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比方说,那些善于为自己讨回公道的人以及善于维护自己权益的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假设,复仇的渴望一下子笼罩住他们,这时他们的世界里就只剩下复仇了。这样的先生会朝着目标一路冲过去,就像发疯的公牛似的,低着牛角向前冲,只有遇到墙才会停下来。(顺便一提,在这样一堵墙面前,那些先生们,也就是那些注重实践的人和活动家可真使不上力。对他们来说,墙并不是借口,可对我们这些只思考却不采取行动的人来说,未必;对他们来说,墙也不是半路折回的托词,但对于我们这样的人,虽然也不信这套,但是总会因为有这个托词而开心。不,他们是心悦诚服地低头。这堵墙对他们来说,具有某种令人心安的东西,具有遵道守德的终极力量,甚至还可能具有某种神秘的东西……不过,墙的事,我们稍后再说。)嗯,各位,我认为这些注重实践的人才是真实的、正常的人,大自然这位温柔的母亲正是因为想看见这样子的他,才如此慈爱地将他生育在世界上。我真是太嫉妒这样的人了。他愚不可及,我不打算和各位争辩这个,但是或许正常人就应该是愚蠢的,你们又怎么知道呢?说不定,这甚至是一件极好的事。我更加坚信我的这一怀疑。例如,拿正常人的对立面来说,即那些具有强烈意识的人,当然,他并非大自然孕育而生,而是脱胎于蒸馏瓶(这几乎是神秘主义了,各位,不过我也对此持怀疑态度),这个蒸馏瓶人有时会屈服于他的对立面,以至于尽管有着强烈的意识,他却心悦诚服地将自己当成一只老鼠,而非一个人。可即便这是一只有着强烈意识的老鼠,但毕竟还是老鼠,而这里说的是人,所以……如此等等。关键是,他自己,自己非把自己当成一只老鼠,并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来看看这只正在行动的老鼠。例如,我们假设,它也被侮辱了(不过它总是觉得受到了侮辱,这几乎是家常便饭了),也想报复别人。它怒火中烧,就这样怒气越攒越多,比真实的、正常的人 还多。它想要以牙还牙地报复那些让自己受辱的人,这一卑鄙、低劣的愿望在它心里躁动不已,可能比在真实的、正常的人心中更低劣,因为自然的人和真实的人出于与生俱来的愚蠢,认为自己的报复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正义之事;而老鼠出于强烈的意识,却否认这一行为的正义性。终于到了行动的时候了,要开始实施报复了。除了一开始的卑劣,这只可怜的老鼠以问题和疑问的形式在其周围制造了许多其他的卑劣;在一个问题上又加上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由于疑惑和不安它的周围又聚集了一摊摊恶臭无比的臭水洼、一堆堆臭气熏天的污泥,最后,还有那些以审判者和独裁者身份庄严地围着它、粗声粗气地嘲笑它的那些所谓注重实践的活动家们朝它啐出的口水。自然,它只能徒劳地挥几下自己的爪子,故作轻蔑地笑着,尽管它自己也不相信这里面能有几分真实,然后可耻地溜进了自己的老鼠洞里。在那里,在它那个肮脏无比、气味难闻的地下室里,我们那受尽屈辱、毒打和嘲笑的老鼠,立刻陷入了一种冰冷、恶毒,主要是无尽的愤恨中。它会一连四十年不断回想起自己所受的羞辱以及令其倍感屈辱的细节,而且靠自己的想象添一些更令自己耻辱的细节,更加发狠地戏弄自己、气自己。它自己也会为自己的想象感到羞耻,但终究还是把一切都记在心里,反复回味它们,它甚至还凭空捏造出一些事加进自己的回忆里,并借口这些事也有可能发生,因此它什么都不原谅。然后,它可能也会展开报复,但只是时不时地利用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躲在炉子后面,蹑手蹑脚地进行它的报复行动,或许它自己都不相信它有报复的能力,也不相信它可以报复成功,甚至它还可以预见,这一系列尝试报复的行为会让它自己吃够苦头,甚至比被它报复的人还遭罪,而对那个被报复的人来说,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在弥留之际,它又会想起这所有的一切,还有在这段时间里累积的利息……但正是在这冰冷、令人极端厌恶的半绝望和半信仰中,在这种因痛苦而清醒地将自己活生生埋葬在这地下室四十年的光阴中,在这为自己处境专门打造但仍破绽百出的走投无路中,在所有因避入内心深处的愿望不得满足而生的深入骨髓的怨怼中,在这不断刚下定决心下一刻又后悔的令人战栗的反复无常中——正是这些包含了我之前所说的愉悦感的精髓。这种愉悦感如此隐晦,以至于有时意识也拿它没辙,那些稍微不那么聪明的人或者拥有敏锐神经的普通人只会觉得它不可捉摸。“也许,那些从来没挨过耳光的人也会觉得它不可捉摸”,你们可能会咧着大嘴这么补充道,用这样的方式礼貌地暗示,我这一辈子说不定也挨过耳光,所以才能像个行家似的说话。我敢打赌,你们是这么想的。不过,各位,先少安毋躁,我没挨过耳光,无论你们怎么想,我都完全不在乎。或许,我自己也感到遗憾,因为我这辈子很少扇别人耳光。不过,够了,就让这个你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到此为止吧。

