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讲
扬州,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天堂
—— 漫谈扬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2005年4月22日,东南大学旅游学系主任周武忠教授在中国·扬州旅游发展论坛上做主旨演讲

1984年,我自南京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江苏农学院工作,从此与扬州这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我读博离开扬州,毕业后尽管没再把户口迁回扬州,但由于为扬州编制各种各样的规划,受邀出席各项活动,还时不时到扬州小住,邀约一两好友,或临绿水品茗,或登城墙豪饮,无论是对月当歌,还是混迹市肆,抑或雨中游园——扬州就是一处设计感极强的文化体验天堂。

由于在南京农学院学的是果树专业,刚到江苏农学院工作时,我给著名的果树专家何凤仁教授当助教。第二年,为了创办园林花卉专业,学校派我到南京林学院进修,让我负责新专业的建设,我与扬州城的关系就更密切了。扬州是一座著名的园林城,但我的新专业是从扬州市花琼花的研究开始的,经过几年努力,不仅出版了专著《琼花》,还赢得了“花教授”的美名。凭借《琼花》,我发起并参与组织了中国首届风景园林美学学术研讨会,撰写了《中国园林艺术》《园林美学》等专著。1995年,中共扬州市委任命我兼任扬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我对扬州园林有了更多的接触、更深层的了解。

2002年,扬州市政府邀请我主持编制《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后又委托我编制了《扬州瘦西湖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宋夹城-笔架山景区规划研究》《扬州瘦西湖旅游度假区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设计。我运用文化生态平衡理论,对扬州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利用做了一些思考,如利用现状赋予景观“旧景新意”,复建了“临水红霞”“虹桥览胜”“四桥烟雨”等著名的二十四景,恢复和发展了历史盛况。

接下来,就扬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这个话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如何认识扬州的旅游文化资源;第二,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第三,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规划;第四,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

一、如何认识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

在对扬州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下特点。第一,扬州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占资源总数的84%,而且它的特点一个是古、一个是水,且扬州的水跟无锡、苏州的水相比更有文化。扬州的自然资源也充满了文化色彩。第二,扬州最大的优势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第三,2003年以后,崇尚自然回归山水的热潮逐渐兴起,游客对自然风景非常感兴趣,浙江、安徽一带的旅游很热。但是随着游客对旅游产品选择的理性化、文化意识的加强,城市对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也应逐渐加强。

我们在进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碰到的突出问题就是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从种种因素来看,我们有必要对扬州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和产品进行探讨。当然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大家已进行过多次交流,旅游总体规划尽管已经完成了,但尚未评审,因此在评审之后,我们还可以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化产品的开发。有一点也跟大家申明,今天我提出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整个课题组。

我们从资源、市场出发,把扬州定位成“扬州——中国文化的休闲天堂”。对一个城市做出科学、准确的定位是不容易的。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几十个城市希望把自己定位为国际型大都市,然而对照指标,我国也就上海、北京等少数城市符合国际型大都市的标准。20世纪以后国际大都市这种定位逐渐冷却,生态城市的定位又兴起了。生态城市不是城市定位范畴的内容,而是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也有城市问题研究的专家把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之前一位社会学家提出:古代就没有生态环境了吗?古代没有搞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也是基本需要。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只是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基础,并不是城市性质的范畴。有些人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城市里面绿色多了,就是生态城市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一个城市绿化搞得好,只是符合了生态城市的形态结构。要真正定位为生态城市,除了具备城市形态结构外,还要有内在的物质、能量等系统成分的交流。

所以从旅游规划的角度来对一个城市进行科学定位的时候,一定要研究它的地脉和文脉,尤其像扬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城市,它的文脉非常重要。通过种种分析,我们将它定位成“中国文化的休闲天堂”,有了这个理念和定位以后,我们在旅游的布局、旅游产品的开发上都进行了一系列配套的策划。扬州属于园林型的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城的文章、园的文章一定要做活。扬州历来就有“十里栽花算种田”的传统,此外,扬州假山石与扬州的园林建设、城市建设、石文化关系密切。把这些古文化特色提炼出来,形成一系列古和水的文化来建构完整的景区。扬州城区是扬州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也最为精彩的地区,也是扬州行政区域旅游发展的最大依托中心、最大管理中心,而整个扬州城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产品设计就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的。扬州与苏州和其他地方相比,它最大的资源优势、最有个性化的特点就是新城与古城的分离。这种模式最早源于苏州,由于它靠近上海,经济发展太快了,古的东西被破坏得比较多,甚至有些有保护价值的古典园林都被拆除了。扬州好在不仅保留了古城完整的格局,而且古城区的格局、城市的形态风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大量的文化古迹,相对来讲保存完好。扬州旅游发展碰到的最大难题,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最能产生亮点的就是保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二、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

