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怎样判断是不是真的胖

生活实例

一对在上海工作、生活7年的美国小夫妻,同为33岁,原本就体重“过人”的他们,在中华美食和便利生活的“滋养”下越发“珠圆玉润”了。妻子波姬身高163 cm,体重80kg;丈夫迈克也不遑多让,180cm的身高体重足有87kg。夫妻俩的体重都超标,那两个人都达到肥胖标准了吗?

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肥胖呢?可以采用肥胖“三步法”来看看自己到底胖不胖。

(1)第一步:算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依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妻子波姬虽然体重比丈夫迈克轻,但BMI达30.11,早已达到肥胖标准;而丈夫BMI为26.85,虽然已经超重但还未达到肥胖症的标准。

结果怎么看

(2)第二步:测量腰围、臀围、颈围

规范的测量法比较复杂,自测可以如下操作。

量腰围找最细处,量臀围找最粗处,皮尺水平绕一圈,量完算算腰臀比(腰围/臀围)。颈围测量找喉结下方最细处,沿喉结下沿绕一圈。

结果怎么看

(3)第三步:体脂率和内脏脂肪测定

体脂含量是指体内脂肪的含量或脂肪重量占体重的比例,直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的多少,可初步评估体质脂肪成分的多少及分布。在我们需要减少的体重中,最主要的还是减少脂肪。因此,体脂含量是继体重、BMI之后的又一关键指标。

那怎么测定我们的脂肪含量呢?

目前可用来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EXA)、超声、皮褶厚度法、水下称重系统法等。其中DEXA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脂肪、肌肉、骨骼的含量及分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体脂含量,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做。

结果怎么看

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也就是我们平时可以摸得到的“肥肉”)不同,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一定量的内脏脂肪其实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内脏脂肪围绕着人的脏器,对人的内脏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的作用。而内脏脂肪过度聚积是身体代谢紊乱的表现,长期内脏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器官功能下降等并发症。

内脏脂肪面积(VFA)可以直接显示内脏脂肪聚积,相比于体脂含量,VFA可以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指标,也是诊断腹型肥胖的金标准。常用的方法有腹部CT和MRI检查,并且可同时测量皮下脂肪面积(SFA),从而较为精准地反映脂肪分布。

中国参考WHO标准将VFA≥80 cm 2 诊断为腹型肥胖。

波姬和迈克夫妻俩经医生建议都测了体脂和内脏脂肪,结果显示妻子的体脂含量为31%,内脏脂肪面积却不到80 cm 2 ,而丈夫的体脂含量为25%,内脏脂肪面积却达90 cm 2 。丈夫虽然BMI以及体脂含量都低于妻子,但内脏脂肪面积的数值却很高,这表示丈夫更有可能患有代谢紊乱。由此可见,对于肥胖的诊断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多个临床数据,并且还要注意肥胖相关并发症的评估,这对之后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划重点

●BMI是最常用来诊断肥胖的标准,但要注意:BMI标准不适用于运动员等肌肉含量较高的人及孕妇。

●对于太高或太矮的人不能只靠腰围判断是否肥胖。

●对于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要齐头并减,不能只单纯减皮下脂肪。科研发现,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存在并发的关系,内脏脂肪很容易引发皮下脂肪增多,这就是很多肥胖人群通过减肥药剂等多种形式进行减肥,最后很容易反弹的根本原因。内脏脂肪不减,只减皮下脂肪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也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xMkAKSJE+RlIbPWQMyfbIdmDbYOL0osWCdk3HdrEhwKf1O9guXtzOQv5hbUUCH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