画法或某某大画家的名作,例如:“律以皴法,类黄鹤山樵” ,或者:“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宫僧寮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似宋人赵千里的一幅《瑶池图》” ,这可以说从文同正式起头。例如他的《晚雪湖上寄景孺》:“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暝禽图》”;《长举》:“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长举驿楼》:“君如要识营邱画,请看东头第五重。” 在他以前,像韩偓的《山驿》:“垒石小松张水部,暗山寒雨李将军”,还有林逋的《乘公桥作》:“忆得江南曾看着,巨然名画在屏风” ,不过偶然一见;在他以后,这就成为中国写景诗文里的惯技,西洋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类似的例子。文同这种手法,跟当时画家向杜甫、王维等人的诗句里去找绘画题材和布局的试探 ,都表示诗和画这两门艺术在北宋前期更密切的结合起来了。 WnaCOHQ6f1eIwe4RJLLQT0EJd/+HzD0EjYbzM1xFV+1Kxj4jEcJJ+6lIafdrco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