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


[1] 这是写劳动人民辛苦产生的果实,全给剥削者掠夺去享受。汉代刘安《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里有几句类似谚语的话讲到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也提及梅尧臣诗里所说的烧瓦工人:“屠者藿羹,车者步行,陶人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为。”可是这几句只是轻描淡写,没有把“为者”和“用者”双方苦乐不均的情形对照起来,不像后来唐代一句谚语那样衬托得鲜明:“赤脚人趁兔,著靴人吃肉。”(慧明《五灯会元》卷十一延沼语录,《全唐诗》第十二函第八册“语”类。)唐诗里像孟郊《织妇词》的“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郑谷《偶书》的“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于 《辛苦行》的“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掷梭女,手织身无衣;”和杜荀鹤《蚕妇》的“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著苎麻?”也都表示对这种现象的愤慨。梅尧臣这首诗用唐代那句谚语的对照方法,不加论断,简辣深刻;同时人张俞的《蚕妇》:“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非是养蚕人。”(吕祖谦《皇朝文鉴》卷二十六)虽然落在孟郊、杜荀鹤等的范围里,也可以参看。罗隐《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正是同样的用意而采取了比喻的写法。 4y8T442I010NOLNeiGgDKZrC/Fb02BtmWnMdNJ/n6r0Wjys/rWTTGoCLAoSjNn0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