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不是《孙子兵法》中的内容,是我在研究了众多战争案例后加上的。战略是指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在战争中尤其要注意,战术一定要服从战略,不服从战略的战术,即使在战争中获得了大胜,也往往会导致战略的失败。因为在战术与作战方面无论多么优异,都无法补救政治与战略方面的错误。华为有条原则叫作“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这个指挥指战役里面局部的战术指挥而不是战略指挥,而战略决策还是由高层来制定,甚至要结合外部咨询的建议去审慎提出,而且战术决策绝对不能违背战略决策,这是一条根本原则。
“基辅会战”是“二战”时期最大的包围战,苏军 5 个集团军被消灭,65 万人被俘,德军缴获 3500 门火炮 900 辆坦克。希特勒得意地称这场会战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伟大的会战”。但这场会战使德军丧失了占领莫斯科的最好机会,再等到发起“莫斯科战役”时已经是 10 月份了。首先是秋雨导致德军寸步难行,其次是严寒导致德军几乎失去了战斗力,而苏军却趁这两个月得到了动员西伯利亚预备队的机会。最终,苏军依靠伟大的“10 月将军”“11 月将军”,也就是严寒的天气,再加上地利、人和成功保卫了斯大林格勒,最终扭转了“二战”的战局。
历史上关羽之所以败走麦城,恰恰是他打了水淹七军的大胜仗,从战术来看,这个胜仗非常辉煌,但是从战略来看,异常失败。从战略来看,关羽要做的是守荆州,但是水淹七军的大胜让他贪恋这种荣誉,之后他继续攻打襄阳,不幸中了曹仁的毒箭,华佗给他刮骨疗毒后,荆州就被陆逊派吕蒙用计拿下。最后,关羽带伤既拿不下襄阳又回不去荆州,只能败走麦城。这次失利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整体的联吴抗曹战略的失败,刘备兴兵举全国之力为关羽报仇,最终死在白帝城。由于没有刘备的领导和支持,后期诸葛亮在指挥北伐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最终也没能成功匡复汉室。这就是因为不合乎战略的战术上的大胜,以至导致整个组织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