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gōng),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fèn)思难(nàn),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孔子说:“君子有九个方面的考虑:看的时候,思考一下自己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思考一下自己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神色表情,考虑是不是温和的;对于自己的容貌和态度,考虑是不是够恭敬;说话的时候,思考一下内心是不是忠诚老实;做事的时候,思考一下是不是严肃认真;遇到疑问的时候,考虑怎么样向别人请教;快要发怒的时候,想想这样做之后会有什么困难和麻烦;看见可以得到的东西时,想想这是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这一则语录孔子谈论了九个方面,非常全面地讲到了一个人说话、做事和做人的各个方面的规范。首先是视思明,这讲的是君子要看得清楚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说君子的视力很好。也就是说,君子要能分辨清楚事情的真假和对错,要看清楚一个人的本质好坏,这里的明,是看在眼睛里,明亮在心里。
●听思聪,讲的是不要听到什么就相信什么,要听得聪明,在听的同时要去思考,要有自己的判断。因为同一件事,同一样东西,每一个人的理解方式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一定不要听到什么就相信什么,而是要学会自己去思考,分辨自己听到的哪些话是值得相信的。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其实就是在说,聪明的人拥有能够独立思考自己听到的话的能力,能够做到“听思聪”。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听到别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就轻信这个人不好,而是要自己通过观察和相处以后才能得出结论。
●色思温,色,就是脸色、表情。温,就是温和。有一个成语,叫“察言观色”,意思就是仔细观察别人的话语和表情,就能够去猜测对方心里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他的表情通常是很温和的,给人一种非常平和、非常亲切的、舒服的感觉,因为他的心胸是非常宽广的,是很包容的,总是在平静地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情绪,不会一遇到什么事情就变了脸色,这也是君子的风度。
●貌思恭,不仅仅是外在容貌和表面态度上的恭敬,更加重要的是,君子要真诚地对待别人,要发自内心地尊敬别人。这也是君子谦虚的体现。因为只有你真诚地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言思忠,就是君子说话,不仅要对自己说出口的话负责,也要对听这些话的人忠诚,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内心负责。
●事思敬,就是对待事情,要尽心尽力,不能用一个随随便便的态度去对待。
●疑思问,不仅是讲君子遇到问题要勇敢地去请教别人,同时也是在讲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很重要。假如我们去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问题,记得一定要注意礼貌。
●忿思难,这一点讲的是君子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发怒之前想一想这样做可能会有哪些后果。有的人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因为别人一句话就生气了,从来不考虑接下来的事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和朋友相处、和长辈相处、和家人相处的时候,都需要好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随意地生气,不仅会伤害别人,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见得思义,讲的是君子不能够看见利益就忘记了道义。这里的“得”,是“利益”的意思。“见得思义”的反义词是“见利忘义”。
一个君子,永远把坚持道义当作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所以当他看见那些能够得到的利益时,他会保持冷静,首先会去思考这是不是他应该得到的,如果他得到了,是不是符合道义。如果不符合,哪怕这个利益再大,再诱人,君子也是不会要的。就像《论语》里孔子说过的另一段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意思是,如果做不符合道义的事情能够让我获得荣华富贵,那么这样的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就是过眼云烟,根本不值得去追求。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