作为旅游建设工作者,对文物或者文化的关心程度,要比文物工作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原因就是文化是旅游的基础。对于扬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要形成旅游产品的个性和特色就必须从历史文脉中找源泉,而历史文脉中有形的文化古迹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一旦遭到破坏,扬州旅游产品的个性和特色就没法谈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保护文化古迹和遗产是第一位。有次我去看了大草巷15号,一位张姓官僚的住宅,从东关街一直延伸到大草巷,是一个非常大的清代住宅,但是这样一个被烧毁的古建筑,到现在为止还是烧毁的模样。虽然天灾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消防设施非常差的情况下,政府应如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的古建筑非常珍贵,另一方面扬州古城区的土地寸土寸金,为什么有的地方到现在为止还荒废着?这是我讲的天灾的问题。

现在对文物破坏比较多的是人祸。人祸分两类,一类是有意识的破坏,另一类是无意识的破坏。农科所附近是沈复妻子的墓葬,也是一处非常好的自然景观。因为扬州处于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就把蜀冈以山相称。这个墓在离农科所不远的地方,也就是将来的瘦西湖新区的范围里,自然地形非常好,本应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地方,但在一个月内被夷为平地了。我问当地的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干?他们说为了取土烧砖,并且他们也不知道墓葬的存在。所以我认为他们是无意识的,但是政府部门应该圈定文物遗址,分级保护。

2006年9月23日,周武忠教授在南京东郊宾馆主持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

更为严重的是古城区里人为的建设性破坏。所谓建设性破坏就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文物古迹及其环境造成的破坏。尽管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上,扬州相对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对文物古迹、对历史文化的建设性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比如说有的地方要造桥,而此地实际上需要进行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保护,一要保护古建筑,二要保护它的布局,三要保护它的原生态。那这个地方应不应该造桥?为了交通的方便应该造。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利弊,但要看利大还是弊大。如果说把扬州建设成为中国的文化休闲天堂,要把扬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一流的、国际性的、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那么我们就必须对文化的原生态进行严格的保护。比如说修路,我在1991年看何园的时候,它是非常有味道的,不光是园子本身,还有园子的环境。现在可能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修了条大马路——徐凝门大街,不光对何园的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它的文态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马路建得过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人可能多走几步就穿过去了(但也有人被车撞的现象),对于小动物来讲,穿越这么宽的马路非常困难。建设公路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但建设时我们要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考虑,不光要种上树,还要留些小动物的通道。有的时候,我到扬州明清古城走一走,考虑考虑问题,欣赏欣赏风景,突然之间一辆自行车冲出来撞到我身上,休闲的心情也就没有了。还有曾经非常蜿蜒的毓贤街,以前我们经常去吃火锅,人气非常旺,但现在有些受保护的古建筑也被踩平了,建了些假古董,人气也不是很好,这些都属于建设性破坏。

还有一类就是对传统技艺的破坏。比如说到扬州来,要品味扬州的美食,但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以前到扬州吃蟹黄包子的地方很多,现在我的朋友都建议我吃蟹黄包子要到西冶春去,因为他们做得比较正宗,做蟹黄包子就是一种传统技艺。

扬州还有许多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通过整理发掘能够重现的无形历史文化资源,也应加以系统保护。如何进行保护,宏观来说,一要全力保护尚存的,二要努力发掘可以发现的,三要多方面整理历史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展现扬州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体操作时应该进行分类、分级的保护,比如说对一些反映扬州城市格局和风貌原生态的物质要素遗产,都应进行保护,尽管有些古迹和建筑群可能已经被破坏。现在对个园、汪氏小苑和旁边的丁氏、马氏住宅进行连片开发,要进行整体的保护。还有些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系列,包括博物馆历史名人展示、文学作品展示、文物展示、民俗工的展示等,都要列入保护的范畴。

在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时候,我们不妨引用景观生态学上的一种模式,即本底斑块和廊道模式。进行旅游规划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整个扬州市域看作本底,然后把镶嵌在扬州大地上的一些古城,如明清古城、高邮古城等视为斑块。在景观生态学里,廊道实际上相当于走廊。比如南京城的廊道,明城墙就是以明城墙文化为主的一个文化廊道;比如长江路,现在整理得非常好,不光城市风貌非常优美,且把以前隐藏在城市的民国建筑完整地展示出来,形成一条以民国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廊道。我们可以通过本底、斑块和廊道这三个景观生态学的元素来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原则、方法运用到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理、保护和开发中。扬州城现在有那么多历史文化遗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文化遗迹都能转化为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从旅游的角度来讲,没有资源分布的地方,说不定能在那里建立一些文化景观的斑块,这主要是考虑它的连通性和密度。本底中间的文化旅游斑块的空隙度,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程度,所以我们在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除了要依据一般的城市规划方法、城市设计原理、城市形态学理论外,还要引入文化、生态、安全格局的系统理论,这样可以把文化资源的保护、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等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评价和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三、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规划

