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对一个人产生依恋,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原生关系的自然衍生,也就是说,新关系是原生关系派生出来的产物。这种方式最早出现在婴儿期,大多数婴儿在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对陌生人表示抗拒,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让孩子信赖的父母和“陌生人”进行某种互动。比如,让孩子的妈妈和“陌生人”友好地互动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只要让婴儿在一旁观察即可,不用急于让婴儿直接和陌生人接触。慢慢地,婴儿的抗拒心理会逐渐减弱,直到最后,会愿意和这个陌生人接触。这是一个类似“友好介绍”或“打招呼”的环节,让孩子得以熟悉对方。当和陌生人愉快接触一段时间后,婴儿的依恋本能就会开始发挥作用了,他会主动和对方交流,愿意让对方照顾自己。在婴儿眼中,刚才还是“陌生的”成年人(比如父母的朋友或者保姆),现在已经得到了“认可”,可以充当自己的看护人了。
造物者的设计非常巧妙。从原生依恋派生出的关系,很少会反过来和原生关系发生冲突。相反,孩子很可能会因为这些派生关系,更加重视与父母的关系。在他们眼里,父母就是那个终极航标,和父母的关系永远都是主导性的。即使孩子和兄弟姐妹、祖父母、堂亲、表亲以及父母的朋友建立关系,也丝毫不会影响和父母的感情,就算是同伴参与进来,也不会撼动和父母的关系。
这些派生关系,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基地外的安全保护圈”。这个保护圈不仅不会破坏基地,还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搭建起了有力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