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分会和荷花分会的相关专家和当地政府领导一起在濂溪乡居(江阴朝阳山庄)举行了“五星圣莲”系列品种命名仪式,以此纪念《爱莲说》及其作者北宋理学家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作为北宋五子之一,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周敦颐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也因其撰写的散文名篇《爱莲说》,特别是“以诚为本”“教人向善”等哲学思想,被世人尊为荷花“花神”。
“五星圣莲”是由著名荷花育种专家丁跃生先生育成的5个荷花精品。丁跃生与好友李成明、张天来诸兄商议后将这五个荷花新品种分别命名为金洁莲、木红荷、清水蓉、圣火华、土心缘。这五个荷花新品种中文名的寓意为:
1.金洁莲。濂溪公天生爱白莲。五行“金”代表白,白、金皆有纯洁之意,所以命为此名。
2.木红荷。震出东方,东方为木,卯时日当初升;此花颜色为红,像朝霞之色,因之命名。
3.清水蓉。六一生水,水性本善,居恶处而不怨。芙蓉出水,冰清如玉,如濂溪公赞誉“出淤泥而不染”,因之命名。
4.圣火华。花形似火,寓意濂溪公作为理学开山鼻祖,五子之首,如圣火之华,衍生万代。
5.土心缘。土为中央,万物归一,乃濂溪公心学之核心,一切皆从心结缘,心之本为“诚”,因之命名。
由此可见,“五星圣莲”荷花新品种命名的出发点是基于:二极五行,圣洁纯净,用莲花为载体,以策应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阐释的宇宙观。同理,由我担任主编的“五星圣莲丛书”也是以莲为名,实则欲弘扬濂溪先生以“诚”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一是性诚,诚明性善;
二是德诚,德诚无妄;
三是志诚,志诚行远;
四是术诚,术诚业精;
五是业诚,业诚事工。
如此,本丛书的定位自然是关于哲学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选题范围也就不局限于以莲为中心的花花草草,而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思想体系的哲学著作和知识读物,主题开放,内容新颖,体例不限,启迪心智,促进文明。欢迎各位学者赐稿,我等竭力做好服务工作。
二〇二二年劳动节于上海
今年的平安夜没有向朋友们发送祝福信息,甚至没有来得及回复大量的祝福私信,就不知不觉到圣诞节了。因为我在集中精力整理一本书稿,这是2006-2017年我在担任江苏省旅游学会会长期间的5场演讲和在东南大学相关课程的讲课录音,也有少量的旧时谈话。算是以书稿贺圣诞迎新年。
“秤锤树”是江苏特产树种,江苏省旅游学会的徽标也是根据这种树来设计的。细想起来,秤锤树的稀奇、平衡、敦实、绿色、生命之个性,正是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所希冀的旅游规划设计之特征。在我主编的教材《旅游学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中,我把旅游业分为三个层次:以旅游者为中心的旅游活动、以旅游企业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和以行业管理为中心的旅游事业。这三个层次形成一个以“旅游”为中心的系统。
先来说说秤锤树的稀奇,这是由其分布的特殊性决定的。秤锤树(学名: Sinojackia xylocarpa Hu)是安息香科,秤锤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7米;果实呈卵形,红褐色,坚硬;分布于中国江苏省,是江苏省特有树种;生于海拔500~800米的林缘或疏林中。杭州、上海、武汉等地曾有栽培。秤锤树的花洁白无瑕、高雅脱俗;果实形似秤锤,极具特色;果序下垂,随风摇曳,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里,秤锤树的评估等级:濒危EN B2ab(II)。IUCN RL2003:易危VU B1 2ce,D2 ver 2.3(1994)。秤锤树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江苏省特有的稀有物种,代表旅游的“稀奇”特征十分明显。旅游是一种异度体验。目的地与游客的日常生活地之间的差异愈大,对游客的吸引力就愈大,其购买旅游产品的意愿就会越强烈,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平衡,是由秤锤树的“秤”想到的。社会需要稳定,旅游讲究平衡,讲究旅游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对旅游规划设计、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市场促进等一系列的治理就是为了平衡这种关系。可是我们的决策者喜欢“拍脑袋”,我们的投资者喜欢随大流,我们的规划设计师无主见,我们的消费者心里缺少一杆秤,导致旅游供需之间的失衡频现,服务质量低劣,旅游纠纷频发,旅游项目破产。发展旅游太需要有杆秤,以寻求旅游系统的平衡。
敦实,自然与秤锤树的“秤锤”有关。我们策划旅游项目,规划设计运营,时时处处需要创新创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无中生有”。好大喜功、贪大求洋、花里花哨、不切实际的旅游项目注定会失败。延续文脉地脉的精心谋划,基于地格的创新设计,合理投入、精心打造、负责任的运营,才能够使项目落地和可持续运营。
绿色,是因为秤锤树是一种植物。虽然濒危,却四季常青;因为濒危,需要我们给予其更多的保护和培育。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但在规划建设旅游项目时,往往认为多种点树、满目苍翠就是“绿色”了。绿色酒店能够让游客感受到的也只是环保的表象。在2009年4月初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开幕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的“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模式。生态文明与绿色城市、节能减排与企业责任、绿色食品与食品安全、绿色建筑与绿色能源等具有现实意义的议题,都是我国绿色发展大计。自然也是我们做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时应该秉持的设计理念和遵循的规则。