扬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厚,但是没有形成一流的产品和打得响的产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旅游资源较分散、单体资源较小、未进行整合,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进行扬州旅游总体规划的时候,尤其是扬州历史旅游资源整合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五条原则:一是主题统领原则,二是点线面结合原则,三是资源归类原则,四是形象整合原则,五是产品化原则。

依据这五个原则,在对扬州资源进行充分把握的前提下,依据产品设计原则和市场需要理论,我们把它整合成四大文化旅游产品,分别是“领略汉代扬州”“激情盛唐文化”“走进扬州人家”“运河文化之旅”。

第一,“领略汉代扬州”主要是以汉墓、汉墓博物馆为主线。有次我被邀请到泗阳去做汉墓保护规划,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领略汉代扬州”规划中碰到的汉墓题材问题。我印象很深的是去年做高邮旅游规划的时候,那边的人问能不能把天山汉墓开发出来,我说,你现在开发有多少意义呢?所以在泗阳做汉墓保护规划的时候,我是唯一的非文博专家,也是唯一反对异地保护的。在场的文博专家也许因为市政府既定的思路,都讲要异地保护。我当时非常惊讶,因为异地保护对后续开发的后遗症很大,应当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的,所以最后一个发言的我提出了反对。除此之外,我意外地发现,如果把高邮的天山汉墓、仪征的庙山汉墓和徐州的汉墓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江苏汉墓保护廊道。江苏如果能把这廊道推出来,对旅游的影响可能不亚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的效应。

第二,“激情盛唐文化”主要是指唐城一带遗址。

第三,关于“走进扬州人家”,如果我们把明清古城作为一级理念“中国文化的休闲天堂”配套的拳头旅游产品来开发,可能我会提出把它改成“住进扬州人家”。也不一定要专门找地方去开发生态型的度假旅游产品,就把扬州本身的文化旅游资源做足就好。现在扬州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开发的是观光型旅游产品,如果在现有的古城基础上建一个扬州文化休闲度假区,这样的度假区在其他任何地方是无法比拟的。所以对于“走进扬州人家”的设想,我特地请教了扬州的专家,现在住在老城的居民究竟有多少,这涉及搬迁的问题。平遥古城就发生过类似的问题,这最主要还是经济实力的问题。

第四就是“运河文化之旅”。运河实际上是扬州旅游总体布局中的一个文化廊道,它既起到串联的作用,又起到隔离的作用。

四、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动力有四个方面:第一,古城文化的吸引力。第二,老城人居环境的吸引力。现在我们住在现代化大都市的水泥盒子里,如果有条件的话还真想在扬州老城里面买一个院子,毕竟那的生活是非常悠闲的。第三,老城功能转换的客观需要。现在老城区居住环境和市政配套设施确实不太好,迫切需要改善。所以这也是开发扬州老城区的动力,是让老百姓赞成的民心工程。第四,四化,即场景化、通俗化、时代化、功能化。

最后,谈谈产品创新的问题。创新的前提是要认识扬州属于哪一类的旅游城市。根据旅游城市的分类规划,扬州属于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城市,既然是资源驱动型,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必须把握好扬州历史文化资源,把握好它的文脉,然后再考虑市场需要。我不赞成旅游界现在流行的观点,说资源型的开发是过时的开发,市场型的才是新的。市场还是要跟资源结合起来,既要保护历史文化,也是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最需要的是对扬州进行历史资源整合和创新,最迫切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明清扬州古城搞成扬州文化休闲旅游的度假区,这个工作要比瘦西湖新区的开发重要,因为瘦西湖新区有好多地下文物资源,还没搞清楚如何进行开发。

总而言之,主要是想表明两点:一是文化资源的斑块、廊道、基底在扬州旅游资源规划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扬州古城,包括明清古城和瘦西湖新区从文化景观、旅游景观的角度来讲,是一个文化敏感区,但是对我们旅游工作者来讲,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要一味地限制旅游城市的发展,而是要让我们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序化、合理化。二是我认为地方文脉保护与旅游开发是并行不悖的,旅游开发可以保护、修复、整理地方文化,可以拉动餐饮、交通等经济发展,使扬州成为21世纪最适合旅游的宜居城市,一座文化休闲的天堂。

二〇〇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BshCjXAXGPMMxwjDQBLmh1dr1kiLwzQH/SQRRmeR1SieFpC0pXMthDrVc+sXYJ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