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REFACE

人们皆说:中医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之一。这是世人的共识,更是中医药工作者,抑或是信任中医药的患者心中坚定的信念。

科学发展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乃至中医药事业的有效途径是:坚定地走“名院、名科、名医、名方、名药”之路。敛痔散是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镇院名药,追溯其渊源,乃由平湖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沈德镛先贤于1942年在枫泾地区开设痔科诊所期间,借助其母林春珍的回忆,依据敛痔散遗方炮制而成。无论医院如何变迁,其一直应用于临床,疗效奇特。敛痔散于2009年成为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中医药临床追求的是疗效。“疗效是硬道理”,这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并取得医患共信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临证经验”“学术观点”“学术思想”乃至“学术理论”,是整个中医药学术体系中不同层级的学术成果总结。要使“临证经验”最终上升形成“理论”,需将疗效机制探究清晰,并有相应的实验依据。

彭军良、姚向阳主编的《敛痔散基础与临床研究》,紧扣敛痔散名药,正是“走准了路子,踩准了步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采用实验研究探寻机制,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其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另外,还有第三方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揭示了敛痔散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专著的撰写和出版,给读者一定的启迪:一是,即使作为一家新建的基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事业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关键是要有无怨无悔地为中西医事业创新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及奉献精神。二是,“一个学科,一个医院”,只要有临床实用、行之有效的名药名方,作为后学务须尊先贤之心,惜先贤之劳,爱先贤之果。三是,运用自身的知识,运用当代的科技开展研究,阐明其机制,让中医药重新迸射出绚丽的光彩,让世人受益!这是作为后学应承担的时代重任。

该专著即将付梓出版,受两位主编作序之邀,我欣然从之。姚主编是我熟识的同仁,学术上有其诸多独特之长,去病除患,活人无数;彭主编也临证近廿载,被遴选为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和上海市“中医药(中医专科)专门人才”,作为学术弟子入于我门,学术精进,医疗、科研两不误。

今诚作此序,则视之为对新著问世的祝贺吧!

陆金根
上海工匠
上海市名中医
第五、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22年3月 nCY19N/RZfyMGbYgQF/9UekLIuB2V3+4RA0csSX1eHKTROBFQv3irnVgbznUGA0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