我继续平心静气地说说拥有敏锐神经但不理解那愉悦感之微妙的人吧。比如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尽管这些先生像公牛般声嘶力竭地咆哮,我们姑且假设,这也许能给他们带来无上的荣誉,但是就像我之前所说,一旦面对不可能,他们就会立马温顺起来。不可能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堵牢不可破的石墙?那么,这堵石墙又是什么呢?嗯,当然是自然法则,是自然科学的种种定论,是数学。例如,如果有人向您证明你是由猴子进化而来 ,您也不必皱眉,接受就好了。如果再有人向您证明,实际上,对您来说,您身上的一滴油脂比别人身上同样的东西贵重数十万倍,世上所有的所谓美德、责任以及其他妄想和偏见最终都将陡然消弭,您也接受就好了,这没什么好辩驳的,因为二二得四是数学定律。你要想的话,可以试着反驳一下,不过也是白费。

“得了吧,”届时他们又会向您叫嚷道,“这根本没法反驳:这可是二二得四!自然法则可不会任您差遣,它不会管您的意愿如何,也不会管您是否喜欢它的法则,您必须接受它原本的样子,也要接受因此而引起的一切后果。那么墙也就只是墙……”诸如此类。上帝啊上帝,当我莫名地不喜欢这些法则和这个二二得四时,自然法则和算术又奈我何?自然,我的脑门是撞不倒这堵墙 的,纵使我实际上并没有那个能力,但我也不会让这事就这么过去,因为我遇到了一堵墙,而在它面前我只是蚍蜉撼树而已。

好像这一堵石墙真成了一种慰藉,其中也真蕴含了某种求和之意,而这仅仅因为它是二二得四。哈,真是荒谬中的荒谬!如果能把一切都了解清楚,把一切都弄明白,把一切不可能和石墙都弄个分明,那就好了;如果您对厌恶妥协的话,那就不要向任何一个不可能或者石墙低头;如果利用必然的最具逻辑性的判断,得出一个颠扑不破、最令人厌恶的结论,翻来覆去就一个:就连那堵墙的存在似乎都是您自己的错,尽管显而易见,而且一目了然,您一点儿错都没有,也正因为如此您只能一声不吭、束手无策地咬牙切齿,在惰性中逐渐变得麻木不仁、放浪形骸起来,就连想出口气,可仔细一想,却发现您根本连个可以迁怒的人都没有;甚至连对象都找不到,或许永远也找不到。这里有移花接木,有颠倒黑白,有行奸卖诈,简直乱七八糟——既不知道什么是什么,也不知道谁是谁,可是尽管什么都不知道,但是非颠倒,您还是会感到痛苦,而且您越是什么都不知道,心里就越痛苦! Mu4WjWHrnzafveScKffH19uhYKDdiFP5f+4S/Vjrdwg9t0TrRtuq9oY9ESYWCV3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