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预措施作用于受试对象会产生一定的效应,包括有益或有害的作用,干预的效应通过对相关评价指标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来表达。
有效性是临床研究的评价重点,根据临床病症和干预措施的不同,选择的疗效指标也不同。根据不同需求,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图1—2)。
一个临床研究可能会包含多个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经济学指标等,既可能有客观指标,也可能有主观指标,但指标选用一定要与研究目的及临床价值相关联,明确主次之分。在数量方面,指标不是越多越好:指标太多,一方面增加试验费用,给研究者增加负担,导致研究者依从性下降;此外,多个指标采集需要更长的时间,特别是量表填写和生化检查,会影响受试者的依从性,导致失访增加。因此,不能期望一个研究解决多个问题,指标数量应与主要研究问题相匹配。
图1-2 评价指标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