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讲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译文]

孔子说:“从一出生就明白事理的人,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明白的人,是低一个等级的;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低一个等级;遇到困难了还不去学习的人,这些人就是最下等的了。”

[扩展学习]

●在这里,孔子把人分成了“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这样四个等级。虽然孔子说有生下来就知道的人,但是这样的天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即便像孔子这样的成就高超的人,也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他在《述而》篇里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以看出,孔子也是经过学习之后才明白事理的,是属于第二个“学而知之”的等级。

这里的等级,实际上是孔子根据人对待学习的态度来划分的,而不是根据人的智力高低来划分。其实,孔子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等级的划分,能够激励大家勤奋好学。“生而知之者”不是孔子要讨论的,因为这是天生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不存在的。

所以说,所有的人都属于“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和“困而不学”这三种情况之一。现实中最好的是“学而知之”,我们通过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掌握知识,明白事理。差一等的人,他一开始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到了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于是碰到困难,这个时候幡然醒悟,回过头去学习。最差的一等人是哪怕遇到困难,也不肯通过学习去解决问题,这种人在孔子看来是无可救药的。

[论而成语]

●生而知之:夸奖或者形容某人天资聪颖,好像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

●学而知之: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

●困而学之: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之后,吸取经验教训。 3GGeLjEg6SpcC+Q8zZl9eZryjFR2xz8Kt9JLVRWx3S6AZzHZXmrzUYumjsg1s+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