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礼”不成,这才“后兵”

张学良说及他和蒋介石的“政见之争”,从一开始就存在,“但没有后来这么尖锐”。临潼扣蒋,是“尖锐”到了无法解决才断然发动的。

这“尖锐”,是一步步加剧的。

张学良其实是先礼而后兵的。在“兵谏”之前,张学良对蒋介石进行了一次次“言谏”。

当蒋介石在洛阳“避寿”的那些日子里,张学良曾对他诉说心中的痛楚:“我遭国难家仇,却受国人唾骂为‘不抵抗将军’,对不起国家,对不起部下,处此环境,有何面目……”

张学良劝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蒋介石大为不悦,说道:“红军已成强弩之末,只要大家努力,短期内不难彻底消灭。安内之后便可攘外。”

张学良与元配夫人于凤至1937年在雪窦山

张学良又与阎锡山一起,劝起蒋介石来。蒋介石益发不悦,斥道:“是我服从你们,还是你们服从我?”

于是,蒋介石在洛阳军官分校训话时,不点名地训斥起来:“有人想联共。任何想与共产党联合的人都比殷汝耕还不如!”

殷汝耕何许人?此人早年加入了同盟会,1935年11月与日本特务土肥原勾结,成为大汉奸,策划在华北五省成立亲日“自治政府”。蒋介石警告张学良,你要联共的话,比大汉奸都不如!

蒋介石咄咄逼人。他知道东北军、西北军不愿“剿共”,就于12月6日,在华清池行辕召见张、杨,向他们摊牌了。

蒋介石毫不含糊地说:“无论如何,此时必须讨伐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命令,中央……不能不给以相当的处置。”

蒋介石提出两个方案,让张、杨抉择:

第一方案,服从命令,将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全部开向陕北前线,进攻红军;

第二方案,如不愿剿共,则将东北军调至福建,第十七路军调至安徽,让出陕甘两省,由中央军进剿。

这两个方案,显然都是张、杨所难于接受的。蒋介石把张、杨逼上梁山了!

抱着一线希望,张学良于翌日上午再赴华清池行辕,向蒋介石面谏。

张学良此时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直陈己见,直抒胸臆:“日寇侵略我国,贪得无厌,继东北沦陷之后,华北已名存实亡。最近,日伪军又大举进犯绥远(当时的省名。自1928年设绥远省,1954年撤销。辖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等市),进一步窥视我西北。国家民族的存亡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非抗日不足以救亡,非停止内战,不足以救国。继续剿共,断非出路。”

杨虎城与蒋介石

“当今是抗日第一,红军问题可用政治方法解决。只有一致对外,才能安内,一旦抗日,就能统一。东北军抗日情绪很高,不可压制。”

蒋介石听罢,寸步不让,针尖对麦芒一般加以反驳:“你明白共产党,你是受了共产党的蛊惑。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是共产党……今天确是到了剿灭共产党的时候了。你不主张剿,而主张联,简直是反动。”

最后,蒋介石说出了最为强硬的话:“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能改变!”

听了蒋介石这句话,张学良知道“言谏”已经不再有什么效果。

随后,杨虎城亦到,又对蒋介石劝说了一番。蒋介石也毫不客气地对杨虎城说:“你是本党老同志,要知道我们跟共产党势不两立,消灭了共产党,我会抗日的。红军已成流窜之众,我决心用兵!我有把握消灭红军!十七路军中若有不主张剿匪而主张抗日的军官,你放手撤换,我都批准。”

到了这地步,张、杨心中明白,苦劝是劝不动蒋介石的。就在这一天——12月7日——张、杨定下了实行“兵谏”的决心。于是,张学良便带着白凤翔、刘桂五前往华清池察看地形了。

据孙铭九回忆,使张、杨下定“兵谏”决心的,还有一封密电:

那是12月初张学良部将王化一从武昌发来的。他说,据何成浚(当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密告,何赴洛阳见蒋介石时,曾在蒋介石侍卫长钱大钧的办公桌上见到一份拟好的电报稿,内容是调东北军到苏皖,然后调福建去,使之与共产党及杨虎城分离开。王化一请张学良有所准备。

这一密电内容,在张、杨12月6日与蒋介石的谈话中得到证实,表明蒋介石早已在安排处置东北军。

就在这柴火已经架好之际,蒋介石反倒自己点了一把火!

那是在12月11日,蒋介石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送达手谕。这手谕是他12月9日在华清池亲笔写的:

力子主席兄勋鉴:

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消息:

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谒蒋,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

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

中正
12月9日

蒋介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或许是故意放出空气,要以蒋鼎文、卫立煌取代张、杨,以此逼张、杨“剿共”;或许是借报端披露消息,观察一下张、杨的反应。当然,也可能蒋介石真的要下这一步棋。

另一逼迫张、杨总摊牌的举措,是蒋介石决定于12月12日颁布第六次“剿共总攻击令”。张、杨如不服从总攻击令,便以违反军令处置。

蒋介石的宪兵团和陕西省警察局已在暗中列出了东北军及第十七路军中中共及亲共人员名单,只待第六次“剿共总攻击令”下达,马上着手逮捕。

双方的箭都已在弦上。终于,12月12日凌晨,华清池响起了急骤的枪声。

顺便提一笔,骊山上蒋介石被扣之处,也从此闻名遐迩。国民政府在那里先是建了一座草木结构的亭子,先曰“蒙难亭”,又改称“复兴亭”。1946年,胡宗南令桂永清推倒旧亭,建一钢筋水泥结构的亭子,曰“正气亭”。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在这里被捉。为纪念这一事件,曾修建“捉蒋亭”,后为了给蒋介石面子,改名为“兵谏亭”

1950年,此亭依旧,只是易名“捉蒋亭”。1986年,为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此亭再度改名,曰“兵谏亭”。从“蒙难亭”“复兴亭”“正气亭”,到“捉蒋亭”“兵谏亭”,历史给那小小的亭子打上不同的印记。 E2HeE3ifhoD1sPDsZ9eT4XT5w6PKwmt1ZQnBXkhztJzVWTKJGgocP5X/s/gsu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