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环境的第二个因素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家庭中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像北斗七星中每颗星星都有一定的相对位置一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图”。在相互的交往与影响中,每个人都发展出不同的特质。一个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就是他所担当的角色,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相处模式,也会影响每个兄弟姐妹的不同性格特质。
当家庭中有了第一个婴儿,就产生了复杂的家庭关系。妈妈的角色不同于妻子的角色;爸爸的角色也不同于丈夫的角色。小宝宝的出现为夫妻关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个新生儿是这对夫妻此时唯一的孩子,从他的视角看家庭关系,和从父母的视角看家庭关系略有不同。婴儿处于“接受方”,接受来自父母的关注;而父母则处于“给予方”,把他们的关注倾注给家中此时唯一的孩子。由于母亲身份的特殊性,妈妈给予孩子的关注往往是最多的。于是,在这三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明确的“接受”与“给予”的互动模式。有时候可能是一位家长跟孩子站在同一边,共同对抗另一位家长。这样的“同盟”通常是由小婴儿发起,并通过他的行为影响父母。
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原有的三人组合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小皇帝”突然失去了“皇冠”,他的“宝座”被新加入的成员“篡夺”了,而且爸爸妈妈似乎以某种方式允许了这样的“篡位”行为。他原有的位置没了,现在必须根据新的情况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家庭位置结构发生的变化,使得原来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受到了影响。由于新生儿的加入,两个孩子中的老大必须重新确立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与此同时,新加入的老二也会注意到自己占据了家中“小宝宝”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的意义,已经不同于当初的第一个小宝宝了,因为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哥哥或者姐姐。
当第三个孩子来临时,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和意义会再次发生变化。妈妈和爸爸现在成了三个孩子的父母。老大的“宝座”曾经遭遇过“废黜”,现在轮到老二的“宝座”也被“废黜”了。第二个孩子会发现他变成了“夹心饼干”,上面有老大,下面有老幺。随着每一个新生儿的诞生,家庭位置都会呈现出新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模式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个性不尽相同的原因,尽管他们仍然有一家人的共同特性。我认为,两个不同家庭中的老大,比同一家庭中的老大与老二之间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随着家庭位置的不断变化,每个孩子都以各自的方式寻找自己的位置。就像人们通常会认为邻居家的草坪长得更好一样,孩子往往也会认为别人的位置比自己的更好。对老大来说,老二便是一个威胁。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孩子在遇到困境时会调整他的内在环境,老大或者选择放弃,或者想办法弥补,也就是通过格外努力来保持他的优越地位,至少是在某些方面的优越地位。老二看待老大的视角也是如此,他很讨厌老大占据优越地位,因此要么决定想办法超越老大,要么决定放弃。孩子们对自己排行重要性的认识,完全取决于他们对家庭位置的看法以及对所在位置意义的诠释。因此,并非所有家庭中的老大都会努力保持领先地位。根据不同家庭对“位置”理解的不同,每个家庭的位置结构也就各不相同。孩子在年幼时做出的各种抉择,往往会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大多数家庭成员之间都会竞相攀比,因此老大跟老二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格外激烈,从而促使两个孩子各自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经常通过一个孩子来刺激另一个孩子,从而激励两个孩子都更加努力,那么两个孩子间的这种反向发展倾向就会更加明显。两个孩子不但不会更加努力超越对方的优势,反而会更加明确地让出已经被对方占据优势的领域,俯首认输。也就是说,如果老大已经在某方面找到优势,老二便会认为那个领域已经被老大“攻占”,他会寻找完全相反的方向来发展。
我们来举例说明“家庭位置”对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