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敛痔散炮制方法

(一)组成

血竭、冰片、精制炉甘石、大黄、黄芩、黄连、黄柏等。

(1)血竭选用上等,赤褐色或紫褐色,质硬而脆。

(2)冰片选用龙脑冰片。

(3)精制炉甘石须按要求进行炮制。

(二)炉甘石炮制

(1)将炉甘石内的杂石泥块去除。

(2)用水冲洗尘土晾干备用。

(3)将黄连、大黄、黄芩、黄柏按量称后用清水浸泡6~12h(夏天6h,冬天12h),随后煎2次,取头汁、二汁混合,称四黄汤。

(4)将炉甘石放置生铁汤罐内,用武火烧至微红,取出立即倒入四黄汤内浸淬,搅拌,倾出混悬液,过40目筛,将混悬液澄清倒出剩余药汤备用;将石渣晾干,先后3次浸淬,分别倒入3只放细布的筛子内,晒干成干粉备用,形成精制的头漂、二漂、三漂炉甘石。

(三)敛痔散制作

将适量的制甘石(按头漂2份、二漂1份、三漂1份比例)与血竭置于陶瓷研钵中研至无粉粒感后取出,再用适量制甘石与龙脑用同样方法研成细粉,二粉混合后再研细,过120目筛,密封储存备用。

吴伟光指出:“敛痔散的炮制过程极其繁琐,成药周期又比较长,而且必须手工制作,能够八代人一脉相承,得以完整保留至今实属不易。几千年来,中医外用药秘方、经验方虽然流传甚多,但到目前存世且仍在使用的外用药已经极为罕见。中药的有些东西就是要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手工制作技艺是现代机器没有办法取代的,更加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目前,姚向阳肩负起了敛痔散传承的重任,他指出:“由于现代医药科技迅速发展的冲击,‘敛痔散’已濒临失传的危险,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敛痔散制作技艺’申请成为上海市和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记录和保护。以前‘敛痔散’属于秘方,都是一脉相传,现在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肛肠科的每一位医生都要熟练掌握‘敛痔散制作技艺’,这样才可以使中医药一技之长、一药之功能得以保存,并不断发扬光大。”

敛痔散的神奇,在于普通的药物经过炮制之后产生了治病的功效,这也许就是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宝贵之处。敛痔散虽然用药仅三味,但却包含了洗、浸、漂、煮、煅、淬等多种中医传统炮制方法,通过炮制之后又吸纳了四黄汤中黄连、大黄、黄芩、黄柏四种药物的成分,从而达到了一药多效的作用。用四黄汤淬炉甘石制作制甘石是炮制过程中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吴伟光指出,现在的药厂为图省事,一般都是将炉甘石直接买来后磨粉,没有经过炮制和浸淬,这样制作的炉甘石其药效会大大降低,在临床上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他说:“炉甘石的炮制过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就像打铁时一定要将生铁放入水中浸淬,这样才能刚柔相济,制成的铁器才能坚硬锋利,将炉甘石放在四黄汤里浸淬炮制,可以明显增加制甘石的药效。”四黄汤中含有黄连、大黄、黄芩、黄柏四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因此,用四黄汤来淬炉甘石,清热解毒的功效就会明显增强,可促进创面愈合,避免术后感染。吴伟光认为:“制作敛痔散的每一味中药材都要精挑细选,我们会严格精选上等药材。血竭是一种树脂,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的功效;我们会选用赤褐色或紫褐色、质硬而脆的上等血竭,有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将血竭点燃,如果冒烟较多,就证明松香含量太多,不如烟少的血竭疗效好;冰片也要严格挑选龙脑冰片,这是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临床上可治疗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经过前后长达1周的炮制过程,才最终得到一种淡粉色的药粉,即成型的敛痔散,它用手摸起来细腻光滑,闻起来苦味中带着一丝清凉。 EEcDuQwbxkevkYcuec5OCawlJEcFgPKnI9rjK4zlugkSWDgby8Xpnv+VGb1JbR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