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辽东与高丽的格局

元开国之后,通过联姻与军事威压,恩威并施,对高丽保持了巨大影响力。在毗邻高丽的广大区域,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元廷设置辽阳行中书省(辽阳行省),加以统治。辽阳等处中书省为路七、一府,属州十二、属县十。辽阳行省管理的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各族杂居,主要有汉、蒙古、女真、契丹、高丽等民族。

面对元廷的威压,高丽不敢反抗,双方结成“甥舅之国”。高丽除了每年进贡各类贡品,还要贡女。一些高丽官员通过贡女元廷,仕途获得大发展。这让高丽国内的王公大臣及富贵之家看到了机会,贡女风行一时。两国确立“甥舅之好”,保持了通婚关系,元廷先后有八位公主下嫁高丽,强化对高丽的控制。也有高丽高官之女嫁入元廷,如元顺帝的奇皇后,就出自高丽奇氏。奇皇后得势之后,大力扶持高丽奇氏。

奇氏亲近北元,在国内骄横纵恣,操控朝政。高丽新国王王颛曾至大都,担任宿卫,因为娶了元鲁国公主,成为元廷驸马,这才能继位,其心中痛恨元廷已久。元至正十六年(1356)五月,即高丽恭愍王五年,王颛托以曲宴,令宰枢会于宫廷,出伏兵诛杀奇氏家族,随后停用至正年号,罢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攻破双城总管府,恢复高丽官制,出兵边境进行防御。此时元廷忙于平定各地叛乱,只是将高丽使节金龟年囚禁,扬言发兵八十万来讨,最后也未发一兵。攻打北元双城总管府一役中,高丽收降斡东千户所千户李子春(吾鲁思不花)。李子春之子李成桂,在三十六年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此即李氏朝鲜。

此时红巾军北伐,元朝与高丽双方的冲突暂被搁浅。元至正十六年,红巾军分三路出击,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所率中路军在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陷上都,焚宫阙,留七日,转攻辽阳,遂至高丽。不论是元廷还是高丽,都被红巾军给困住,无暇清算旧账,但奇皇后的怒火却未曾停息。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红巾军给辽阳、高丽带来的波澜渐渐平息。奇皇后心怀报仇之志,而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也给了她希望。在平定红巾军当年的十二月,她对太子说:“尔年已长,何不为我报仇?”元至正二十二年十二月,元顺帝宣布废黜恭愍王王颛,另册立德兴君塔思帖木儿为高丽国王。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初一,崔濡率军护送德兴君过鸭绿江。军队过鸭绿江后,遭到高丽军队的强烈还击,最后元兵发动兵变,仅十七骑逃脱。此时元廷内部,各派彼此厮杀,外部又面临各路反元军队的压力,一时无暇顾及高丽。

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克大都后,并未北指辽阳,而是西取晋、陕等地。洪武二年(1369)二月,常遇春、冯胜领军在前,徐达领军在后,攻取西安、凤翔。四月,明军攻克兰州,李思齐率部投降。之后明军连克安定(今甘肃省定西市)、会州(今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靖宁(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及德隆、平凉等地。徐达率军攻打宁夏庆阳,俘杀元将张良臣,基本收复秦晋及关陇地区。

朱元璋后来解释此战略布局:“昔元都既下,有劝朕即取辽阳者。朕谓力不施于所缓,威不加于所畏。辽地虽远,不必用兵。天下平定,彼当自归。” 开国之初,朱元璋将精力放在清理西北一带的元廷残余势力,因为西北乃是关中屏障,又是通往西域的贸易要道,不可有失。唐代时,即将西北作为重点经营方向,相应忽视东北,为东北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在历史上,如辽、金、元、后金等先后兴起,皆是中原王朝重视西北、忽略东北地缘战略的结果。

丢失中原之后,元廷更加着力于对东北的经营。元至正二十九年(1369)八月初七,在逃往上都途中,元顺帝任命纳哈出为辽阳行省右丞相。据云纳哈出前往高丽,肩负了为奇皇后复仇的责任。随着元顺帝北遁蒙古草原,辽东被各股军事力量占据。元丞相也速以余兵遁大宁(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辽阳行省丞相也先不花驻兵开原,洪保保据辽阳,王哈喇不花屯兵于复州(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刘益屯兵得利赢城(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高家奴聚平顶山(今辽宁省本溪市区南)。各置部众,多至万余人,少不下数千,互相争雄,无所统属。