生命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项目的根本,旅游也不例外。旅游项目要永葆青春,就要遵循其发展规律,熟悉其生命周期。我们好多的旅游项目,尤其是主题公园,为什么存在“721现象”?就是不遵循其生命周期规律所致。业界往往有“三高”的误解,认为旅游项目一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有些新上的主题公园或项目,动辄投入几十亿、上百亿。按照一般的运营规律,这些项目在5年后就要更新,更新的程度差不多是20%,这就意味着应该在5年内收回投资;否则,高产出不成,失败也在所难免。高风险不应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和旅游业发展规律做好风险管理呢?业主的好大喜功和资本的唯利是图往往成为葬送旅游项目的“催命符”。
上述5个方面是我从事旅游工作25年来(从担任扬州某旅游公司的董事长算起)的一点感悟;特别是到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工作之后的20年里,我主持、参与、评审了形形色色的旅游项目,有许多心得,但没有总结提炼形成理论。我把秤锤树的这5个特征与旅游项目设计的5个规律联系起来后,有同行认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之间确实有关联。我姑且将这种内在的关系称为关于旅游项目设计的“秤锤树理论”(sinojackia theory),能否得到旅游学界的认同尚不得而知。
本书收录的仅是我在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工作期间,在一些场合做的报告的汇编,大多数是根据录音整理的,不包括在此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了满足邀请单位讲座主题的需要,有些报告还引用了不少其他学者的观点。有些还涉及访谈、对话形式,虽体例与其他讲不同,但因为也是我在一些重要场合发表的,以旅游为中心的观点,故同样收录于本书中。各讲按时间顺序排列。
昨天看到新版学科目录上,旅游管理专业只有专业硕士学位,没有学术硕士学位,我想可能因为一是旅游业还不够发达、不够规范,二是旅游学界的发声还不够充分,三是相关决策还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如果人人爱旅游,旅游业不可能不强大;大家凝心搞学术,旅游学科定能成为强势学科。
愿旅游学像秤锤树之果实一样坚硬。
2021年12月25日
上海朴园小墅
2004年5月5日,台湾观光学会会长唐学斌博士在南京山水大酒店向周武忠教授赠送“为国育才”金匾
新街口是南京乃至华东地区的第一商贸圈,是以金融贸易、商务办公和百货为主的大型综合商场;规划在以新街口为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空间,形成以四环路核心区为硬核,包括周边发展地区在内的一级商贸中心区,用地约2平方千米。
“新街口”是南京老城商贸中心“1+3”基本格局的代表。游客到南京旅游购物,必然要到新街口逛一逛、看一看,它早已成为南京对外交往的一张闪亮名片,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从城市旅游与休闲的角度讲,新街口是一处缺失旅游与休闲功能、受侵蚀的城市空间。
作为南京的商业中心,新街口是最繁华的地区,却不能代表南京的旅游形象,以前人们来南京旅游看的是“大、中、小”,即“南京长江大桥、中山陵和夫子庙小吃”。2003年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游客大增,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可供游览的景点很多。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新街口没有成为吸引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旅游景点。游客要购物,远有购物天堂香港,近有国际大都市上海和小商品市场义乌,就购物而言,新街口很难吸引游客。本地居民周末出现的购物小高潮,节假日期间商家的促销使得新街口人头攒动,但是相对于中山陵、明孝陵这样的旅游景点,新街口的吸引力不强。
每个城市都有标志性的建筑,每个城市旅游区也应有标志性的景观。比如一提起上海,能使游客马上联想到商业繁华的南京路、气势恢宏的东方明珠,虽然南京不一定要学上海那样的繁华和气势,但一定要具备个性鲜明的城市建筑特色。我问几位资深的旅游专家:“新街口的地标性景观或建筑是什么?”他们感到茫然!原来在新街口中心广场有孙中山铜像,但是由于地铁施工的需要,将其移走,而地铁施工结束后,广场又由原先的环型交叉口改造成了平面交叉口,使得铜像不能回归原位,该地区唯一的特色景观也消失了,新街口商业区再也没有标志性建筑景观或建筑物。
随着南京加速推进一小时商贸圈,周边地区如马鞍山、镇江、句容等地区的居民纷纷利用节假日来南京,特别是到新街口地区购物。人员的大量涌入在带来旺盛商业气息的同时也突显出新街口地区旅游功能要素配置的不合理,缺乏旅游配套设施成了制约该地区商业旅游功能的一个瓶颈。例如,新街口地区商场众多,但是配套的餐饮服务设施极为贫乏,一到用餐时间为数不多的用餐地点人满为患,就餐环境不舒适。作为南京的商业核心区,新街口的导游、导购系统严重缺乏,游客普遍感觉购物不方便。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不断进入居民家庭,许多居民开车到新街口购物,而停车又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商场、宾馆配建的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且收费很高。此外新街口地区作为商业中心,只有正洪街广场是步行广场,而其周围却没有真正的步行街区。这种要素配置不合理制约了新街口商业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新街口地区作为华东第一商贸区、南京的第一商务中心、南京老城现代化改造的第一示范区,若不解决上述问题,就无法成为“江苏城市旅游的第一品牌”。换句话说,如何把新街口打造成“江苏城市旅游的第一品牌”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国内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客观要求闲暇产业蓬勃发展,以提供更多高品位的闲暇物品和劳务,组织更丰富的社会闲暇活动,采用更先进的闲暇技术手段和更完备的闲暇消费设施。新街口要按国家5A级旅游区的有关标准,规划建设无机动交通或步行优先的新街口城市旅游景区,打造成现代旅游休闲娱乐中心,就需要对区内的商贸、服务、娱乐等社会旅游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
