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电视剧《天道》中男主角丁元英有一句名言:“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其中文化是决定性因素。文化的本质是组织内部对价值观达成共识,也就是由组织内部的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制度是文化的外化,文化是制度的灵魂。除了文化的强是永恒的之外,其他的强都只是暂时的。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文化可以把战略生吃掉”。也就是说,优秀企业的战略背后一定是有优秀的文化在支撑的,否则战略就是一句空话。比如清朝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思想就是一句空话,因为这个观点突破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师夷长技动摇了高层利益,而封建文化是强调要绝对服从高层的文化的。

丁元英还有一句名言:“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里面的“强势文化”指的是顺应客观规律的文化,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文化。强势文化是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的有造血能力的文化;弱势文化也就是“损不足而奉有余”的人道文化,其财富积累来自通过权势、腐败的暴力掠夺,破格获取,因而缺少造血能力。换句话说,强势文化是以客观规律为神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下,人人都是客观规律的研究者、探索者和实践者;而弱势文化是以人为神的文化,强调绝对权力和满足人的欲望,因为人人都渴望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力,然后像神一样去审判这个世界。

中华传统文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是强势文化,因为只有强势文化才能锻造出强者。秦国采用比较适合自己的强势文化,法家的文化,最终统一全国。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在最初都是为了追求道,是一种强势文化,但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尤其是在元朝以“顺文化”治国后,中华传统文化也就衰弱了下来,成了弱势文化。或者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比如,“智、仁、勇”“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都是强势文化,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则是弱势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地区的人喜欢聊八卦,爱评论好坏,而有些地区的人喜欢聊做生意,聊如何服务好客户。

为什么泱泱大清国那么富有却在列强面前那么懦弱呢?因为资本主义列强甚至包括日本都是强势文化,而清朝是弱势文化,慈禧太后甚至愚蠢到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过六十大寿,清朝亡得冤吗?一点都不冤。慈禧太后能反对吗?不能,因为“三纲五常”的顺民文化不允许,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甚至“君死也要臣陪死”。

中国古代讲,道德传家可传十代,耕读传家可传五代。由于道和德都是不可见的,对于悟性低的人不容易做到,所以曾国藩奉行中庸之道,其家族以“耕读传家”为家训,已经传了十一代,代代有大人物出现。一般以物质财富传承的家族往往三代之后就不行了,所以叫富不过三代。孔子讲君子不器是指君子不做人之器,而要做道之器,所以他的家族坚持做道之器,已经传了 83 代,到现在还在兴盛着。自秦朝统一全国到清朝灭亡,中国历任王朝最多不超过 500 年,最长的是汉朝持续了 426 年,这还是将西汉和东汉合并计算得来的,所以有一首歌叫作《向天再借五百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一定要装进以真理为基础的法律的笼子里。从中国历史来看,依靠绝对权力传家,最多不超过500 年。 +Ii3MWbrilF3x35G5tF0RNbid6mZ/JKXbHPSphyAJ/Yfc869m78uueKI8Zwjbc0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