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善良的榜样。 善良是会传染的:当我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善良的事,我们也更有可能产生帮助他人的冲动。研究表明,利他的孩子至少有一位养育者(通常是同性)会刻意向孩子传达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同样,学龄前儿童的照顾者如果刻意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帮助他人的榜样,那么孩子往往会更乐于助人,还会对其他伤害自己的孩子口头表达同情和理解。
2.成为一个“传道人”。 不要采用那种令人讨厌的说教的方式,而要像马丁·路德·金那样用鼓舞人心的方式来教导孩子。来自有能力的成年人,尤其是对孩子有直接影响的成年人的关于同理心的教导,已经被证明能激励孩子表现得更慷慨。这里的关键词是移情:帮助孩子想象他们正在帮助的某个人的情绪,这样效果会更好。建议对比下面这两段话,看看哪个更好:“我认为我们应该与贫穷的孩子分享,因为如果他们有钱买食物和玩具,他们会非常高兴和兴奋。如果每个人都能帮助这些孩子,也许他们就不会这么伤心了。”与“我认为人们应该和贫穷的孩子分享,为他们捐赠真的很好。应该给比我们贫穷的人一些钱,因为分享是正确的做法。”
3.在某种程度上让孩子自己负责。 当4~13岁的孩子被要求将他们的万圣节糖果捐赠给在医院住院的孩子时,如果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那他们就会捐得更多一些(而且更有可能捐款)。当研究人员对孩子们说“我将依靠你、你,还有你,我会把你们每个人的名字写在我明天给医院的糖果袋上”,而不是说“把你们想要捐赠的糖果放到桌上的盒子里去,越多越好”时,他们就成功地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有责任的。
4.鼓励孩子去想象一下他们为别人付出的场景。 仅仅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为别人付出的画面,与实际真的为别人付出相比,对孩子的健康和幸福快乐的影响似乎是一样的。有些学生曾被要求去观看关于特蕾莎修女帮助孤儿的电影,看完电影之后,他们的免疫系统明显增强了,特别是当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孤儿被他人所爱或孤儿喜欢他人的那些片段时。与此类似,为他人祈祷可以减少老年人因健康问题而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后,即使你只是记得自己何时帮助过别人,也可以在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内为你的健康带来益处。
5.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帮助他人的行为。 与只是得到口头表扬或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奖励的幼儿(刚刚学会蹒跚行走的小孩)相比,那些因帮助他人而得到物质奖励的幼儿似乎更不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帮助他人。这项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是因为受到内在的激励而去帮助他人的,如果给他们外在的奖励,反而会破坏这种驱动性。
6.父母自己做个乐观的人。 如果父母常常表达出积极的情感,并使用积极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来抚养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更善良,对他人更有同情心。第6步中描述的“ERN鼓励法”是积极而非强制性的,吼叫、打屁股和威胁则都不是。
7.让孩子被别人需要。 我们都太想要保护孩子免受痛苦和折磨了,为此我们常常会让孩子远离他人的需求。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个违背直觉的概念,即同情是一种与幸福快乐密切相关的积极情绪,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感受同情的机会。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同情是一种礼物,它是一种把自己的时间、注意力和精力奉献给他人的方式。这么做能获得的额外好处是:当孩子看到别人的苦难时,通常会表达同情。
我们有无数的方式来为别人奉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需要向孩子示范并教给他们这些方法。下面这些做法可以帮助你开始行动起来。
1.帮助孩子找到做贡献的时间和机会。 我和我的孩子们会在夏季和公众假期去当地的食物银行 做志愿者。
2.在家里创立一种为他人付出的传统。 许多家庭会在节日期间为贫困儿童挑选礼物、在世界地球日帮助清理公园,或在已故家人的周年纪念日向慈善组织捐款。你可以在家庭团聚时带领家人一起做志愿者工作吗?或者,你能每年春假期间带着孩子去为他人服务吗?
