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海美术学院蝶变宝钢

陈青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

曾院长在论坛开始为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以下简称“上美”)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个阐述,我接下来把曾院长刚才讲到的一些内容适度地落地,落到宝钢,我将从培养模式、学科与专业、院区与培养三个内容做论述。

上美即将进入吴淞主院区的时代,新的机遇自然要有新的发展。刚才曾院长已经给各位分享了我们新的思路,新院区面纱即将要走向揭开的阶段,上美的未来到底怎样发展。上美也是希望能够面对现实,做相应的改变,落在新的院区里面。

我先把上美基本情况做一个汇总。上美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一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点,建筑学;一个专业硕士学位点,MFA,分为两个专业领域,美术和艺术设计。十个本科专业,其中四个专业现在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建设点,两个专业是上海市一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还有一个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上海市的协同创新中心,两个上海市的战略创新团队。这是我们的办学基础和条件。

第一部分,从培养模式上来介绍。曾院长提到了上美基于三位一体的模式创新。三位是学院式、博物馆式和基金会式。2019 年我也是站在这里和全国各地来的美术学院的老师们介绍过“三位一体”以及“四驾马车”,经过多年的建设,这“三位”正在一体化地逐渐深化,“四驾马车”也早已启动。学院式,是指专业性培养,就是教育模式的经典传承,是把老的海派艺术传承下来。博物馆式,是资源性蓄养,通过文教结合,协同行业机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更深层次地解决学院办学更新的方向性问题。另外基金会式,是基于产教融合和其他更多社会资源汇聚的社会性给养的方式。未来的上美要建立发展基金,投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建院长奖励基金,奖励学、创、做。现在上美已经有了冯远院长以及曾成钢院长的院长基金,进入了基金式培育的初步阶段。文教结合的博物馆式,是指教育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协同与创新。今天在中华艺术宫的活动也是体现了文教结合非常重要的成果,上美和中华艺术宫重大的学术展览活动合作已经非常深入了,今年学院全年重大活动都在中华艺术宫展开。刘海粟美术馆与上美做海派艺术研究以及各种重要展览的合作。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中国画院与上美都有多角度合作。

第二部分,学科与专业。这是基于新文科建设重混式策略下的探索。上美的学科和专业对应,现有四个一级学科,五个学科基础,四个一级学科都招收研究生,前三个是博士学位点,后面一个是硕士学位点。城乡规划学争取下一轮完成它的学科建设面。重新塑造的格局,每一个板块的专业对应都已经不完全是原来学科门类的关系了,其中已经加入了重混的观念,希望能有更好的协作空间被重混之后打开。理论板块、造型板块、设计板块、空间板块是重混的前提。这四个板块共建了一个公共艺术学科群,“四驾马车”就是这四个板块所构架的。公共艺术学科群这个概念提了很多年,上美一直没有把公共艺术当成专业来建设,而是站在学科的层面来建设。基于公共艺术学科群的建设,不同板块的任务就比较清晰了。理论板块进行路径、方法、理论的提升,造型板块着重公共文化品质的提升,设计板块的任务是公共生活品质的提升,空间板块进行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所有的学科共同来面对“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的城市任务。这样的结构可以看到它的任务以及最终要发展的方向。

公共艺术学科群的建设努力朝向刚才我说的四个方向,但是未来的发展已经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学科以及专业的概念下,因为技术的变革、时代观念的变革使得我们必须要朝向更新的方向,构建起新的路径。公共艺术学科群要在“艺术+智能经济”“艺术+技术”“设计+技术”“城规+社会治理”四个板块有更深层次的学科建设的思路和作为。比如“艺术+智能经济”,有可能交叉出来艺术经济学;“艺术+技术”,有可能交叉出来艺术材料学;“设计+技术”,有可能交叉出来网络艺术学;“城规+社会治理”,有可能交叉出来艺术社会学。这些内容看起来是为未来规划的,但事实上上美经过多年的建设有很多内容已经比较扎实落地了,比如城规和社会治理走向艺术设计学是指日可待的。但是这样的一种建设还是要有一些依托的,各个方向板块在做进一步的学科深化的时候,要依托更大的门类关系和更多的学科协同才能完成。

第三部分,院区与培养。吴淞主院区总计二十八万多平方米,长度有八百多米,可以想象这个空间有多大,若干条马路穿过学校,把这个区域分出三个大板块:国际教育板块、核心教育板块、图文信息中心板块。核心教育板块,十二万多平方米,以教学科研用房、工作室、办公用房为主。未来在这个空间里有两个重要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现在已经有一些基础了,宝钢新的院区将成为上美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

第一,工作室制。本科仍然由系部管理,研究生施行以工作室为平台的管理模式,工作室不仅是科研、创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本硕博一体化贯通性培养的模式。关于就业难的问题,有一部分专业或无法在本科就业,需要打通上升的通道。在整个专业培养当中,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走向、未来上升的通道。

第二,中央厨房式的实验教学。上美有国家级的实验教学中心,虽然是国家级的,仍然还是一个小规模的实验中心。未来的上美就是一个大的实验工场,必须要有一流的实验条件,不能再是小规模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和水平了,需要共享、开放。依据教学科研的共性需求,将功能、工具、工厂集中管理,按需调用。中央厨房式的实验室未来是四个大板块,造型工坊、传统工艺、新兴技术、虚拟仿真等。上美各个专业都为自己未来的实验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有一些是现实,有一些是理想。

第三,图文信息中心板块,四万九千平方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艺术研究院式的有组织、有主题、建品牌的资源整合模式。整合文化资源、聚合资源以及研究创作的高地,在这里进行主题创作、重大科研、学术平台的建设,集中管理,规模化建设。有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近现代艺术文献博物馆等共同构成的艺术馆群,希望借助这样的社会资源能够真正变成上美博物馆的资料、资源,也会分享给社会,也是为我们的人才培养积累营养。学术期刊、学术品牌、文教结合研究机构,图上列出来的都已经是现实存在的一些内容了。院企合作的战略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器、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等,艺术研究院未来的功能将是一个规模化管理的大平台。

第四,国际教育板块,二万六千平方米。上美在吴淞这个主校区建一个F10 工作站,七个国际名校和三个国内名校,实施五大项目,其中包括“在地留学”“上海讲坛”“全球培养”“名校范例”“国际博士生”,展开全球培养。“在地留学”已经起步,目前已经实施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东京艺术大学的课程,覆盖了所有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也是近年来上海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国际化方面的重要试验。“上海讲坛”,基于F10 名校为学生建平台、为教师建平台,共享各种资源。“全球培养”,十个艺术院校之间探索基于校校联合的全球培养的新模式,包括双校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等不同层次的留学项目,也为我们上美的学生培育注入美术教育的全球基因。

以“深美中国”为使命,将擎起“新海派”旗帜,以全新姿态迎接新的未来。 fk4Q/lVPDaRlq6Vu7ggWtu63utTZwOCPPNutKrweMsI0+wNNxls5OujtqRXYPn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