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稿

不论怎么说,美国韦慕庭教授的发现和研究,对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贡献。

不过,当1960年哥伦比亚大学印出《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之后,在美国除了几位研究中国史的专家有点兴趣之外,并没有多少人注意这本书。

当时,中美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两国之间没有外交关系。韦慕庭的论文被浩渺的大洋阻隔,大洋此岸,并不知道中共一大文献在美国被找到的消息。

中国的中共党史专家们,也在寻觅着中共一大文献……

1950年,中国的中共党史专家发现了一篇苏联人葛萨廖夫写的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文章。此文的写作时间,比陈公博的硕士论文晚不了多少时间。葛萨廖夫当时在中国,跟第三国际来华代表有过接触。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这么一篇历史文献,竟是从一部蓝色封皮、线装的书中发现的。那部书的书名颇为惊人:《苏联阴谋文证集汇编》!

这是一部用文言文写的书,没有标明什么出版社出版。

经过查证,此书“来历不凡”:

1927年4月6日清晨,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外交惯例和国际公法,突然包围、袭击了苏联驻华大使馆以及附近的远东银行、中东铁路办事处、庚子赔款委员会,抓走了在苏联大使馆西院的中共领袖李大钊。他们还搜查了苏联大使馆,非法搜去许多文件,其中便有葛萨廖夫用俄文写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文。

张作霖下令把搜到的文件译成中文(文言文),编成一本书——《苏联阴谋文证集汇编》。

这本印数很少的线装奇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找到一套。于是,那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得以重见天日。

葛萨廖夫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详细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提到了中共一大讨论第一个纲领的情况,谈及了关于纲领的激烈的争论——可惜,没有收入第一个纲领的原文。

不过,发现葛萨廖夫的文章,毕竟使人们对中共一大的纲领有了一些侧面的了解。

重大的进展,是在1956年9月中共八大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前往莫斯科,与苏共交涉,要求把共产国际有关中共的档案交还中共。

苏共经过仔细研究,答应交还一部分。

于是,从莫斯科运回了几箱档案。

中共党史专家细细检视这批档案,居然从中找到了中共一大文件的俄译稿!

不言而喻,中共一大召开之际,第三国际派代表出席会议,把中共一大文件的俄译稿带回了苏联,保存在共产国际的档案库里。

查遍几箱档案,却没有发现中共一大文件的中文原件。

于是,俄译稿被还原译成中文。

在当时,中共一大的文件属党内重要机密。还原翻译的中文稿经过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再三斟酌,刊载于内部机密刊物《党史资料汇报》第6号、第10号上。

为了鉴定从苏联运回的这些文件是否可靠,还原翻译的中文是否准确,中央档案馆筹备处办公室在1959年8月5日,派陈铭康和李玲把文件送到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那里,请这位历史亲历者鉴定。

整整一个月之后,1959年9月5日,董必武写下了亲笔复函:

我看了你们送来的《党史资料汇报》第6、第10号所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三个文件虽然是由俄文翻译出来的,但未发现中文文字记载以前,我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文没有载明时间,其他两个文件上载明的时间是1921年,也就是一大开会的那一年,可说是关于我党一大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份材料……

董必武认可了这一批中共一大文件。

因此,在美国教授韦慕庭发现陈公博的论文之前,中共已经发现了一大文件俄文稿。

美国教授声称自己是中共一大文献的第一个发现者——这也难怪,因为中共当时没有公开发表过发现一大文件俄文稿的消息。

严格地说,美国韦慕庭教授是中共一大文献英文稿的第一个发现者和鉴定者。

不过,韦慕庭教授的发现过了12年之久,才传到大洋此岸来……

那是1972年,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陈列部的李俊臣,结束了“五七干校”的劳动,回到了城里。

自从“文革”开始以来,他已好多年没有机会查看外国文献了。回到北京之后,他才有机会到北京图书馆翻阅资料。

前些年日本出版的《东洋文化》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李俊臣的注意。这位31岁的壮实男人,从18岁起便在革命博物馆当解说员。喜欢钻研学问的他,渐渐对中共党史产生兴趣,并着手研究。他看到《东洋文化》刊载藤田正典教授的论文《关于中国共产党一全大会、二全大会、三全大会文件的研究》,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尽管他不懂日文,感谢“老天爷”,日文中有一大半汉字,使他能大致猜出文章的意思。比如,“一全大会”显然也就是“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不光看正文,而且连文末的注释也不放过。从一条注释中,他得知重要信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了陈公博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书!他求助于友人周一峰,希望把藤田正典的论文译成中文。

周一峰何许人也?周作人之子!他日语纯熟,而且当时正在北京图书馆里工作,是最合适不过的翻译。然而,一向小心谨慎的周一峰一听要翻译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论文,而且又涉及什么陈公博——当年周作人曾与陈公博一样都当过汉奸,他理所当然地推辞了,要李俊臣“另请高明”。

李俊臣看出他的顾虑,赶紧说道:“你来讲,我来记,出什么问题我负责。”

好不容易,周一峰答应了。

当藤田正典的论文译成中文,李俊臣也就知道了美国韦慕庭教授在12年前的研究成果。

李俊臣赶紧查找韦慕庭在12年前编的那本书。

一查,北京图书馆里居然有这本书!就像当年陈公博的硕士论文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冷置”了多年一样,这本英文版《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也在北京图书馆“冷置”了多年,无人注意。

于是,韦慕庭的绪言及陈公博的论文,被译成了中文。

跟俄文版还原翻译的中文稿一对照,两种版本的中共一大文件只在翻译上的字句稍有不同,意思完全一致!

这清楚表明,英文稿、俄文稿在当时是根据同一中文原稿翻译的。

最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英文稿缺了第11条,而俄文稿同样缺了第11条——这更表明两种外文稿源于同一中文稿!

当然,那中文原稿中为什么会缺了第11条,则成了历史之谜:或许是起草者把第11条误编为第12条,只是漏了一个号码,原件内容无遗漏;或许是手稿中漏写第11条;也可能是第11条引起很大的争议,付诸大会表决时被删去……这个历史之谜,要待有朝一日发现中共一大文件中文原稿时,才能判定。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是作者采写《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起点

在历史的雪泥鸿爪中苦苦追索,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那次极其秘密、只有十几个人参加而又极其重要的会议——中共一大——这才渐渐“显影”,被时光淹没的历史真相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寻找中共一大会址和中共一大文件,只是这些年来苦苦追索中的两桩往事。

这些年来,关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课题,成为中外学者们竞相探讨的“热点”:

中共一大究竟是哪一天开幕?

中共一大在哪一天闭幕?

出席会议的代表究竟是12个人还是13个人?

那位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所派的代表尼克尔斯基,究竟是怎么一个人?

……

虽然中共一大的召开已经是90多年前的往事,然而这些追索迄今仍在进行中。就在笔者着手采写本书《红色的起点》时,尼克尔斯基尚是一个谜。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告诉笔者,在任何档案中都没有查到关于尼克尔斯基的生平材料。可就在笔者采写本书的过程中,忽又闻这个被称为“一个被遗忘的参加中共一大的人”的身世查明了。于是,笔者便赶紧前往北京作详细了解……

笔者正是在中外众多学者专家数十年来研究中共一大的基础上,着手写了这本《红色的起点》。

以上权且作为全书的序章。 XhEzAeUImBpLF/OGxkVpzhTW+i8P7kT/i6ZBRas/SdmJ+tIDQI3UmZU6LFB0Ka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