3.当孩子对他人表现出同情和情感支持时,及时表扬孩子。 要教导孩子,有时他们能给予别人最好的礼物是默默地支持和认真地听对方说话。
4.鼓励孩子做一些小小的善行。 我的孩子在上学前班时,老师曾告诉他们,当看到地上的垃圾时,一定要捡起来。虽然孩子什么垃圾都捡的举动常常让我感到困扰,但这是一种小小的利他行为,会让孩子感觉很好。这些小小的善举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或精力。一些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曾经被训练每月打15分钟的电话,向其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提供富有同情心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怀。这些“提供帮助者”在这样做了两年之后,他们受到抑郁和焦虑的影响被显著降低了。
5.为孩子提供教育、指导或照顾他人的机会。 当孩子为某事而努力奋斗时(比如学习如何阅读),他们通过帮助其他同样在努力奋斗的人而获得的收益是最大的。我们可以从人类的灵长类近亲身上得到启示:那些被忽视或孤立的猴子社交技能非常差。只有当它们有机会去照顾小猴子时,它们才能得以康复。
6.庆祝他人的成功和重大事件是一种给予性行为,你可以向孩子展示如何通过这种行为放大积极情绪。 你可以在庆祝活动中增加一些非物质的表达。比如,可以在家里开启这样一种庆祝生日的“传统”:不是或不仅仅是给过生日的人买玩具、蛋糕和气球,而是讲述他/她出生的故事,或者,让参加聚会的每个人用“我很高兴你出生了,因为……”这样的开头来造句。
无论你最终决定以何种方式来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他们都会受益终生。一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表明,在青春期就有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能力的人,其在50年之后身体和心理仍然保持健康的概率非常大。通过练习和鼓励,大多数孩子都能变得非常善于给予。
最后,要记住的是:即使你的青春期孩子不与你同住,你自己的行为表现同样会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些家庭相对和谐且乐于奉献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在其一生中(从青春期开始)对他人有更好的尊重,他们对社会问题也会有更广泛和更富有同情心的看法,也更能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和他人。
还有另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让自己与他人的联结变得更紧密,让自己的社交商更高,让自己更友善、更仁慈。这个方法很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
这是一种特殊的冥想形式。也许,一边盘腿而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重复着诸如“愿众生免于苦难”之类的话,对你来说可能有些太遥远了。我自己是一名科学家,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我在最近一次为期七天的静修中这么做,并且身边环绕着众多杰出的神经学家时,我是什么感觉。不过,我并不觉得自己傻,相反,我感觉很好。
为什么呢?
研究表明,仁爱冥想——科学正在证实它的益处——实际上是建立社会关系的好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少地感觉被周围的人孤立,更多地感觉自己与周围的人有联结。一项研究表明,仅仅单次七分钟的仁爱冥想,就能让人们感觉自己与所爱的或完全陌生的人更亲近,感觉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更积极,也更能接受自己。想象一下,如果是有规律的长期训练,那效果将是多么强大啊。
研究还表明,坚持做这种仁爱冥想九周之后,人们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工作令人信服地表明,这种做法实际上会把人们放入一种“成长的轨道”,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对抗抑郁并“对生活更加满意”。这是因为,仁爱冥想能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成功。它能让人生活得更有目的性,并给社会提供更强的支持,同时,也能让人更少罹患疾病。研究表明,仁爱冥想甚至能“让人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变得更好”。
我认为,明确地告诉孩子这种锻炼的好处,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我和我的家人都相信仁爱冥想会让人们爱上你;仁爱冥想会让动物喜欢你;仁爱冥想会让你的脸容光焕发;仁爱冥想会让你的头脑平静下来。
仁爱冥想应该怎么做?
仁爱冥想大概的做法就是闭上眼睛舒服地坐着,想象你希望的生活。将你的愿望分成3~4个短句。通常这些句子是这样的:
祝我平安。祝我快乐。祝我轻松自在。
仁爱冥想只是这些短语的循环重复。只需用冥想对象来替换句子中的“我”即可。我常常和菲奥娜在晚上临睡前这么做。
1.可以先想象一下你要冥想谁。建议从你自己开始。 通常都是我先说些什么(比如“祝我快乐”之类),然后菲奥娜复述我的话。接着我再说一遍,然后菲奥娜再复述。这样重复做了几次之后,我们常常就可以齐声说出这些短句了。
2.接下来,把冥想引向你想感激的人或者帮助过你的人。 菲奥娜喜欢想象她的超级明星老师亚当斯太太。所以当我们说“祝你健康,祝你幸福,祝你平安,祝你从苦难中解脱”时,我们就一直想着亚当斯太太。
3.然后,把冥想引向各种各样你们所爱的人。 菲奥娜的父亲经常会在此时“出现”。通常我们会互相想象,因为我们是彼此的亲人。
4.对我们来说,最难的是想象那些我们觉得“中性”的人——那些我们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人。 菲奥娜推荐了我们的邮递员,然后她确定她“爱”他。我们通常会选择那些从未谋面的邻居,尽管我们没见过他们,但因为是邻居,所以我们也很难不喜欢他们。这种想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评判他人的速度有多快。
5.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下一个反而会更容易一些: 想象那些你不喜欢或很难相处的人。 他们通常是一些欺负菲奥娜的四年级学生,当菲奥娜发出自己的爱意时,她觉得自己获得了力量。
6.最后,将冥想的方向指向所有人 :“愿天下众生都幸福快乐。”
和各年龄段的孩子一起做仁爱冥想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数孩子都很善于运用他们的想象力来表达爱和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