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饕餮纹”天帝是华夏图像的终极密码

人类早期史,分为三大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陶器、玉器,青铜时代出现了青铜器。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均无系统化的图像,所以也没有图法;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的陶器时代、玉器时代、铜器时代,均有系统化的图像,所以产生了图法。由于系统化的图像是系统化的文字之前身,所以图法也是文法之前身。图法建立了图像体系,文法建立了文字体系。图像体系有图法,正如文字体系有文法。先有图像体系,后有文字体系。先有图像体系之图法,后有文字体系之文法。

华夏区域以符号记录知识的文化史,约为八千年,大致中分为两大阶段。新石器时代中期至青铜时代的四千年(前6000—前2000),是以纹样记录知识的图像时代。青铜时代至今的四千年(前2000—2000),是以文字记录知识的文字时代。其间两千年(前2000—前221),是图、文并用时代。

我的伏羲学三书,分别解密上古至中古华夏全境陶器纹样之图法、玉器纹样之图法、铜器纹样之图法。《伏羲之道》系统解密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华夏全境陶器纹样之图法,《玉器之道》系统解密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华夏全境玉器纹样之图法,《青铜之道》系统解密青铜时代华夏全境铜器纹样之图法。三书系统解密上古至中古六千年的华夏图像史主要纹样,尝试建立作为华夏文字学之前身和源头的华夏图像学,亦即伏羲学。

伏羲学的研究范围是六千年华夏图像史,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上古,延至青铜时代的中古,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古四千年,分为三大时代:先仰韶时代(前6000—前5000),仰韶时代(前5000—前3000),龙山时代(前3000—前2000)。这是以陶器、玉器为主的图像时代。

第二阶段是中古两千年,分为三大王朝:夏代(前2070—前1600),商代(前1600—前1046),周代(前1046—前256)。这是以青铜器为主的图像时代。

20世纪20年代对商代晚期遗址河南安阳殷墟的科学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来自殷墟的两大名词,从此成为公共知识:一是属于华夏文字系统的“甲骨文”,二是属于华夏图像系统的“饕餮纹”。然而甲骨文的研究者极多,成果辉煌,“饕餮纹”的研究者极少,乏善可陈。大众仅知“饕餮纹”之名,不知“饕餮纹”的精确内涵。

殷墟发掘的主持者、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并未投身于甲骨文研究,而是独具慧眼地专注于“饕餮纹”研究,著有《殷墟青铜器研究》,认为“饕餮纹”是错误命名,倡导改用《山海经》所言“肥遗纹”,采信者少,影响甚微。容庚是唯一同时研究甲骨文和“饕餮纹”的大家,著有专门研究“饕餮纹”的《商周彝器通考》和《殷周青铜器通论》,也认为“饕餮纹”是错误命名,但是没有提出新名,仍然沿用“饕餮纹”。马承源是李济、容庚之后“饕餮纹”研究的大家,也认为“饕餮纹”是错误命名,倡导改用“兽面纹”,采信者众,影响巨大。然而这一新名比“饕餮纹”更为错误,因为“饕餮纹”并非“兽面”,而是“神面”。总体而言,李、容、马三氏的“饕餮纹”研究虽有拓荒之功,但是尚未揭示“饕餮纹”的真正奥秘。

同样是20世纪20年代,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了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于是中国文明的史前史也进入了公众视野。此后百年,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百年。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和房地产开发地,华夏全境被掘地三尺挖了一遍,深埋地下的无数宝藏浮出地表,中国考古学走向鼎盛。甘肃的大地湾文化(旧称老官台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内蒙古东、辽宁以西的红山文化,山东、安徽的大汶口文化和凌家滩文化,江浙的良渚文化,湖北的石家河文化,湖南的高庙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陕北的石峁先夏文化等等上古遗存,夏代早期的河南新砦文化,夏代晚期的河南二里头文化,与夏代平行的内蒙古夏家店下层先商文化,商代早期的河南二里岗文化,与商代平行的四川三星堆文化,湖北盘龙城文化、江西吴城文化等等中古遗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上古四千年的华夏文化谱系和中古两千年的夏商周文化谱系日益完整,上古至中古的六千年华夏图像史日益清晰,精确解密“饕餮纹”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学者们发现,很多上古陶器、上古玉器的天帝造型或神像造型,酷似商周铜器的“饕餮纹”。比如湖南高庙文化、内蒙古红山文化、江浙良渚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陕北石峁先夏文化、内蒙古夏家店下层先商文化,均有酷似“饕餮纹”的神徽,都是夏商周“饕餮纹”的雏形或源头。于是张光直、俞伟超等学者逐渐倾向于认为:商周“饕餮纹”不是兽面纹,而是神面纹、天帝纹。但是论证尚不系统,有待补充完善。

本书绪论,分为两篇。绪论一《“饕餮纹”天帝的两千年正名史》,梳理北宋至今的“饕餮纹”研究史,辨析前人的研究得失,把“饕餮纹”正名为“天帝纹”。绪论二《“饕餮纹”天帝的六千年演变史》,总览上古至中古六千年的天帝造型演变史,作为解密“饕餮纹”的背景。

本书正编,分为三编。上编三章,解密商周“饕餮纹”的图法,论证商周“饕餮纹”是“天帝乘龙巡天图”,即《山海经》所言“天帝乘两龙”。中编三章,解密商周“饕餮纹”衍生纹样的图法。下编三章,解密商周青铜图法之变以及西周窃曲纹之图法,解密春秋青铜图法之变以及春秋蟠螭纹之图法,解密战国青铜图法之变以及战国蟠虺纹之图法。

全书解密了上古陶器、上古玉器之天帝纹演变为商周铜器之“饕餮纹”的全过程,论证了商周铜器的“饕餮纹”植根于华夏天文三大要素(北极帝星、北斗七星、苍龙七宿),是华夏宗教三大神像(北极天帝、北斗星君、东方龙神)的复合图像,是源于华夏万舞舞姿的“天帝乘龙巡天图”,亦即《山海经》所言“天帝乘两龙”。

上古至中古的“饕餮纹”天帝是华夏天文体系、华夏宗教体系、华夏神话体系、华夏祭祀体系、华夏万舞体系的最高结晶,也是上古至中古六千年华夏图像学的终极密码。

2020年11月18日 cvsymPGya7c2HQIyXl5q1Q3cgen+cvzQeTEMjzaArrdKqr7a0TO11aPKs1Fkq/t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