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历史渊源

历经数千年积淀的中医药文化正在走向世界,留存于浩瀚的中医文献和散佚于广大民间的奇效良方更是其中的瑰宝。这些奇效良方,或为家传,或为师承,但均为长期反复临证之结晶。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所用敛痔散正是其中一例。它历经八代人一脉传承,治愈肛肠病无数,造福江南一方,究其历史渊源,颇具传奇色彩。

传奇外用药敛痔散的传承背后还有一个令人称道的感恩报德的故事。相传清代道光年间,林氏家族在浙江平湖新埭镇上悬壶济世,以内科杂症为业,因为人善良,行医积德,林家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据平湖文史资料《泖水春秋》中记载:在道光三十年(1850)农历九月的一日下午,林家发现堆放稻草的水车棚内有一位身体瘦弱的男子在痛苦呻吟,林家人将他扶到家中,并让他住下,供给饮食,诊脉服药,精心照料,情同亲人,1个月后男子身体康复,千恩万谢之后告别返家。因林家乐施行善也就渐渐淡忘此事。10年后的一日,这位被救治的男子却突然手提礼物来到林家登门答谢。原来他名叫顾顺荣,家居四川,是治痔世家,精于痔科,因四川战乱不断,为求生机而游走他乡,成为走方郎中(即民间铃医)。不料途中身患疟疾,发病不起,幸蒙林家相救,回川后心存感激,便千里迢迢专门前来叩谢,并带上祖传治痔绝技和秘方敛痔散献给林家,以报答救命之恩。林家大喜,欣然接受。因平湖地处江南,气候潮湿,民众劳作辛苦,痔疾患病众多,在顾顺荣传授下林氏诊所治愈痔病不少,并很快名噪平湖一带,而林家也由主治内科杂症逐渐转向专以治痔为业。

林家得到治痔真谛后,世代相承,清末民初,敛痔散秘方由林家第三代掌门林明甫传承。林明甫家有大儿子林墨园,二女儿林春珍,三儿子林鹤良,古有技艺传儿不传女之规,两个儿子随父习医,女儿只能操持家务打杂。林春珍虽然不能随父侍诊,但经常帮父研、磨、煅、漂调配中药,日子一久也熟悉敛痔散的组成和制法,并逐渐牢记于心。1918年林春珍嫁到枫泾沈家,相夫生子,1920年生下大儿子沈德镛。

1937年,日军从金山卫入侵,平湖沦陷,林墨园携眷迁往上海行医。沈德镛已长大成人,随舅舅林墨园学医,5年后沈德镛回枫泾开痔科诊所。此时沈德镛虽然已经对治痔手术熟练,却又不敢向舅舅索要敛痔散秘方和炮制方法,当他向母亲诉说后,母亲沉思良久后想起家父在世时已悄悄获得的配方,然后母子二人如法炮制,大获成功,从此沈德镛痔科诊所名扬江、浙一带。

1942年沈德镛在枫泾镇开设痔科联合诊所,1956年诊所并入公立枫泾卫生所,1972年更名为枫泾医院,2012年6月更名为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70多年的执着前行,铸就敛痔散造福上海市金山区及周边地区百姓的辉煌历史。枫泾痔科因沈德镛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确切的疗效而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欢迎。1958年沈德镛在学术交流中公开了自己的经验,吸引了不少医疗单位前来学习。1960年吴伟光医师拜师沈德镛,得到真传。1989年,吴伟光主任又收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的姚向阳为徒。2000年7月至今,姚向阳主任又陆续收彭军良、郭其乐、张华、张丹凤、杨君君、朱宝国、沈冬晓为徒。岁月流逝,年轮更换,敛痔散历经沧桑,相传到目前已经是第八代,时代在变,但枫泾痔科传统的中医治痔技术和敛痔散炮制方法,经代代相传始终没有变,正是有了这种一脉相承的坚持,才使敛痔散没有失传,成为中华医学一份宝贵遗产。

敛痔散传承谱系见表1-1。

表1-1 敛痔散传承谱系

续 表

续 表 HNgLqPlYWE3a/KjP9d1kl2kVLDT/CbuNmHqIQTZhitjl5fm9ZbqN5rCYi8lmza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