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步入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病房的住院大厅,正对住院部大门口耸立着的浮雕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它由“竹行桥”“三百园”“枫泾古戏台”“宋代名儒陈舜俞之白牛居子图”“古镇牌楼”及“枫泾南镇”“施王庙”“性觉塔寺”“三元坊”等人文典故环伺左右;而由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痔科八代人历经170余年一脉相承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敛痔散,则以“行医江南”“病卧枫泾”“得幸照料”“感恩赠方”“传承流芳”等情节片段,呈拱门而立,构成一则散点透视、中心突出的江南民俗画卷,向人们娓娓诉说着枫泾古镇千年历史的发展变化和枫泾痔科特色、自制外用药敛痔散的传奇故事。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新沪上八景之一的枫泾古镇。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以及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一种国内罕见的地域文化现象。正是这拥有1 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孕育了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枫泾痔科。
枫泾痔科作为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色重点品牌学科,在上海市金山区及青浦、松江、奉贤、平湖、嘉善等周边地区享有很高声誉。枫泾痔科临床所用敛痔散历经八代人的传承,制作工艺不仅完整继承了中药古法炮制精髓,还在临床实践中对传统炮制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使敛痔散不仅具有临床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更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工艺价值。敛痔散是中医外用药典型代表之一,尽管经历170余年的岁月洗礼,但其配方、用药、炮制方法始终没有改变,因此成为传统中医外用药的一朵奇葩。
由于枫泾痔科对制作敛痔散的每一味中药都精心选料和严格把关,炮制方法独特,因此敛痔散早已成为独有特色的中药外用药,体现了“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的中医治疗特色。敛痔散的制作严格按照中医传统炮制加工方法,它的制作融合了中药“洗、浸、煮、漂、煅、淬”等多种传统炮制技艺,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之一。由制炉甘石(四黄汤淬炉甘石制成)、龙脑冰片和血竭炮制而成的敛痔散,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之功效,特别适合于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等肛肠病手术后的创面换药。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痔科(现更名为“肛肠科”)敛痔散的制作采用最为传统的方法,全部以纯手工完成,无法用机械取代,劳动强度大,每料制作需要1周以上方能完成;中药自制外用药又受到种种限制,加上医药科技迅速发展的冲击,传统手工制作器具日渐散佚,敛痔散已濒临失传。“敛痔散制作技艺”一直以口传心授、手把手教的方式传承,无详细文字资料记录,因此有必要把敛痔散加以记录和保护,继续传承,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有效保护,从而使中医药一技之长、一药之功能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经过枫泾痔科八代人的一脉相承和不断努力,2009年5月,“敛痔散制作技艺”入选上海市金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9年6月,“敛痔散制作技艺”更入选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2年10月,“敛痔散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18年11月,“一种敛痔散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的生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