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波义耳错了

1756年,罗蒙诺索夫为了进一步用实验、用事实来批驳波义耳的理论,重新做了波义耳关于金属在加热后质量增加的实验。

同波义耳一样,罗蒙诺索夫的实验,也在密闭的玻璃瓶中进行,以便研究金属由于单纯的受热是否会增加质量。

这时,离波义耳当初在英国所做的这个实验,已经有80多年了。在这80多年间,不知有多少位著名的科学家重复地做过波义耳的实验,都得出跟波义耳相同的结果——金属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后会增加质量。这个结论,在人们看来简直是已成定论,不可动摇的事实了。但是,罗蒙诺索夫所得的实验结果,却与波义耳的恰恰相反:在密闭的玻璃瓶中加热金属,金属质量并没有增加。

这是怎么回事呢?

罗蒙诺索夫是这样进行自己的实验的:他把金属放在一只曲颈甑里,把曲颈甑的瓶口封闭起来 ,然后连曲颈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好质量。接着,就拿去进行加热。等加热完毕,曲颈甑里的金属表面已经蒙上了一层渣滓。他把曲颈甑冷却,仍旧密闭着瓶口(不打开塞子!)放在天平上称质量。这样,前后称得的质量完全一样。

罗蒙诺索夫的实验和波义耳的实验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于:罗蒙诺索夫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一直把瓶口密闭着,没有打开。而波义耳呢?他虽然在加热时密闭着瓶口,但是,刚刚加热完毕,他却立即把瓶口打开,正如他自己在论文中所写的那样:这时外面的空气发出了“咝咝”的声响,冲进了容器。

波义耳的错误,就在于他虽然听到了这“咝咝”的声响,却忽视了它!

在罗蒙诺索夫的实验中,虽然金属在加热时,由于同瓶中的空气(主要是氧气)相化合而部分变成渣滓(主要是氧化物),但是,瓶口始终是封闭着的,瓶外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因此瓶子的质量在加热前后依然不变。而波义耳呢?正如罗蒙诺索夫所指出,那是因为波义耳最后把瓶子打开,瓶外的空气带着“咝咝”的声响闯进来。毫无疑问,这些不断地在金属表面流动着的空气微粒,会与金属相化合,因而增加了它的质量。

罗蒙诺索夫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波义耳错了!他写道:这个实验说明了光荣的波义耳的意见是错误的,因为杜绝了外界的空气,煅烧后的金属质量保持不变。

罗蒙诺索夫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80多年以来那些按照波义耳的方法“照方配药”的实验,也都错了!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但这样做,如果前面那个人走错了路,自己也会跟着走错。因循守旧的人,就像老是围着碾子打转的驴子一样,永远不会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

既然波义耳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那么,他所提出的“理论”——玄妙的“火素”钻进瓶子和金属化合——也就犹如摧枯拉朽一般,不值一驳了。因为事实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根据,只有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理论,才能成为可靠的理论。一旦所依据的事实动摇了,那么犹如一座建筑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一样,那“理论”势必要倒塌。

瓦上的霜,见不得太阳。“热素学说”在事实面前也就破产了。 MrS1rTvsa4OxjUd37LqNdU++txSnR94MwgmLHwBrfe0Dsyf+dBhcJvWQ3SoLmQ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