辽东众势力中,以辽阳行省平章政事纳哈出实力最强,拥众数十万,聚兵金山(今吉林省双辽市东北),畜牧繁盛。各股势力,彼此厮杀,也先不花、高家奴、纳哈出、刘益等合兵,攻打洪保保所占辽阳。将辽阳攻破之后,诸军入城,掳掠男女畜产,城为之一空。

洪武初年,纳哈出等盘踞辽东,阻断明朝与高丽的来往,对明朝边疆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纳哈出等势力主动联系高丽,希望获得支持。洪武元年(1368)九月,辽阳行省遣使入高丽。洪武二年(1369)正月、十一月,辽阳行省继续遣使入高丽。洪武三年(1370),辽阳行省左丞相纳哈出,两度遣使入高丽。

朱元璋与盘踞东北的纳哈出也是老熟人了,早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率兵攻下集庆,曾俘获万户纳哈出。纳哈出是蒙古名将木华黎的嫡孙,朱元璋误以为他是元朝皇室子孙,予以优待。纳哈出被囚,整日郁郁不乐,朱元璋善心大发,将纳哈出召来,资而遣之,纳哈出辞谢而去。朱元璋当年的无心之举,不想日后却造就了一方势力。

纳哈出控制从蒙古东部到辽东的广阔地域,有西连北元东至高丽之势。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遣使去见纳哈出,亲密地劝降:“将军昔自江左辞还,不通音问十五年矣。近闻戍守辽阳,兵马强盛,可谓有志之士,甚为之喜。兹因使通元君,道经营垒,望令人送达。所遣内臣,至将军营,即令其还。书不多及。” 洪武三年五月,朱元璋遣使复以书谕纳哈出,加以招徕。

洪武三年九月,朱元璋派断事官黄俦等人,携诏书赴辽东,诏谕辽阳等处官民。大明来使奏效,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主动投降,以辽东州郡地图、钱粮兵马之数,奉表来降。朱元璋当机立断,于辽阳设立辽东卫都指挥司,加封刘益为指挥同知,但第二年辽阳即生出变故。

洪武四年(1371)五月,洪保保、马彦翚、八丹等发动叛变,杀辽东卫指挥同知刘益。叛变很快被平息,马彦翚被擒杀,洪保保投奔纳哈出。七月,明廷将辽东都指挥使司改为定辽都卫指挥使司,统辖辽东各卫军马,修治城池,严阵以待。经历此番变故之后,辽东地方上各股势力,如高家奴、哈喇张、也先不花、纳哈出、洪保保等结盟互保。

朱元璋决定增强在辽东的驻军实力,形成威慑,但不主动求战,将主要兵力用于草原,清剿北元。洪武五年(1372)正月,明廷命靖海侯吴祯督舟师越海,运饷济辽,支援定辽都卫。明军对北元战事的胜利,对辽东地方势力形成压力,高家奴被明军所迫,不得不投降。高家奴降服后,同知枢密院高大方、辽阳路总管高斌等相继归降,辽南地区基本被明军控制。

元廷时期,高丽虽在名义上保持独立,但处于元廷控制之下。元廷在高丽驻有达鲁花赤(督官),后设征东行中书省,驻有军旅,监督高丽王室,高丽负有纳贡、助军、置驿、输粮等义务。元皇室与高丽之间保持通婚关系,高丽国王多迎娶元公主,乃至被称为“驸马之国”。

在传统的宗藩体系中,以中国为宗主、朝鲜和日本为属国的宗藩关系构成了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格局。但在元明之际,因中国自身的政治变动,出现了新兴明廷与落败北元势力并存的局面。明廷初创之后,高丽虽被辽东所隔,也遣使来贡。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高丽国王王颛遣使来南京,上表谢封爵,并贺明年正旦,进贡方物。洪武二年(1369),王颛派高丽礼部尚书洪尚载入明奉表,表示“子孙万世,永为臣妾” 。对朱元璋来说,联络高丽,断绝辽东各股势力的外援,可实现不战而收复辽东的战略目标。洪武二年八月,朱元璋遣使赴高丽,正式封王颛为高丽国王,赐金印。

