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总论

肛肠学科是一门历史悠远的医学专科。几千年来肛肠学科不断进步和发展,近百年来随着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肛肠学科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临床诊疗、护理体系,造福于人类健康。

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对人体实体解剖的详细记载。在春秋时期,我国医学家就提出了“痔”“漏”的病名,后为世界医学所采用,并沿用至今。宋、元、明时代,我国肛肠专业有了很大发展。唐宋时期,这些方法就传到了邻国,我国对肛肠学科的发展有独特贡献,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枯痔疗法、肛瘘挂线疗法等我国独创的治疗方法,解决了肛肠疾病治疗中的一些难题。

如《灵枢·平人绝谷》中说:“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中说:“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是经多气多血……广肠即回肠之更大者,直肠又广肠之末节也,下连肛门,是为谷道后阴,一名魄门……”这些记载详细说明了肛门、肛管、直肠的长度、大小和走向以及生理功能和特点,并将肛门、肛管、直肠包括于大肠之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中说:“肛门者,大肠之下截也。一曰广肠,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又曰魄门,言大肠为肺之腑,肺藏魄,故曰魄门也。肛者,言其处似车缸形也。”这些记载与西医学对肛门、肛管、直肠解剖的认识是相符合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对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肛肠病学的研究有着突出成就,得到了世界肛肠学界的一致公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团结合作,努力传承祖国传统医学,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和诊疗、护理经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在肛肠病学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使我国肛肠学科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大肠肛门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上不但有其独自的功能特点,而且与五脏等器官的功能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大肠上连阑门与小肠相接,下为肛门,具有传导、排泄水谷糟粕等作用,肛门具有调节和控制排便的功能。

大肠肛门疾病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和结肠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痔瘘疾病,而是包括了从回盲瓣开始的与结、直肠和肛门有关的所有疾病,如痔、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纤维瘤、直肠阴道瘘、肛窦炎、肛管直肠脱垂、小儿脱肛、婴幼儿肛瘘、直肠前突、肛门直肠畸形、会阴撕裂、肛管直肠癌、肛门失禁、肛周骶尾畸胎瘤、肛管直肠狭窄、肛门直肠损伤和异物、肛周皮肤病如肛周湿疹等。大肠肛门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民间自古就有“十人九痔”“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等说法,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都造成了极大困扰。 6vO1O3wUd8HEAZfmL5xIQbNKu6z/VqyhJnts6I/UvfIUWKeaO2yIEe7jKS8Cew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