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对孩子的心理成熟,能起到核心影响作用。所以,孩子最依恋谁,谁对他的影响也最大。
那么,孩子能同时和父母、老师,以及同伴建立依恋关系吗?当然可以,只要这些关系不互相冲突,就都值得拥有。但是,当一个人的主导关系互相冲突的时候,当他从关系中接收到的价值观、信息是相互矛盾的时候,他就会陷入一团糟的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好像如果地球有两个北磁极,靠指南针航海的水手就会迷路一样。同时把同伴和成年人都当作航标的话,孩子也会迷失方向。孩子的“依恋脑”尚未成熟,无法同时承受两种相同力量的作用,更无法处理两种矛盾的信息体系。他们要么以同伴为导向,要么以父母为导向,不能两个都选。如果大脑不能完成二选一,孩子就会出现情感混乱、缺乏目标、行动受阻,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更不知道自己该选谁了。
婴儿的眼睛如果有散光,就会看到重影,大脑会在这种情况下,自动阻断某只眼睛成像信息的传递,久而久之,被忽略的这只眼睛就会失明。同理,当孩子的精力都放在导向的选择上,他的人格和行为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孩子选择同伴为导向时,会让很多父母觉得自己被孩子背叛了,并因此感到生气和绝望。其实,父母不知道是自己拱手把教养权利让给了同伴。背叛只是表象,其背后的警示信号更值得我们关注。用伪生理原因或者心理假设,将孩子的行为定性为“不良行为”或“青春期叛逆”,只能让父母的心里暂时好受一点,但却会因此让父母忽略掉主导着冲突的本质。如果不分析潜在诱因,只凭表象就惩罚或者管制孩子,等于不问病因就直接给病人开药。只有父母深入了解孩子后,才能真正有效地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和“青春期叛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个性,也要去融入同伴群体、让自己合群,只是源自他们内心的冲突,跟他们是否健康成熟、是不是青春期没有任何关系。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是那些正和我们进行竞争的主导关系,它们引诱我们的孩子远离了父母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