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本身以及随之而来的养育孩子的压力,对哪怕是最有活力的性生活都是一种考验。但是,性生活走上正轨,对我们孩子的幸福快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婚姻的过程中,夫妻性生活的质量往往会稳步下降,所以如果你的性生活不像以前那么好了,那么你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是这样的。当我们已婚且有了孩子之后,性生活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也不那么频繁了。在一项研究中,大约50%的父母在他们第一个孩子八个月大时,将他们的性生活描述为“糟糕”或“不太好”。
结婚的时间越长,性生活的频率就越低。大多数夫妻在结婚的第一年会有很多性生活(这是“蜜月效应”),但在第一年结束时,频繁的性生活就会急剧减少。一旦有了孩子,生理需求就开始折磨我们。罗格斯大学研究浪漫爱情大脑回路的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Helen Fisher)说,有了孩子后,夫妻双方的性兴趣差异是由数百万年的进化和适应所造成的。例如,当一个女人在给孩子喂奶时,她的催产素水平会激增,这让她对孩子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同时,与性欲有关的睾丸激素水平则会直线下降。“孩子的妈妈不只是过度劳累和找借口——她被下药了”,费舍尔博士如是说,“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父母双方都在对抗一种基本的进化机制,这种进化机制是为了要加强母婴关系以及为人父母时男女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性关系。”
预测一对夫妻多久会跳一次“无裤舞”的一个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微不足道的性生活回到了我们的掌控之中(参见前文进过的“5小时关系改善法”)。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性别差异,这些差异通常也会在卧室里留下印记。男性平均每周想要四次性生活,而女性平均每周只想一次。如果你想要一种更喧闹的性生活,这里有一些办法或许可以帮助你激发伴侣的性欲。
1.女人常常因为男人不帮忙做家务或照顾孩子而怨恨男人,这种愤怒通常会影响她们的性欲。如果想从一位漂亮妈妈那里得到更多的性爱,那么你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如何进行前戏。孩子出生之前的浪漫是:送花给她,夸奖她的身材,用鼻子蹭她的脖子。孩子出生之后的浪漫是:在她没有要求你的情况下把衣服叠好并放好,注意到她是否疲惫,帮她放好洗澡水,在她洗澡的时候做她想要完成的任何乏味的家务。
2.科学研究支持的另一个常识是:性对男性和女性的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女性将性视为一种情感亲密的表达,而男性则将性视为通往这种亲密的途径。女性往往会在伴侣对她们表现出爱和深情的时候,对性和婚姻感到更满意。她们通常会把那些口头表达亲密关系的活动(比如真诚的交谈)当作导致性行为的因素。相比之下,男性往往对语言上的亲密不太感兴趣,他们认为对伴侣身体的渴望是他们开始性行为的原因。这里的结论是:语言上的亲密(那些让你们以积极的方式真正联系在一起的深度讨论)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们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有频繁的性生活,那就从交谈开始和你的伴侣建立联结吧。
抛开这些令人沮丧的性别差异不谈,我这里有些好一点儿的消息给你:有了孩子之后,性生活并不一定会减少。大多数夫妻在孩子出生之后恢复成一周两次性生活,而且,相关的调查研究支持这样一种结论,即女性在30多岁时达到性欲高峰(我和我的朋友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描述自己时,常常会说,相比其他任何年龄段,30多岁是自己一生中性行为最活跃的阶段。某些专家认为,女性甚至会在她们40多岁的时候才达到性欲的峰值。我认为,女性的性欲高峰或许与她最小的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时间重合,或者至少是在母乳喂养结束时才会出现。
但是,在生物钟重新开始为你工作之前,研究人员建议你还是要去寻找一些方法来抵抗这些来自于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和生物学上的压力,尽可能地防患于未然。很多知名的治疗师都建议,如果你实在没有别的办法,那就提前把和伴侣过性生活的细节按步骤列个时间表。我不同意这种建议,因为它看起来冷酷而不浪漫。当然,我们需要留出时间彼此接触——这叫作“约会之夜”。当然,我不反对在和伴侣约会之前提前几天计划好行动,让自己兴奋起来。但是,有必要把这些私密的“动作”都排个时间表吗?
不管怎么样,研究表明,对是否拥有健康的性生活来说,有没有时间并不一定是最大的障碍。平均而言,有孩子的双职工夫妻的性生活并不比同样有孩子的居家夫妇的性生活少。以上讨论的只是一些有可能妨碍到你性生活的因素而已。所以,我认为,与其为自己限定只花15分钟来快速做爱,倒不如少花些精力在那些会阻碍你性生活的事情上。
另一方面,任何形式的性互动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引发一系列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一旦我们的婚姻幸福美满,我们就会尽力把性爱想象成体育锻炼:我们可能一开始不愿意离开沙发,而一旦我们开始,我们会很高兴自己离开了沙发(第一个俯卧撑总是最难的)。因为亲密关系与婚姻满意度密切相关,所以,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婚姻持续到孩子离开家的时刻(许多婚姻都在这个时刻焕发了新生),那么保持这种亲密关系是很重要的。
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思考了很久。社会上普遍认为,如果父母在一起会对孩子更好,我们的祖辈就是这样做的,或者说,他们曾努力这样去做。很多人认为,平凡的婚姻也比没有婚姻对孩子更好。我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部分原因来自于心理学家朱迪思·沃勒斯坦(Judith Wallerstein)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存在巨大的缺陷,但却很有影响力,而且曾被广为宣传。
该研究“表明”:孩子不会注意到父母的婚姻不幸福。沃勒斯坦认为,除非因家庭暴力而离婚,否则当父母离婚时,孩子的境况会更加糟糕。这项研究使许多美国人维持了他们的婚姻。它虽然受到媒体的欢迎,并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但却遭到了社会科学家的抵制,因为沃勒斯坦并没有随机选取离婚或仍在一起的家庭,而是选取了一组有精神健康问题的离婚人士作为她的研究对象。她的研究不符合公认的科学标准,也不应该推广到那些实际并未与她所治疗的稀有疾病(通常是精神疾病史、临床抑郁症和自杀倾向)做斗争的家庭。
以下是我从自己曾经读过的许多关于这一主题的优秀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关系的质量,而不是父母关系的状态(双方是否曾经结婚,双方的婚姻是否仍然存在)。无论父母是否处在婚姻之中,双方的冲突都不利于孩子的幸福快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菲尔和卡洛琳·考恩说:“对双亲家庭的研究一致发现,当一对夫妻的关系以未解决的冲突和不快乐为特征时,他们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或害羞、退缩性的行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更差一些。”此外,当夫妻关系不融洽时,他们对彼此的恼怒或愤恨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有些孩子会受到双重打击”,考恩夫妇说,“这些孩子既要承受父母水火不相容的对抗或冷战的情绪,又要承受因父母双方冲突而对自己疏于照顾和管教。”
我知道,当我和丈夫吵架时,我很难一边控制那些不断涌出的强烈的负面情绪(愤怒、失望、伤害),一边努力把菲奥娜和莫莉的日常生活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而且,如果孩子们当时的状况需要我保持冷静和坚持原则才能处理好,那么我通常就可以赢得“糟糕母亲”的全能奖项了。因为当我自己已经心烦意乱时,我更有可能会用一种既不冷静又不理智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那么,应该为了孩子在一起吗?这取决于你们婚姻中的冲突有多激烈,你们有多不快乐以及你们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