在历史上,面对辽国与宋国时,高丽采取了二元外交,对双方加以朝贡,博取最大利益。此时的北元与大明,从疆域等方面来看,与当初辽宋对峙有些类似。高丽内部文武不和,文臣亲明、武臣亲元,双方不时冲突,这也影响到高丽的对外政策。高丽的武人集团素来倨傲,朱元璋要求高丽臣服,引起了高丽武人集团的强烈不满。

洪武五年(1372),明军在岭北与北元作战失利,损失惨重,高丽王颛改变对大明的态度,开始与双方交好。高丽联络北元,试图在两大势力中得利,又利用遣使来大明的机会,为北元打探各种军政消息。朱元璋一度发怒,指责王颛:“恁这一姓王子数百年,休教失了便好”,“恁来呵也由恁,不来呵也罢”。乃至朱元璋发出威胁:“胡人赶的远去了呵,五年征不得呵,十年征。”

洪武七年(1374)九月,高丽国王王颛被弑。王颛死后,亲元的武人集团执掌权力,拥立十岁的王禑为新国王,为辽东北元残余势力提供了契机。 亲元势力得势后,改回元朝衣冠、服饰,杀掉大明使节。高丽北元频繁往来,重建宗藩关系,又与辽东纳哈出频频交往,引起了大明的警惕。

王颛被杀后,高丽遣使入明告丧,求谥号,求册封,但明使被杀,使双方关系跌入谷底。洪武十年(1377),高丽再求册封,朱元璋怒道:“不可许。”从明廷得不到册封,高丽转而求北元册封。洪武十年,王禑被北元册封为高丽国王,高丽改行北元年号,采用北元法律,又与纳哈出交好。

高丽时局变化的同时,纳哈出也频频发动攻势。洪武七年(1374)十一月,纳哈出出兵攻打辽阳,被明军击败。洪武八年(1375)十二月,纳哈出寇辽东,遭到大败,纳哈出仅以身免。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朱元璋遣使携诏往金山,谕纳哈出。十二月,诏谕哈剌章、蛮子驴儿、纳哈出等,好言劝告:“当此之际,卿等富贵如风中之烛,命如草杪之霜,深可虑也。”

王禑曾在洪武十年(1377)求封,但被朱元璋拒绝。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整个辽东的战略天平偏向大明,朱元璋方才同意赐给封号,加以安抚,为征伐纳哈出创造条件。洪武二十年(1387)正月,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二十万北伐。三月,冯胜等师出松亭关,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遂提兵驻于大宁。五月,冯胜留兵五万守大宁,率大军趋金山。六月,冯胜等进军金山之西。

冯胜、蓝玉进攻纳哈出时,朱元璋遣出的劝降使者乃剌吾,劝动纳哈出投降。纳哈出得知明军势盛后,率数百骑去找蓝玉约降。蓝玉大喜,出酒与之同饮,彼此甚欢。双方喝酒喝得欢快时,又因为劝酒闹出纠纷,各自持刀格斗,纳哈出臂膀被砍伤,被明军控制,只好投降。

纳哈出所部将士共计十余万人,在宋瓦江(今松花江)北,听说纳哈出受伤被控制后,各自逃散,此战明军不战而胜。纳哈出投降后,明军得其所部二十余万人,牛羊马驼绵延百余里。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纳哈出到达南京。朱元璋待他甚厚,赐一品服,封为海西侯,食禄二千石。纳哈出性嗜酒,朱元璋还特意赐给他美酒百樽。对于投降的纳哈出属民,朱元璋也给予优待,选择水草丰美之地予其屯种。

洪武二十年(1387),明廷告知高丽,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此事严重刺激了高丽。盛怒之下,王禑决定征八道兵,以西猎为借口,出兵攻明,又联系北元,夹攻辽东。洪武二十一年(1388),高丽大军行至威化岛,逃跑的兵士络绎不绝,虽下令斩杀也不能止。此番对雄踞四海的大明用兵,无疑自取死路,高丽朝野上下充斥着反对声音。威化岛众将拥戴李成桂,回师鸭绿江,推翻王禑政权,东北亚格局又为之一变。 y5yJcRFqhkrXCL3xCwWYE9ekUeUfrxlIY6U5ujyul31lv6XgQPzLDXWHKpkF5ba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