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坛主持

李超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风自海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学术活动继续开始。上午我们举行了开幕式,大家感受到了为建党百年献礼,美术学院所有同仁积极的创造力、热情、参与度。下午进入到学术论坛板块,受学院的委托,我和孙振华教授担任下午的主持。我担任前半场的主持。主持论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整个展览的工作,学术论坛有一个持续的推动,主持的想法要贯穿在上午和下午之间。这个论坛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新海派与未来美术教育发展”,设计这次活动是以“风自海上”带出两个关键词:“新海派”和“未来的美术教育发展”。这两个概念,体现了从 2017 年到 2019 年全国高等美术教育这样一个学术的宗旨,围绕着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之路展开业内的研讨。“上美人”当年在冯院长的主持下,经历过这样的活动,今天是这个活动学术的延伸。

第一个关键词是“新海派”,这是之前学术探索中提出的一个关键词。“新海派”代表了我们的学术理想,同时我们希望“新海派”也是代表上海美术学院学术平台的概念。论坛第一个环节要举行这样一个仪式,台上的红布遮住了我们要揭幕的神秘东西,它看上去像长城、宫殿,中国人对长城有一种心灵向往、文化寄托。“上美人”对于“新海派”同样也是一种学术的寄托,冯院长主政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要有自己的阵地、平台,要向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从上海出发,在世界的范围内书写当代中国美术的故事,这个平台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要做好这件事情,要解决很多问题,解决出版系统规章制度的要求,要不断地调整,解决资金的问题、稿源的问题。2020 年曾院长上任以来积极地主持院刊工作,并提出“新海派”的核心学术概念,集院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对于以“新海派”所命名的院刊,形成了“国际都市艺术中国坐标”的学术定位和精神导向。2021 年 6 月 26 日,是我们的梦想圆梦的日子——举办了上海美术学院《新海派》发布会。《新海派》的发布经过了五年多的心力和探索,举全院之力协同社会各方的支持,贯穿了三个一级博士点,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以及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这五大学科的知识沉淀以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其中要体现它的特色定位和发展规划。这是学科专业建设非常重要的展示阵地,初步是一个学科集群的代言,同时要体现我们对于海派文化的传承、国家艺术的造型、社会美誉的服务的一种学术建设的理想。在这样的办刊宗旨下,我们不断地在打造自己的平台,这个功课做了将近五年,今天总算向社会亮相。

对于刊物的定名,我们不断地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相关业内比较有办刊经验的同行交流,怎么样办好一本一流美术学院的院刊,这是我们要努力探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注到要提升它的影响因子,做实它的核心指标。我们的目标是要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打造一份国家级专业核心刊物(CSSCI),这五个大写字母始终悬在我们眼前。当然这样不仅是一个目标,而是借助刊物的建设,整体推进上海美术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一本院刊对一个发展中的高标准的艺术院校是何等之重要,期待以“新海派”作为刊名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院刊。我们非常注重学术质量和声誉,积极组织以积累高端的学术稿源,这方面我代表学院向支持、关心我们院刊筹备中各方面的专家领导,表示真挚的感谢。第一期内容体现名家名师合力之功,稿源来自强大的国家级学术阵容,但是我们在关注名家之笔之外,更多的是以开放的国际心态,让更多中青年专家参与,面向未来,培养更多的长江后浪。栏目分布和学科布局是相应的,涵盖了所有前后支持与献力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事业发展的专家阵容。

总体而言,我们主导的是以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带出这样一个栏目,打造全新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当代美术学研究的传播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曾院长付出了很多心力,也得到了冯院长的支持,我们成立了编委会、编辑部,大家齐心协力,卯足了劲,为了今天的圆梦付出了很多。今天看到红布之下的成果我们非常欣慰,经过了三年的精心筹备,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新海派》今天终于创办问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借助“风自海上”大展,《新海派》如期出版。冯远院长专门为《新海派》题词,我们再次以掌声感谢冯院长。整个开幕仅仅是上海美术学院新的征程中的一个计划,从科研、教学来说它是一个联动的关系。刊物的栏目、稿源涉及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当大家打开刊物的同时,会看到来自全国业界各方面美术院校专家的支持。当然这仅仅是第一辑,我们以后还会不断得到更多同仁、更多专家的支持,还请各位业内专家朋友多多关心支持《新海派》。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海派与未来美术教育发展”。关于这次学术论坛的定名,我自己是一个亲历者,参与了我们学院执行、策划的三年大展,上海美术学院连同全国业内朋友一起启动了这样一个工作。“风自海上”是前三年大展继续的版本、新的篇章,聚焦在“新海派”。“新海派”是一个跨学科的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概念,它对于传统的传承,对于文化的创新、社会的服务,从学院层面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海派”已经不是一个地方文化现象的概念,它代表了中国当代美术的风向标,需要在国际都市艺术中建构一个重要的坐标。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论坛的价值就在于教育是一个全球的话题,教育已经在相关教育的供求关系、教育的外部需求、教育的国内外竞争环境、教育的资源条件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育是艺术院校生存的倚重所在,其质量决定了教育兴衰的关键所在,其体制改革是决定学校经营管理成败的动力所在。

在庆祝建党百年这样一个大展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一个关于未来美术教育的课题,从“新海派”的概念出发,正体现了我们的使命感:既为党献礼,又为国谋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也是艺术教育在新时代中最大的历史担当。也就是说面向未来的发展与时俱进,必须探索很多历史转型中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全局性地思考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战略问题,为时代发展和国家建设递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新海派”作为未来的美术教育发展方向聚集着巨大的能量,聚集着国家创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海要有所为,上海美术学院更要有所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上海美术学院上下达成共识,我们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确定了这样一个论题,大家共商未来的发展。

借此向各位朋友汇报一下本论坛的基本内涵: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美术教育的大国,需要向世界美术教育的强国转变和提升,大国向强国的转型,这是一个文化战略的问题,也是为国担当的使命和责任。需要公平和质量的核心要义,由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张转入内涵式发展,即硬实力展示与软实力支撑兼容互生,呈现全新发展的美术教育生态,这直接影响着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建设。在美术教育生态的建设方面,上海美术学院已经从现在新一轮学科评估和一流专业建设中,注意到学科群和专业群之间的互相科学的结构关系,每个院校都在研究,彼此不能重复,但是彼此都可以借鉴。它的核心点在于美术教育,在于经典传承、文化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科学体系的构建,以这样一个经典传承为导向,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探索当代视觉精准的再造;以文化创新为导向,在地区创新规划中综合科技创新文化意识的智慧成果;以社会服务为导向,在学科创意服务的实践中提升民族人文品质的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设定了此次论坛话题,但这个话题仅仅是一个参考议题,接下来还会有很多专家会借助于这个话题谈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开课,是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的一次亮相,而且是与业内同行互相探讨的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 EtBy/+D7Fe+7RkXAxFy5Vn6qxt+lM3Mxmo20Yy9GXRLii/ElGkjDb7SF93bXt8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