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秘的要素

1703年,德国哈勒大学医学教授、普鲁士王的御医格奥尔格·恩斯特·斯塔尔,也开始注意燃烧现象。斯塔尔是德国著名的医生,他也很喜欢化学。对于燃烧之谜,斯塔尔根据他的老师、德国化学家柏策的理论,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波义耳的见解。

“为什么木头能够燃烧,石头不能燃烧?”对于这个问题,斯塔尔这样回答:“木头之所以能够燃烧,是由于木头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要素’;石头之所以不能燃烧,是在于它不含有这种特别的‘要素’。不光是木头如此,煤、木炭、蜡烛、油、磷、硫黄——简而言之,一切可燃的物质——都含有这种特别的‘要素’。这种‘要素’是什么呢?我叫它为‘燃素’。于是,我认为所有的可燃物质,都是一种燃素的化合物,其中的成分之一便是燃素……当一个东西燃烧的时候,其中的燃素便分离出来,而且所有的燃烧现象——热、光、火焰——都是因为燃素逸出而发生的剧烈现象。”

斯塔尔还说:“木头是燃素和灰的化合物。木头燃烧,就是燃素从灰中分离出来。燃烧后,燃素就跑掉了,自然,炉膛里剩下的灰,也就不会再燃烧了。至于金属,那当然也是一样——在煅烧时,金属失去了燃素而剩下灰烬。”

根据斯塔尔的燃素学说,金属燃烧的过程,用算术式子来表示的话,就是:

金属-燃素=灰烬

这跟波义耳的“金属+火素=灰烬”的公式恰恰相反。

斯塔尔的燃素学说,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赞同,因为它很圆满地解释了许多以前没法解释的科学现象。

如果你有机会到博物馆里去瞧瞧,翻开一本200多年前欧洲流行的化学教科书,在那发黄的书页上,你一定可以看到这样的话:物质能够燃烧,是因为含有燃素。物质所含的燃素越多,物质就越容易着火和燃烧。煤、脂肪、油类、木头非常容易燃烧,是由于它们几乎是由燃素组成的。在一些普通的金属中也含有燃素,这就是金属也能够燃烧的原因。不过,金属中所含的燃素不多,所以它燃烧时没有木头那样猛烈,所剩下来的灰烬也比木头多。

瞧,燃素学说讲得多么头头是道!

燃素学说还很圆满地解释了许多别的难题。

比如,人为什么要呼吸?这是过去人们一直想不通的“为什么”。然而,燃素学说解释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在不断地排出燃素的过程。从肺里不断吐出来的气体中,便含有许多燃素。因为呼吸是一个排出燃素的过程,如同木头燃烧时散发出燃素,所以能产生热,人体的热量便是从这儿来的。

在17——18世纪,人们所知道的化学知识还只是零零碎碎、东鳞西爪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和一种严格的理论,每个化学家对于各种化学现象,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说法。由于每一种说法都不是很完善,难以使人信服,因此,化学就好像一支没有指挥官的队伍,一片混乱。

燃素学说出现以后,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支持,于是,燃素学说成了化学的“统帅”——指导理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燃素学说曾足以说明当时所知道的大多数化学现象,虽然在某些场合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从此,化学就“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发展成为一门有理论的、系统的科学。

当时,在科学院的论文报告会上、在实验室里、在学校的讲台上,燃素学说到处被讲述着、引用着、传播着。燃素学说被写进科学专著,写进教科书。

燃素学说,一度统治着化学。 K0yXJytOyaeqHrh5AXdWrTd7d2fs3D7x+cxsJIQt44yHialDk8qYG6LpLoJE7T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