新街口与长江路文化一条街是异质性旅游资源。长江路主打历史文化品牌,而新街口则主打现代商业品牌,两者的不同定位在旅游功能上可以实现互补。例如,将新街口的众多人流分流到长江路上,既可以为新街口地区减少人流压力,又可以为长江路带来众多的游客,大大提升了新街口商业区旅游的文化价值。同样,也可以通过长江路游人的增多带动新街口更多的休闲旅游购物,实现两者旅游休闲发展的双赢。对新街口而言,CBD是本质,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旅游发展,最吸引人之处是购物。商业味愈浓,旅游吸引力就愈大。对于新街口商圈来说,最主要的文化是商业文化,可择址建设商业博物馆,强化商业文化;旅游的主导产品类型是购物游。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对新街口、夫子庙、湖南路、中央门四个旅游商贸区(街)的主要购物场所进行的“购物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久负盛名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外地游客旅游购物的首选之地,外地游客占比最高,达34.2%;新街口地区作为南京第一商圈,也是外地游客购物的最佳去处,外地游客占比为26.5%;其他依次为中央门地区,外地游客占比为18.7%,湖南路地区,外地游客占比为12.6%。从人均消费情况看,四个被调查地区的外地游客人均消费均高于本地游客,外地游客与本地游客人均消费最高的均为湖南路地区,其花费分别为1 188.9元和674.9元;其次是新街口地区,分别为917.3元和567.2元;位居第三的是中央门地区,分别为667.7元和266.5元;夫子庙地区最低,分别为199.8元和116.4元。
因此,下一步工作应进一步改善新街口的商业购物旅游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增加和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提升购物档次。同时应抓紧实施新街口的品牌战略。
作为“江苏城市旅游的第一品牌”,新街口旅游与休闲产业的整体推出除了以规划和城市设计作为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运作基础外,还应当把这一城市旅游地的理念可视化,这一方面要使区内的景观品质形态(现存历史文化建筑与地段保存及保护、景观空间特色、环境视觉效果)充分特征化,同时还要通过标志及标徽、标准色、象征吉祥物、标准字体、宣传标语、口号、旗帜、标牌等进行视觉传达。眼下尤其要创造艺术喷泉、城市雕塑等地标性景观,营造易于识别的城市旅游景观和易于感知的都市旅游形象。
要激活新街口的都市文化,把新街口CBD(中央商务区)建设成浪漫、和谐与宜人的RBD(游憩商业区),使其成为市民生活和休闲的乐园,首先要有人的活动。要吸引居民和游客在新街口从事不限于购物的旅游与休闲活动,就要进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设计,营造充满活力的新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国外的不少都市中心,曾经一到晚上就成为空城,一是有很严重的城市问题;二是因为死寂的文化,现在的大学校园的郊区化倾向就与城市文化的建设背道而驰,有些城市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把学校召回市中心。
如何为游客营造充满活力的新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主要是按旅游产业的六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和要素配置。“购”:新的规划已明确了商业购物区、商务办公区。“住”:宾馆区。“食”:方便、快捷、卫生、价廉物美的旅游休闲餐饮店。“游”:可以购物游、欣赏街景和文化景观。“娱”:为了让晚上的空城变成不夜城,应当建立立体的休闲空间,布局复合型的文化休闲品种,以满足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游客的需要。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彻底解决“行”的问题,即交通问题。把新街口核心区建设成无机动交通或基本无机动交通的步行区,加上周边的步行街区网络,构建“中国最大的步行商业圈”,使之成为全国甚至世界上城市旅游与休闲的第一品牌。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均有成功的先例,如北京为了解决王府井的拥挤,把它改成步行街。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也在市中心构建了无机动车交通空间网络。
我们应抓住市区政府综合整治新街口中心区环境的机遇,努力扩大公共空间,改善新街口的各种交通工具的通达条件。加强步行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地下步行系统。出台公共空间政策、成立城市设计办公室,按国家5A级旅游区(点)的标准指导新街口商圈的旅游环境建设。抓住地铁1号线、2号线建设的机会,加大整合新街口地下、地上空间的力度,使地下空间不仅成为地面空间资源的重要补充,还应成为各类空间和设施的有机联合体和步行天堂。把新街口CBD建设成浪漫、和谐与宜人的RBD,使这一“无机动车空间”成为市民生活和休闲的乐园。
二〇〇四年六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